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 投稿夏一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1013次
  • 评分4
  • 52
  • 0

杨群凤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都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我们都知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教师的成长就要做到理念的更新、角色的转变以及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一、更新理念,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获得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教育理念,修炼崇高的职业道德,并经过教师职业培训而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师资格,确保专业地位的过程。一定的理论储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支撑。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新理念。

1、课堂生态理念:课堂生态环境中,学生是其中最具活力的鲜活生命体。教学活动应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生命融合、思想沟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活力。

2、合作学习理念:每个教师与学生间都存在差异,都有潜能。要承认差距,发挥潜能。教师、学生都有个人人格和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每个人的人格都应得到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都应得到张扬。教育教学过程应在师生间特别是学生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个体活动,更应体现团体精神。

3、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以“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向“不教而教”迈进,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教师从“苦教”,学生从“苦学”状态下解放了出来,因此生本教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4、探究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认知的过程。课堂教学以探究为切入点组织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探究和合作伙伴,师生一起研究解决问题。教师应做激励学生探究的人,为学生提供咨询,平等交换意见,帮助学生发现矛盾,但并不拿出现成答案。

5、研究性学习理念:让学生获得来自研究的积极体验;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人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道德;以学生参与研究为基本形式。

6、创新思维理念: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特新颖、有价值的思维,它具有深刻、广阔、跳跃、模糊、不确定性。它产生的过程往往是非理性、非线性、非逻辑性的,有时是一种直观感觉,有时是一种异想天开。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展个性,开发求异、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开发形象、直觉思维;优化知识结构。

二、角色转变,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

教师是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以及其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其角色行为上表现出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作为新误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必须与新课程同行。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原有角色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地补充新的角色,因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在新课程中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从而适应角色转变,是加快自身专业成长的法宝。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我们一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而应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地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

三、读书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极力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新课程改革后,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新,教学观念新,大多数教师认同需要不断进修学习,以吸收新的营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对“终身学习”“向学生学习”“要学习非本系统专业知识”等新时代教师必备的要求,认识并不明确,因此,我们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博采众长,拓宽“活水”渠道,使自己的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收活化新知识,厚积而薄发,对实施课程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1、阅读书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通过读书加强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氛围中。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有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书的日子会很宁静,也会很浪漫。与大师平等对话,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你的眼光会变得平和,你的内心会变得坦然,你的生活会更加丰满,你的思想会更加成熟。同时,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2、享受读书。历览尘世间读书者的心境,不外乎功利心、进取心、平常心三种。功利心,是指为了过关升学,提高学历,或是晋升职称而阅读教科书;进取心是指为了干好本职工作,应付行业竞争,或是出人头地而读专业书;平常心是指为了修身养性,提高品味,或是打发时间而读自己喜欢的书。但是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从事的是一种特殊职业,教师读书还应该比一般人多一种心境——道德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增加与学生的谈资而读孩子们读的书。我之所以这样设想,是因为看多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抱怨学生不学习,不喜欢读课外书。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生活中没有榜样,缺少氛围。业余时间里,不少学生的爷爷奶奶、父母老师、亲戚朋友,或是钓鱼下棋、饭局牌局、走亲访友、聊天游戏看电视、至多上网看新闻……喧嚣的社会中,学生是孤独的读书人,鲜见榜样,没有动力,甚至心常戚戚,怎能爱读书呢?所以,作为教师,不管是处在自然起步阶段、功利拼搏阶段,还是道德奉献阶段,乃至功成身退阶段,都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思考、创新,哪怕仅仅是为了学生。

一个称职的教师,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才能视通四海,思接千古,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才能开拓视野,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改变知识的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深入浅出,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陶冶;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应孩子的心境,运用孩子的语言,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赢得孩子的认同和尊重。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解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