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词句”成为低年级学生表达的鲜活元素

  • 投稿万金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18次
  • 评分4
  • 67
  • 0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范凌燕

【摘 要】教会学生表达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词句是表达的基础,而低年级是学习、运用词句的起始阶段。只有在低年级打好词句关,将来学生在段、篇的表达中才会更加游刃有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理解、运用”这三方面下功夫,让词句成为低年级学生随意调动的元素,从而使自己的表达灵动起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低年级;词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127-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定位为“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教语文就是教课文内容的旧观念,而将课文当作例子,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词句作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学好句、段、篇的根基,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词句在学生的意识里活起来,让词句成为低年级学生表达的鲜活元素。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得“言”呢?笔者认为要落实“积累、理解、运用”这三点。

一、积累是运用的储备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运用就如无米之炊,积累的最佳途径就是诵读和背诵。低年级的课文多选用儿歌、儿童诗、内容生动的短文、童话等,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由此,通过口耳心诵,背诵也就水到渠成。实践也证明,只有在诵读和背诵中,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本学段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累课内的好词、好句、好段;另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多在课外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警句和短小的诗文。虽然有些诗文学生不一定能了解,但也不影响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理解是运用的基础

理解是运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词句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无法做到正确、自如地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结合第一学段的目标可以渗透以下方法:

1.联系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课文中的词语往往有着特定的语境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就能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爱迪生救妈妈》一文中的 “恍然大悟”,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通过对比爸爸态度的变化来加以理解。当爸爸看见爱迪生和几个小男孩回来,手里都捧着大镜子的时候,爸爸是什么态度?(又急又气,还批评爱迪生胡闹),当爸爸看见爱迪生和小伙伴利用镜子让病床亮起了时,心里又是怎么想的?(我明白了,爱迪生不是在胡闹,是在想办法救妈妈)。从原先的不理解爱迪生的做法,甚至斥责他,到后来明白了他为什么这么做,“恍然大悟”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课文中的许多事物都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学生熟知的事物,使之成为学生理解词句的桥梁。如《四个太阳》一文中,“邀请”一词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要过生日了,你想请小朋友来家里一起过生日,你会怎么说?

生1:佩涵,我明天过生日,你能来我家玩吗?

生2:思琪,今天我过生日,我想请你来我家玩,咱们一起吃生日蛋糕、玩玩具,好吗?

师:同学们,这就是“邀请”,你们在邀请小伙伴参加你的生日会。

3.联系课文插图了解词句的意思。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课文的插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活泼、画面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插图往往将文章最重要的部分描绘出来,教师要善于利用插图,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如《坐井观天》一文中“井沿”一词,先让学生读句子,文中说:“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那么图上的小鸟站在哪儿?结合图,学生一看就能明白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三、实践是运用的途径

学语文要像学数学那样,学习完例题,就要练习运用,学会举一反三。教师要创设多种途径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1.课内——“三个结合”。

(1)结合不同语境运用。词语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同样,词语的运用也要在语境中进行。如近义词的选用就可借助语境,二年级下册《园地四》中让学生在句子中选用“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由于句子出自前面学过的课文,所以选填词语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要这样选,从而明白“发明”和“发现”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我会读”里《鲁班造伞》的故事,让学生试着用“发明”或“发现”说一句话。学生联系故事中的语境表达“鲁班发明了伞”、“鲁班发现荷叶能遮太阳”等。又如,让学生运用词语说句子或仿写句子,借助语境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要让学生学习运用“已经”造句,可学生造出的句子大同小异,且内容局限于学生自身——我已经长高了;我已经回家了。对此,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小动物、医生、警察、天气等词语造句。教师一提点,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造出的句子五花八门——小松鼠已经摘完松果了;医生已经做完手术了;饭已经熟了;雨已经停了,等等。

(2)结合语言范式迁移。语文教材文辞兼美,文章句式规范且蕴藏着丰富的表达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范例。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发现文本中具有特点且符合学段特征的词组和句式,让学生品悟,练习迁移,从而在实践中提供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四季》一文中出现了叠词的运用——“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也是表示春天,你能不能学着这样说一说。”学生结合事物特点模仿着说:“桃花朵朵、春雨沙沙。”等等。又如,《要下雨了》一文中对“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这一句式进行训练,可引导学生从课文到联系生活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小兔、小燕子、小鱼正忙着做什么?用“__正___呢!”句式说说。那你们现在呢?平时爸爸、妈妈呢?等等,学生在一次次迁移运用中习得如何表达。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在学文时进行的语言训练,最好能结合课文内容,不要为训练而训练,以免打断学生学文的思路。

(3)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材中有些课文在表达方面比较简练,有些课文在结尾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有些是编者在课文中或课文后设置了提示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都可以成为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联系生活思考、想象、表演,在语言实践中拓展文本,深入文本。如《假如》一文,最后一段的省略号引发学生思考,可让学生说一说或写一写“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做些什么?”学生在说写实践过程中对文章主题“奉献爱心”的理解也得到了升华。又如,《从现在开始》一文,让学生扮演森林中的某一种动物,思考当猫头鹰下令让大家白天休息,夜晚做事时,你会说些什么?然后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通过表演述说,学生理解了“议论纷纷”的意思。

2.课外——“两个延伸”。

(1)在课外阅读中延伸。苏霍姆林斯基说:“带着孩子走进书时,真正的教育才开始。”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积累,还能使学生在课内学得的知识和习得的方法得以运用。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推荐阅读儿歌、寓言、童话及绘本,结合阅读让学生进行词句的语言实践。如:绘本的图画内容丰富、艺术性强,语言较简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想象,将某个情境细化,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些绘本的语言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这对于低年级儿童学习、模仿语言非常合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句式,结合绘本内容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例如,阅读完童话,让学生借助故事中的人物和相关情节续编故事;阅读完故事,和小伙伴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

(2)在现实生活中延伸。生活是语文学习和实践的“沃土”,学生学习语文最终的目的就是在生活中运用,虽然低年级学生处于语文能力培养的起始阶段,但他们同样能借助词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感。如教师结合“垃圾不落地,漳州更美丽”的活动,让学生设计标语,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标语,摆放在社区或校园里。“请送垃圾宝宝回家!”“我不想躺在冰冷的地上!”“请将食物送进我的嘴里!”学生用稚嫩、富有童趣的语言,从独特的角度去拨动人们的心弦,确实让标语发挥了作用。又如,假期里,许多学生会随父母去旅行。为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旅行期间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来。交流时,有些学生当起了小导游为大家介绍某处景点;有些学生为大家展示了旅游时拍的照片,并在照片旁配上简单的说明;有些学生还会讲述旅游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学生们用自己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也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周围事物。

总之,在词句教学方面,教师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让学生在词句的“储备、内化、运用”中切实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家琥,杨九诠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