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要适应“新常态”

  • 投稿王豖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76次
  • 评分4
  • 32
  • 0

在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教育的情况下,在网络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小学生语文学习越来越呈现成人化、高深化、网络化的特点,这一新情况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段内的“常态”。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科学分析新情况所带来的失去童年、失去原旨、失去规范等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教学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赢得新成效。

一、严肃对待“成人化”,在“返老归童”中努力践行“童真”

【现象陈述】

儿童成人化,是指儿童在思维、心理、语言及行为等方面超越了实际年龄及生理界限,表现出的近似成年人的倾向与特征。

儿童成人化表现为多个方面:心理成人化、行为成人化、消费成人化、穿着打扮成人化等。而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讨论儿童成人化,重点关注的是语言成人化。本来,由于小学生受到思维方式、文化程度、社会见识的限制,他们所说的话是“童言”,是他们这个年龄所特有的话,但现在常常出现的是他们说“大人话”,如在酒席上,与大人们一样喝酒,还会在敬酒时对官员说“祝您官运亨通”、对老板说“恭喜发财”等。他们所说的这些客套话,与“大人”一模一样。

究其原因,现在的儿童从出生起,大多生活在成人世界,最少是父母两个大人,多的会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少儿童就是在这么多大人的包围中成长。而后,他们所看到的电视、他们所听到的对话,大多是成人的。而儿童是模仿能力很强的年龄,他们在成人世界中生存,模仿着他们的行为,也模仿着他们的语言,从而形成了成人化的语言体系。

【影响分析】

就儿童成人化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包括小学教师都会认为是一个“问题”。因为,据笔者的小范围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是赞成乃至“赞许”儿童成人化的。认为成人化的儿童“懂事”“省心”。也有持“中立”态度的,认为“小孩子不懂事是正常的,但懂事总比不懂事好”。但这些看法中,他们忽略或者“无视”了儿童成人化所带来的一个严重的“问题”——让儿童失去了童年。

成人化意味着非儿童化,也就是使儿童没有或过早结束了童年的生涯。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但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

任何人的一生,都有其自然生长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其重要性。童年是一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而成人化则使这一阶段缩减甚至消失,使这人没有了童年,其人生成为一个残缺的人生。以前所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是一种无奈,是因为“穷人家”的成人没有能力让孩子过好童年,只能由孩子来承担成人应承担的责任。

何况,人生的童年只能在童年时经历,而人生的任何其他阶段都不能代替或弥补童年。童年只有童年时有,而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可以是终身的,

【对策思考】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儿童成人化问题。因为,作为家长,虽说他们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位教师”,但毕竟他们是“业余”的;作为社会,他们有意无意地推进了儿童成人化,但他们毕竟是“无意识”的。所以,只有作为专业的小学语文教师,有着重要的职责去纠正、去除儿童成人化,还儿童一个童年。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上非常重视“返老还童”,让小学生从“成人”回归“童年”。

当然,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童年”。

笔者无力给“童年”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可以从《现代汉语词典》中了解“童年”的一些关键词。如“童蒙”,年幼无知的儿童;“童趣”,儿童的情趣:“童声”,儿童未变声以前的嗓音;“童心”,小孩子天真纯朴的心;“童言无忌”,小孩子天真无邪,说话没有忌讳;“童真”,儿童的天真稚气。从中看到了什么?童年是可以“无知”的,是天真无邪的,是充满情趣的。他们不需要成人的“学富五车”,他们不需要成人的“严肃认真”,他们不需要成人的“老于世故”。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绝不能成为凌驾于儿童之上的权威人士,也不是儿童的成年玩伴,而是扮演一种支持、协助、保护、关爱、引导儿童的角色,使他们所进行的是真正童年阶段的语文学习,使儿童回归“童年”,说着“童言”“童话”,呈现“童心”“童真”,享受“童趣”。

二、冷静面对“高深化”,在“化繁就简”中正确定位目标

【现象陈述】

所谓高深化,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面对的学生是其语文基础中的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已高于其应学内容的倾向与特征。

现在的社会上,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幼儿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幼儿园才学的知识;幼儿还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小学的内容;小学生还在上小学,就开始学习初中的内容……依次而行。其特点是:先人一步,早学一步。

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小学生父母都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而长大成人的,他们经历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深切地感受着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的好处。于是,他们就会把这样的经历、这样的体会,贯彻到自己的子女身上。他们想着的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与别的父母比起步,比学的内容,比学的项目。总之,在每一步中都要“胜出”。总之,要让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

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历朝历代的传统,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上几辈的父母大多因自身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实力的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对子女大多只能“放养”。但现在小学生的父母,大多有着较高的学历,大多自以为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于是,从出生起甚至从胎儿时就进行子女教育了,从而形成了小学生语文知识的“高深化”。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李白的《静夜思》、一年级下册孟浩然的《春晓》,这些古诗,别说是幼儿园,不少幼儿没上幼儿园就会背了。

【影响分析】

有关小学生语文学习高深化问题,如同小学生成人化问题一样,也有不少家长包括小学教师,不会把这一问题当成问题,反而当成“可喜可贺”之好事、好现象。但笔者之所以把它当成“问题”,是因为笔者认为它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就像什么水果、蔬菜要在什么季节生长、成熟,都有其特定的“生物钟”,如果硬要通过其他手段进行“反季节”生产,也许能“早熟”,也许会卖个好价钱,但一般来说,其品质、营养是与正常成熟的相去甚远的。任何水果、蔬菜,只有是在“当季”生产、收获才是品质最好的。人也一样,通过“催熟”“拔高”的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是对人性的“摧残”。因为,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什么年龄段开展怎样的学习,学到怎样一个“高度”和“深度”,是有自身规律的,正因如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对策思考】

所谓化繁就简法,就是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去高深化,让教学回归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本位上来。

高深化是一种“社会化”倾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推波助澜,而是应该坚守小学语文学科应有的定位。

其实,就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各个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到第三学段(5~6年级)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有以下四点: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了这四点就够了,高于这四点就是“高深化”。就“口语交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以下六点: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口语交际方面,达到这六点就达标了,不需要给小学生“加餐”。初中的学习内容,自有初中语文教师会去承担。

三、坦然应对“网络化”,在“投其所好”中科学渗透规范

【现象陈述】

所谓网络化,是指小学生在说话、写话过程中,较多地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从而表现出用网络语言说话、写作的倾向与特征。

就现代来说,“小朋友”玩手机已经是“常事”,不少父母也把手机当成小孩的玩具,当成小孩的玩伴。小孩一哭闹,就会把手机递给小孩。而不少小孩也是一拿到手机就停止了哭闹,从而进入手机世界、游戏世界、网络世界。

从小的“训练有素”,导致小学生早早地成为网络世界的“熟练工”。也就是说,他们可以自由、无障碍地在网络世界中翱翔。而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4年7月21日在京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10~1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24.5%,10岁以下人群占比2.1%。而在新增学生网民中,农村10~19岁年龄段人群占比80.2%,10岁以下人群占比16.1%;城市10~19岁年龄段人群占比43.0%,10岁以下人群占比54.2%。从中可以看到,城市10岁以下人群增长迅猛,占到城市新增的学生网民一半还多。

由小学生而成为的小网民,在他们的口语交流与文字交流中,会出现大量的网络语言。

所谓网络语言,就是传统语言学与高科技产品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它有着特殊的表达形式,并已逐渐形成了网络的行话,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小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与关注。但由于网络使用的特殊性,网络语言的使用给全社会交流带来了障碍,也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课题。

【影响分析】

就小学生语言体系的网络化问题,既是一种紧跟时代的表现,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既是重叠的,也是有区别的。一方面,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又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如对话,现实世界的交流与网络世界的交流是有区别的,现实世界的面对面交流,声音也是“原汁原味”的,还可以真实地感受对方的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而网络世界,其声音是可以“变声”的,而其肢体,更会因设备的优劣而导致不同的视觉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失真”。而在网络世界中,通过语言特别是通过文字进行的交流,其语言体系为了适应网络的简便与快捷,会形成独自的语言体系,这一体系与现实社会的语言体系是存在差异的,特别是在与并不是“网络人”进行交流时,就会因不同的语言体系而出现交流障碍。

更为严重的是,祖国的语言文字,上下五千年,有着自己的规范,虽说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进,但这样的改进也是需要“公认”的,而小学生所学习的语言文字也要与“公认”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其网络语言体系就要规范到“公认”的体系之中,否则,就是失之“规范”。

【对策思考】

所谓投其所好,就是小学语文教师跟着小学生进入网络世界,从而解决小学生网络化语言体系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规定,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口语交际”时要“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在第二学段(3~4年级)的“口语交际”时要“能用普通话交谈”。这里的“普通话”,不仅仅是指读音,也包括其语言规范。也就是说,对语言体系进行规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本文前面讨论到网络语言体系与现实世界的语言体系存在着不同。而小学语文教师要去引导小学生们,就要先去熟悉他们的网络语言,只有熟悉了,才能知道哪些是创新性的语言,是可以试着在现实世界的语言体系中应用的;哪些是不规范的,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去进行规范的。更重要的是,只有熟悉小学生们所使用的网络语言,才能与他们对话,也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

当然,笔者讨论“新常态”下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探讨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应有的“态度与做法”。而要真正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回归“童年”,享受“童趣”,还需要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起为他们创造一个“童年的世界”,使他们享受“童年的语文学习”,从而使他们的人生是一个拥有“快乐童年”的人生。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