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教会孩子上网不上瘾

  • 投稿xmen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32次
  • 评分4
  • 87
  • 0

孙宏艳

网络浪潮扑面而来,成年人似乎还没有准备好,青少年却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这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大挑战,父母不得不和网络争夺孩子。有的家长甚至“谈网色变”,生怕孩子染上网瘾。记得十多年前,笔者在“家教热线”值班时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她说自己上班时把家里的电脑键盘拆下来拿到单位,下班再带回来。然而,这种方法早已过时,很多家庭已经使用笔记本电脑,迅猛发展的移动终端也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再用拦截的方法更是无效。

但是,网络并非洪水猛兽,不是所有人都上网成瘾,有的人被网络牵着鼻子走,有的人却能有效控制自己。可见,孩子上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家长、教师不了解孩子上网成瘾的特点,缺乏有效的引导方法。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中小学生上网成瘾的状况和特点,找出规律,更好地引导、应对和预防。

笔者曾组织科研团队对全国5000多位学生及他们的家长进行调研。调查中获得了一些珍贵数据,从中发现网瘾中小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家庭教育特点,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家庭角度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成瘾。

10种学生易成为网瘾高危人群

第1种:初二至高二、男生、家住城乡接合部的学生

数据显示,网瘾中小学生约占中小学生网民的6.8%。高一有9.1%、高二有7.8%、初二有8.7%的学生沉迷网络,超过平均水平。初三有6.7%的学生陷入网瘾,与总体水平相当。另外,住城乡接合部的学生有7.8%属网瘾少年,高于家住郊县(6.9%)和市区(5.8%)的中小学生;男生网瘾比例为9.0%,女生网瘾比例为4.8%。可见,初二至高二的学生、男生、生活在城乡接合部的学生更容易染上网瘾,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特别关注。

第2种:经常到网吧上网或用手机上网的学生

由于父母和老师的严格控制,网瘾学生大多选择到网吧上网,或者偷偷用手机上网。网瘾学生到网吧上网的比例比非网瘾学生高24个百分点。朋友或同学家也是他们经常上网的地方,比非网瘾学生高近5个百分点。而家中、学校、亲戚家则不是他们喜欢上网的地方,比例明显低于非网瘾学生。从这点看,网瘾学生更想摆脱父母、老师、亲戚的监管。另外,网瘾学生更喜欢用手机上网,比非网瘾学生高13个百分点。手机上网的多元性、隐蔽性、便携性,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所以,父母要特别关注那些常常爱去网吧或朋友家的孩子,以及那些手机不离手的孩子。

第3种:把网络当玩具而不是当工具的学生

网瘾中小学生上网最常做的两件事是聊天和玩游戏,均比非网瘾学生高出20多个百分点,而非网瘾学生上网查询学习资料的比例要比网瘾中小学生高出30个百分点。另外,非网瘾学生上网浏览时事新闻、看书、收发邮件较多,均比网瘾学生高出5个以上百分点。可见,网瘾中小学生经常拿网络来娱乐,把网络当成玩具,而非网瘾学生则用网络来学习。这启发我们要关注学生平时使用网络大多在干什么,注重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使他们不仅会使用网络,而且要理智地、科学地使用网络。

第4种:学业失败、没有学习乐趣的学生

成绩好的学生网瘾比例较低,成绩差的学生网瘾比例偏高。数据显示,学习成绩下等及中下等的上网学生中,网络成瘾比例为33.4%,而学习中等以上的学生网民中,网瘾比例为14.6%。另外,不喜欢学习的比例,网瘾学生高于非网瘾学生近12个百分点。自我感觉学习负担重的学生中,网瘾学生比非网瘾学生高11个百分点。很多家长和教师常常把少年儿童学习不好归罪于网络,事实上他们往往是因为学业失败、感受不到学习乐趣、缺乏学习方法才逃到网络上去的。

第5种:对生活不满意、对未来缺乏信心

网瘾学生大多对生活满意度较低,对自己及生活环境都不满意。其中,六成多对自身学习状况不满意,比非网瘾学生高出近两成;三成多对自己身体状况不满意,比非网瘾学生高出近一成。此外,他们还经常觉得自己有能力但没机会表现,比非网瘾学生高近20个百分点。在对未来的态度上,网瘾学生不够乐观,明显高于非网瘾学生。可见,网瘾学生大多对生活不满意,不喜欢当下的生活,对未来不乐观。这一点启发我们,要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多发现优点,多帮助他们感受生活乐趣。

第6种:休闲内容单调的学生

网瘾学生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缺乏丰富的休闲活动,他们大多休闲内容单调,以在网上打发时间为主。近八成网瘾中小学生在节假日里大多在网上打发时间,比非网瘾学生高出近38个百分点。访谈中,不少学生也表示,去网吧其实就是想跟朋友在一起,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去,网吧的价格又很便宜。六成多教师也认为,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是“学生课外活动不丰富,活动场所少”。

第7种:缺乏伙伴没有朋友的学生

网瘾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大多独自一个人待着,比非网瘾中小学生高出10个百分点。非网瘾学生课余时间大多与同学、邻居伙伴、亲戚家的孩子等一起玩。可见,课余时间独自一个人更容易上网成瘾。因此,我们要多鼓励中小学生与同龄伙伴交往。

第8种: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学生

网瘾中小学生与父母、教师、同龄人的人际关系均较差。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网瘾中小学生与父亲关系更差。11.7%的网瘾中小学生与父亲关系不好,而仅2.9%的非网瘾中小学生与父亲关系不好。数据还显示,只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学生、住校的学生网瘾比例更高。父母是孩子的靠山,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和谐的亲子关系是避免孩子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第9种:没有人说知心话的学生

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瘾学生大多感觉不被他人了解,他们认为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不够理解他们。有了知心话,他们也大多“藏在心里”,比非网瘾学生要高出近一成。非网瘾学生更愿意把知心话告诉爸爸、妈妈等人,尤其愿意告诉妈妈(将近一半),而网瘾学生把知心话告诉妈妈的比例不足三成,相差20多个百分点。

第10种:经常感到孤独,缺乏交往技能的学生

七成网瘾学生感到孤独,而非网瘾学生感到孤独的比例为五成多,可见沉迷网络无法真正帮助中小学生解除孤独感,相反容易使孤独感增强。网瘾中小学生还缺乏交往技能,有近三成感到无法与第一次见面的人轻松交谈。这样的学生常常因为不敢与人交往而躲避到网络中去满足交流需求。访谈中,山东一位13岁的网瘾少年说:“没上网以前,我心里压抑得很,在班里没朋友,大家都瞧不起我,觉得我是从农村来的,见识少。有一次老师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社会实践小组,谁也不跟我一组。当时,我觉得特别没面子。开始时我还努力想和大家成为朋友,但后来我也害怕了,见到人不敢开口说话。那时候每天到学校去简直像受刑一样,晚上睡不着就害怕第二天上学。有一天我心里苦闷,到家附近的网吧上网,这才发现网上真好,网上什么都有。我变得爱说话了,在网上和人说啊说,什么都敢说……”可见,缺乏朋友,没有伙伴,对中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成长压力。我们不仅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还要教给他们一些交往技巧。

网瘾高危家庭的5个主要特征

特征1:与父母交流少,共同活动少

网瘾学生大多生活在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与父母交流较少。数据显示,网瘾中小学生父母平时与孩子不交流、极少交流的比例为6.7%,有少量交流但不深入的为45.9%;而在非网瘾学生家庭中,二者的比例分别为0.9%和31.9%,少于网瘾学生父母。

父母忙工作、忙生活,有时会忽略孩子的成长。

在家庭中感觉被忽略的孩子,更容易网络成瘾。调查发现,网瘾学生父母四成多“从不与孩子一起玩游戏”,近四成“从不与孩子一起使用电脑或者上网”,近三成“从不与孩子一起运动健身”,近两成“从不与孩子一起谈论感兴趣的事情”,比非网瘾学生家庭均高10个百分点左右。

特征2:越围追堵截,网瘾比例越高

上网环境不同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有较大差异。越是家长不上网,孩子网瘾比例越高。家长上网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为5.7%,家长不上网,孩子网瘾比例竟然为8.4%;家里不能上网,孩子网瘾比例为7.7%,家里能上网的孩子网瘾比例为6.3%。这说明,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上网,对孩子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拔掉家里网线,自己也不在家用电脑,可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网络行为也有较大影响。放任不管的家庭,孩子网络成瘾比例最高,其次是反对孩子上网的家庭。而支持孩子上网的家庭,网瘾比例仅为1.7%。可见,父母开明的态度使孩子乐意接受父母的监督指导,从而避免或减少网瘾状况发生。

特征3:电脑放置在孩子房间网瘾比例高

电脑放置的位置对孩子是否沉迷网络也有影响。电脑放在父母卧室,孩子网瘾比例为5.9%;放在客厅,孩子网瘾比例为7.3%;放在孩子卧室,孩子网瘾的比例为8.0%。可见,父母对孩子的适度监控很有必要。父母要检视家庭中电脑的放置地点,最好让孩子在家庭的公共场所上网。

特征4:家庭教育方式大多放任、粗暴或溺爱

少年儿童是否沉迷网络,和家庭教育方式关系密切。粗暴教育方式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最高;溺爱教育方式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其次;放任教育方式的家庭,孩子网瘾比例排第三,均超过总体平均水平(6.8%)。只有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家庭,中小学生网瘾比例低于总体水平,为4.9%。如果父母能多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孩子做朋友,他们反而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指导。

特征5: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

七成网瘾学生的父母表示,孩子对自己平时的教育不接受,或者即使接受也没有行动,非网瘾学生父母仅为四成多;近六成网瘾学生因上网问题与父母等长辈发生过争执,较非网瘾中小学生高出40个百分点。这说明,网瘾学生的父母普遍需要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

为孩子构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沉迷网络的孩子大多生活不如意,学业失败,缺少朋友,人际关系差,没有好的休闲习惯,家庭关系不和谐,与家长疏远,在被忽略的环境中成长,有的孩子被溺爱甚至放任,有的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这样的家庭成长环境使孩子从现实生活中逃离,网络成为他们心灵的归宿。不是网络带坏了孩子们,而是孩子们的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才寻求网络的庇护。

1.营造和谐的家庭文化

生活在放任型家庭和粗暴型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网络成瘾。所以,家庭首先要为孩子创造温馨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不是大房子,不是高级家具和锦衣玉食,而是家庭的精神、文化氛围。父母的和谐恩爱也是孩子成长的精神营养,给孩子带来精神支持。

2.了解孩子的快乐和烦恼

经常和孩子聊聊天,多了解孩子的心理诉求,知道孩子的烦恼和快乐,让孩子的苦恼有发泄的出口。另外,青春期尤其是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要与之平等相处,多做朋友。

3.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在生活中“失败”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会更多地将精力转向网络。在网络上,他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甚至成功地创造一个或几个“理想我”。少年儿童时期正是形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期,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长处,用这些闪光点激发孩子对生活的乐趣和自信心。

4.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

一些父母往往并不看重孩子的同伴关系,总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小孩子的交往都没有什么长性,不值得浪费时间。可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朋友比分数重要。学习成绩不好带来的苦恼,远远不及缺少朋友产生的孤独感。所以,家长要特别关注少年儿童的交往,多鼓励他们走出家门交朋友。父母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与人交往看起来简单,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大问题。家长或老师要帮助孩子了解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增长人际交往的信心和能力。

5.父亲要多参与家庭教育

孩子沉迷网络的家庭中,父亲的教育大多是缺位的。一位接受访谈的男生说:“我爸每天就是忙着挣钱,他以为有钱就有了一切。其实我特别恨他,我长大有了孩子一定多陪他们,钱少点儿没关系,够生活就行。”所以,要鼓励父亲多参与家庭教育,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要给父亲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

6.给孩子培养至少一两项兴趣爱好

有些父母只想看到孩子在学习,不愿意看到孩子在休闲。很多学生没有时间玩,没有朋友玩,没有地方玩,即使有了时间也不会玩,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看电视和上网,这样更容易导致少年儿童陷入网瘾。因此,家长最好能帮助孩子培养一两项固定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兴趣爱好。

(作者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