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校长管理论文范文,校长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 投稿空一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272次
  • 评分4
  • 17
  • 0

郭有春

由于高中生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他们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等方面也存在鲜明的差异性,高中数学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别,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分层教学法应用的依据

将学生归人哪一个层次,是影响学生未来学习进度的决定因素。因此,不能以一次考试成绩决定层次分类,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印象决定每个学生的层次。笔者建议采用综合评定的策略:以两次平均分为主,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以及学习能力,来进行层次分类。即教师选择高一上下年级的期末成绩进行平均处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表现,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以及课后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等进行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日常评价工作。

例如,一个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期末成绩比较好,但是平时的学习表现并不积极,下学期的数学成绩也并不理想。可以大概推测该学生初中的数学基础比较好,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建议教师将他分在B层;相反,一个学生在高一上学期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对探究性问题很有自己的见解,下学期成绩进步很大,那么建议将他分在能力层次较高的A层。因为从动态的眼光看,那些学习能力较强,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比较到位的学生,应该被放在A层更进一步。理想的层次依据综合能力的高低应分为A、B、C三层。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设计

1.教学目标的分层

对学生进行了分层之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陈志刚在《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探究》一文中针对教学目标的分层提出了两个原则:“力所能及原则”与“可发展性原则”。而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有选择地偏向力所能及原则,让学生尽可能地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然而,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教师则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注重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节奏的分层

因为教学目标的偏重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教学节奏去适应学生的需求。对于抓基础的学生,教师讲解的时候可以用典型例题多做引导,让学生在详细的讲解中慢慢熟悉知识;对求发展的同学来说,教师可以主动激发学生的挑战欲,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数学问题,总结规律。

3.教学评价的分层

学生被分层时,教师也要考虑学生的情绪问题,例如,处在B层和C层的学生,会不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质疑;处在A层的学生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层级较高而自满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平时的作业以及考试的内容都可以进行不同的难度设计。对B和C层次的学生而言,基础题可以占到60%到80%,而对A层次的学生而言,可训练学生进行综合思考,拓展题的题量可以提升到50%。

题目的难度不同,评价的标准自然也就不同。对能够完成基础题目并且达到一定准确率的学生教师要大方地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而需要攻克一定难度题目的同学,教师要注意考评他们的抽象分析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等等。

三、分层教学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层次之间的互动

诚然,分层给每个学生都进行了一定的教学定位,但是这种层次并不应该固定化,反而应该呈现出稳定中微调的态势。

高中教材涉及了不同方面的数学知识,有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数列集合等等,每一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如果在某一方面有所欠缺也是正常的,教师应该密切观察学习出现波动的同学,依据实际情况对他们的层次定位做出变动。既能调动学习进步的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又能让陷入学习障碍的同学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应该呈现出稳定与流动兼顾的特性,才能够及时适应变化的教学实际状况。而教师在实践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抓住以学生为本的核心原则,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使分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仙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