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 投稿刺猬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987次
  • 评分4
  • 16
  • 0

李源峰

红色文化,一般来说,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系统研究、总结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

1.引导青少年正确树立“三观”。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进程加快,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当代,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泛起蔓延,道德素质降低、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青少年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依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加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一心的红色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勇于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的精神,摈弃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以人为本的红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加强实事求是的红色教育,有助于端正青少年的生活态度,树立青少年严以律己、诚信待人的良好风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教育功能,深化青少年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少年提升道德观念,坚定政治信仰,塑造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扩展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滞后,课程教学体系与社会现实脱节严重,教学内容缺乏生动性和可读性,中学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复教学”等问题一直存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优质独特的教育资源,为当前推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维,应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和价值观念重构的特殊历史时期,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深化了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认识,赋予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增加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适应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其意义在于改善现有的政治课教学。革命遗迹、纪念馆等物质载体,同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精神财富,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素材。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和民族精神,通过革命遗物、故事讲述等方式传播,更好地激发青少年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亲身感受、体验和认知的教学方式,是对现有教育的重要补充。创新此类教学模式,扩展了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3.体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在教育目标上,注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加强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在教育的实现途径上,强调实践育人的形式和榜样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同当前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顺应了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一方面,红色文化传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和革故鼎新的思变精神,它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和发展创新。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及其优质资源,是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展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不计其数的革命烈士和时代楷模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人物素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榜样模范的力量激励着青少年奋发图强。

二、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1.注重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加强红色文化融入学校。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应当从教学内容和校园文化着手:红色文化融人政治课教育教学体系。在应试教育占主导的教育体系中,在“智育”和“德育”脱节的学校教育下,红色文化传播不到位、红色教育不重视等情况普遍存在。建立系统完备的政治课教学体系,将红色文化融人其中,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更是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思想上,破除陈旧的教学思维,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重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提高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在课堂教学上,整合资源、联系实际,结合不同的政治课内容,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红色经典课程,同时将红色教育融人非政治课教育教学中,实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系统教学与红色专题教学的结合;在实践教学上,强调实践育人的作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使青少年接触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师资队伍上,加强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文化培训,打造一支具备丰富历史知识、熟谙红色传统的专业师资队伍;在机制体制上,建立完善红色教学的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推进红色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红色文化融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红色文化,势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推广校园红色文化活动。以“五四”“七一”等重要节日和“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抗战胜利等重要事件为契机,开展主题日活动。在诵经典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活动形式,举办革命先辈、劳动模范的报告会,开展红色讲堂、红色影像展览,等等。通过组织一系列新颖、感人的文化活动,深化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感悟和体悟。其次,注重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增添校园红色景观,彰显红色文化同现代艺术的融合。最后,注重红色文化的校园宣传,特别是红色文化的网络宣传。扩展红色文化的宣传渠道,在发行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出版物的同时,特别注重红色文化的网络宣传工作。

2.重视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推动红色文化融人家庭。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教育的起点。但就我国现实来看,由于家庭教育缺乏教育观念和科学教育方法,使得红色文化无法真正融人家庭。将红色文化融人家庭,强化家庭教育的价值,应当注重两个方面。首先,纠正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的观念。当前我国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发生很大变化,反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为青少年成长埋下了隐患。而红色文化为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给养,将红色经典故事、优秀的革命影视剧引人家庭,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更加强了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构建红色的学习型家庭。这就要求在对待红色文化上,家庭要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一方面,由“学”到“教”的转变,增强青少年学习红色文化的自主性,另一方面,通过红色文化的家庭学习,父母纠正自身的不当行为,能更好地起到表率作用。这不仅营造了家庭的学习氛围,更能在红色教育中相互学习、加强沟通、增进交流,从而增加家庭的凝聚力。

3.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红色文化融人社会。良好的社会氛围是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首先,形成学校和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红色教育体系。以学校为纽带,协调好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形成学校教学为主,政府保障、社会推动为辅的格局。各级政府和全社会要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推行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全民教育。其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具有智力开发、人格培育等功能,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青少年的特殊课堂和鲜活教材。整合地区红色资源,启动以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旅游名城等为主的“红色旅游工程”,实现娱乐与教育的结合,寓教于乐,重点发挥红色旅游的育人作用,使青少年在感受祖国河山壮丽的同时,主动地、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熏陶。第三,打造红色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发展要找准切入点,把握红色文化产品的精神特质,积极引导红色文化与传媒、影视、教育、图书出版等行业的结合,创造出符合人民需求,特别是有利于青少年成长,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红色文艺产品。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