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校长管理论文范文,校长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重塑区域教育新生态

  • 投稿二涵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497次
  • 评分4
  • 35
  • 0

贾长河

我们提出的“源”教育,强调教育原本简单,要在当下纷繁芜杂、层出不穷的“理念”翻新中,回归其本质、本真与本色,让教育真正回归到它的原点、规律与常识上来。在新时期,河南省新安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教育人对教育理解肤浅,思想僵化,在改革与发展的新征程中,看不清路子,迈不开步子,甩不开膀子。带领全县教育干部与广大教师与时俱进,重新认识教育的规律与常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一、叩问教育本质

现实教育生活中,“重教轻育,、多教少育、有教无育”等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教育力弱化,教育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在功利主义思想驱使下,不少区域与学校的教育已被窄化成了教学,把教学定向为应试,把应试演变为训练,把训练风干为试卷,把试卷浓缩为分数,把分数误读为质量。当教育被“应试”绑架之后,教育就失去它“在以人为本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意义。

“源”教育的主要主张包括,教育的原点是生命,教育不仅要关照学生的生命.而且要关照教师的生命;教育的根源在于“心”,教育其实就是育心,管理其实就是理心,教学就是师生心心相印的生命互动;教育的真义即关系,“教”与“育”的应然关系是“育”永远大于、重于“教”;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会生活,教育要为教师与学生创造幸福的生活;一切教育要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认识学生、发现学生、挖掘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把传统教育的精神化为当下力量,把传统教育的精华化为教育的资源,把传统教育的规律性东西,作为一种教育常识加以捍卫,等。“源”教育的愿景是重塑区域教育的生态,通过对教育本真的再认识,努力修复人为的对教育生态的破坏,着力营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新格局、新秩序、新景象。

二、植根地方特色

“源”教育萌发、生长于新安教育的实践中。目前,新安二高的“让高考成绩成为素质教育的副产品”、五头尚庄小学的“错位管理——让学生干教师的活儿、让教师干校长的活儿、让家长帮助学校干活儿”、新城实小的“保持孩子的童真是基础教育的底线”、紫苑小学的“紫苑文化特产”等都成为新安“源”教育的样本。

一个学术流派的产生,一要有理论主张,二要有成功实践,三要有领军人物,四要有追随者。目前,新安“源”教育,已经打出了旗帜,并且开始了区域性的实践。实施“源”教育的支持与保障系统,包括成立一个组织——由局长牵头的领导小组;申报一个课题——把“源”教育作为一个课题,下分设若干小课题,采取招标方式进行研究,同对与上级教科研部门对接,取得地方财力支持;搭建一个平台——创办相关专刊,对实施情况进行过程指导、成果发布与观点经验分享;开辟一个论坛——在网站上引导全县广大教师报名参与到对“源”教育的大讨论中来。我们期待“源”教育带来的积极效应是全县教师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与更新,是改变新安教育的经营方式与教育秩序,是重塑区域教育的生态。

三、行动纲领引路

为了践行“源”教育理念,新安县推出了自己的行动纲领,包括:在提炼地方教育的核心理念、价值观、教育精神与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出台全县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制订相关质量标准,全面提升全县中小学的品质、品位与品牌;普及全县中小学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让阅读成为推进“源”教育的一大战略;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整体规划课改步骤,过程跟进达标验收,并创生具有新安特色的课堂新文化;按照“一校一特色,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一班一文化”的模式,全面推进学校特色建设、课程建设、社团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名师、名班主任、名学科带头人、名校长和名校“五名”评选活动,打造新安教育的先锋势力;制订“校园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食堂文化、厕所文化”质量标准,促进县域中小学学校文化的全面升级;建立不同形式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包括区域间学习者共同体、实践研究联合共同体、经验交流共同体、教师间合作共同体等,为学校与教师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等。最终,通过专家论证、课题研究、行政推动等方式,让“源”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河南新安县教育局)

(摘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