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综合医学论文范文,综合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位移电位技术在嵌压性神经病诊冶中的应用

  • 投稿古井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406次
  • 评分4
  • 77
  • 0

欧阳至 吉陈晴 曾翔

【摘要】目的 探讨位移电位技术(Inching)在嵌压性神经病诊冶中的应用。方法对98例临床确诊的嵌压性神经病患者进行常规的神经电图检查并同时行位移电位检查,比较两者的诊断率。结果98例患者共检测128条神经,行常规神经电图检查出现异常的患者51例(52%),异常神经76条 (59.4%)。而行位移电位检查出现异常的患者89例(90.8%),异常神经114条 (89.1%),诊断率显著提高(p<0.01)。114条神经中潜伏期节段性延长101条(78.9%),波幅节段性衰减63条( 55.3%),波形明显变化37 条( 32.5% )。三者比较,潜伏期节段性延长敏感性最高,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位移电位技术较常规神经电图检查更能显著提高嵌压性神经病的诊断率,并定位嵌压部位,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位移电位技术 嵌压性神经病 定位诊断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26

嵌压性神经病是因神经行程中局部受到嵌压导致运动、感觉障碍的一类神经综合症,临床上十分常见[1]。常规的神经电图检查由于被测神经电刺激点间的距离较长( 一般约在10 cm以上) ,仅能反映这段神经的大体功能,而不能够明确定位出嵌压的具体部位[2]。位移电位技术又称微移电位技术,是基于神经电图的基础上,将神经干的病变用最短的距离即每隔1 cm,从肢体的远端向近端逐点电刺激,测出神经传导电位潜伏期、波幅和波形。采用计算机微处理技术,以二维点线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示出来,反映以上指标的变化趋势,从而定位嵌压部位,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诊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8月~2014年3月间确诊嵌压性神经病患者98例。其中男53 例,女45 例,年龄16~80岁,平均(42.58±2.71)岁,病程1月~ 8年。受累神经128条,包括: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损害54 条,旋前圆肌综合征正中神经损害3条,肘管综合征尺神经损害32条,腓总神经损害28 条,桡神经沟桡神经损害8条,跖管综合征胫神经损害3条。

1.2方法

患者于室温28~30℃的检查室中,安静仰卧,肌肉放松,使用Keypoint 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选择其Inching Test 程序。刺激频率为1 Hz,波宽为0.2 ms,带通滤波为2~8 kHz,灵敏度为5 mV/s,扫描速度为5 ms/D,用表面电极记录。将记录电极放置于所检测神经支配的肌肉肌腹上,参考电极放在相应的肌腱上,接地电极放在记录电极与刺激电极之间。刺激强度逐渐增大至引出最大波幅后再增加20%左右的电流量[1]。刺激点选择神经干上连续的六至八个点,间距1 cm,中间两点的位置则放在可疑神经嵌压处的两侧。从肢体远端向近端依次给予刺激,得出各刺激点的潜伏期、波幅及波形,并动态观察二维点线图的变化。被检测的患者同时还进行常规神经电图检查。

1.3检测指标

分析传导潜伏期、波幅及波形转折随刺激点由远端向近端的移动而出现的变化,并动态观察二维点线图的变化。若有神经嵌压的存在,上述一系列参数就会突发不规则波动,从而在二维点线图上会有明显的转折出现,标记转折部位,计算并分析各刺激点上各个参数的具体数值,统计其临床符合率。同时对患者常规神经电图的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1.4异常判断标准

常规神经电图[3]:①近端刺激点传导速度比远端减慢10 m/s以上;②近端刺激点波幅比远端衰减30%以上;③传导阻滞,近端刺激波形离散。④从最远端的点开始,未端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低于正常值。

位移电位技术[4]:①二维点线图上有明显的转折出现;②相邻两点间的潜伏期延长超过0.4 ms或10%以上。③相邻两点间的波幅衰减20%以上;④波形的转折增加或减少一个以上;⑤波宽增加30%以上;⑥从最远端的点开始,未端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低于正常值。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资料采用?2检验。

2结果

98例患者所检128条神经中,常规神经电图检查有51例76条神经一项或多项指标出现异常,位移电位技术检查有89例114条神经异常,且在二维点线图上均有典型的转折段出现。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2值分别为9.787和8.075,p< 0.01),见表1。位移电位检查中,电刺激近端与其远端相比,潜伏期节段性延长的共101条(78.9%),波幅节段性衰减63条(55.3%),波形明显变化37 条(32.5%),潜伏期延长与波幅及波形的变化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2值分别为6.057和12.994,p< 0.01)。上述各指标中以潜伏期延长的敏感性最高,其次是波幅和波形的变化,且所有波幅和波形出现变化的神经,都出现潜伏期显著延长。在128条被检神经中,有14条神经位移电位检查二维点线图上未见典型的转折段出现 ,但从最远端的点开始,其传导波仅能较弱引出或未能引出。

患者常规神经电图有76条神经功能异常。除了14条神经从最远端的点开始,其传导波仅较弱引出或未能引出外,其余62条神经的位移电位检查均为异常,二维点线图上可见典型的转折段出现。

3讨论

嵌压性神经病又称神经卡压综合症或卡压性周围神经病,临床诊断除了症状体征外,主要依靠神经肌电图的检查。常规肌电图检查是在神经干的体表位置上分段给与电刺激,记录波的变化,一般仅刺激2~3个点位,要求每个刺激点距离不短于10 cm。由于距离长,神经传导过程中会出现电位“位相抵消”,“稀释”了神经传导异常的表现,从而使假阴性的比例增大[5],容易漏诊,并且不能对嵌压性神经病的嵌压部位进行精确定位。

位移电位技术主要应用二维点线图的方法[6],强调在神经行程中某特定一段的部位,等距离在神经干上进行电刺激,记录潜伏期、波幅和波形等各参数的变化趋势,来判断神经被嵌压的具体部位,因此具有直观、简单的特点。其测量间距短,定位准确[7]。本项研究中,采用位移电位技术在可疑神经嵌压部位上下的神经干上每隔1 cm进行分段电刺激,98例患者128条神经中89例患者114条神经异常,而同时常规神经电图检查仅51例患者76条神经发现异常,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诊断率大幅度提高。正常的神经传导从远至近,潜伏期逐渐延长,速度逐渐增快,波幅逐渐降低,波宽逐渐变宽,而波形大致不变,整个过程二维点线图呈均匀的线性变化。如果神经某局部受到嵌压,上述变化便被破坏,二维点线图上突现转折,以此来判断神经的嵌压及具体部位。位移电位检查每点间的刺激距离短,能极大程度上减少上述的因电位“位相抵消”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嵌压性神经病多为一种较慢性的病程,受嵌压的神经局部首先是髓鞘损害,脱髓鞘改变,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潜伏期延长,甚至出现节段性神经传导阻滞。随着嵌压的时间延长和程度加重,渐影响到轴索,神经传导波幅才出现降低。当轴索损害超过2/3以后,反而更减慢传导速度和潜伏期。大量的轴索损害使神经传导快慢不一更加明显,从而导致波形弥散及波形增宽[8]。从本项研究中,潜伏期延长的神经101条(占78.9%)与波幅降低63条(占55.3%)和波形改变37条(占32.5%)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也证实了潜伏期延长更具有敏感性。这与国内吴保凡等[9]报道的不同。

本项研究中,有14条神经传导从远端开始即出现传导波幅显著降低甚至完全消失,无法进行位移电位检查,都是病程较长症状较严重的患者。由于患者病情发展至后期,嵌压处远端包括跨嵌压处的神经完全华勒变性,刺激点以远端神经均损害严重,传导极弱甚至消失,以致二维点线图无法反映出各项数值的突发变化。但根据常规肌电图检查,结合病史、体征,仍考虑嵌压性神经病。

位移电位技术能较准确地定位神经嵌压的具体部位,为临床手术松解、小针刀、局部封闭和理疗等治疗提供了明确可靠的定位[10],并且根据波幅降低的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使治疗更有的放矢,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吴旭明,包晓群,于明,等.老年腕管综合征病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6):845-846.

[3]卢祖能,曾庆杏,李承晏,等.实用肌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5-237.

[4]OLNEY RK.Consensus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 is of partial conduction block[J]. Muscle N erve,1999,l8:225-229.

[5]SCHULTE-MATTLER W J,MULLER T,GEORAIAD IS D,et al. Length dependence of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temporal dispersion in human motor nerves[J].Muscle Nerve,2001:527-533.

[6]范子文,谢楚海,黄彦,等.三维CT重建辅助胸椎椎弓根钉置入的实验研究[J].现代医院,2012 (1):16-19.

[7]孙立国,郑美华,孙爱国.应用微移电位技术判定嵌压性神经病的损伤部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4,38(3):281-283.

[8]党静霞.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9]吴保凡.逐点测试对嵌压性神经病的定位诊断研究[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1,10(1):7-11.

[10]陈泽林.正骨推拿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13(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