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支架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 投稿不懂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71次
  • 评分4
  • 40
  • 0

江苏海安县雅周镇倪庄小学(226651) 周春香

[摘 要]语文阅读实践中,教师要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支架式”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突破阅读卡点,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让阅读教学达到“不教自能读”的境界。

[关键词]支架式 阅读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59

“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好地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拟定了范围,既做到了“不越位”,使得点拨和启发恰到好处,又避免了“不到位”,而缺少应用的引导。因此,在阅读实践中,教师要如阵阵微风,吹动学生的思维之帆,帮助学生运用这些“支架”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一、“背景风”——吹开阅读卡点

要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的活动过程,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认知结构基础,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的知识背景,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源头,拓展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扫除阅读过程中因知识背景而产生的阅读卡点,保证学生阅读心向的持续前行。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长城与运河》一课时,对于学生来说,文本给予他们的是一种欣赏和赞叹,因此本文的背景就应当着落在这两大奇迹在世界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上面。在实际教学中,我是按三个步骤来导入的。

1.观赏激趣

播放长城和运河的鸟瞰视频,让学生整体感知两大工程的浩大宏伟。

2.背景拓知

教师用深情的话语、直白的语言向学生分别介绍长城和运河在世界工程上的巨大地位,为学生领悟文本中洋溢的自豪之情做好铺垫,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画面揭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两幅非常精美的图片,形成对这两大奇迹的视觉印记,再带着画面走进文本。

在这环环紧扣的三步导入中,“背景拓知”环节紧扣文章的主旨,从两大奇迹的“伟”与“美”两处展开,帮助学生了解了这“一条长龙”与“一根绸带”背后的巨大意义,很好地帮助学生突破了卡点,这一有力的“支架”使得学生的阅读深度大为提升。

二、“方法风”——吹来自主动力

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灵活运用,这种“授人以渔”的阅读学习“支架”,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使他们终身受益。阅读方法的渗透和点拨,可允许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接纳和运用,应注意方法最优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共存,使得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展开自主阅读的动力,而不是桎梏学生思维的阻力。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生命的壮歌》一课时,文章通过一组惊心动魄的镜头刻画,强烈地歌颂了老羚羊勇于牺牲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老羚羊的深深敬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本文与第七册《珍珠鸟》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来加深感悟,使学生形成了如下认识。

(1)在《珍珠鸟》中,人与动物之间充满了信任,他们相处得多么和谐美好啊!而《生命的壮歌》中,那些猎人显得非常残忍,如果没有他们,老羚羊就不会这样白白牺牲了!

(2)这两篇课文对于动作的描写都非常好,比如《珍珠鸟》里面“扒开”“伸出”“探出”“扭动”和“挤开”等;《生命的壮歌》里“猛蹬”“坠入”“腾起”等词语的运用。这些动作的描写让我们觉得仿佛亲眼看到的一样。

这种对比阅读的方法有力地支撑了学生阅读角度的变化,在求同或求异的对比中,学生基本脱离了单一模式下的文本体悟,阅读能力得到了综合性的发展。

三、“出声风”——吹动思维脉搏

在阅读活动中提倡学生出声思维,即鼓励学生边想边说,将内在的思维活动外显为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自言自语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脉搏跳动得更加强烈有力。在将思维转化为语言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内在思维的严密性和连贯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在《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文中的“苦”,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且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将思维与语言、动作等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词到句,再到段落,最终到全篇,层层深入地理解,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找:找到文中有哪些描写“苦”的地方。

(2)画:画出文中关于描写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句子。

(3)读:读出文中哪些“苦”最让你感动。

(4)演:根据文中描述,表演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5)问:你还想了解关于李时珍的哪些事情?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题明确,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地引领学生手脑并用,并且突出了出声思维在阅读实践中的作用,使得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充分感受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以及严谨细致的作风。

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阅读“支架”,是一种具有鲜明针对性的预设。教师要充分相信“支架”对于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自己去文本中汲取营养,获得深刻的感悟,从而让课堂阅读教学达到“不教自能读书”的理想境界。

(责编 刘宇帆)

同类热门论文
本类最新论文
本频道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