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 投稿xmen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891次
  • 评分4
  • 26
  • 0

文/张超 王华丽 陈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尤其是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依据对残疾人的实证调查,主要包括对残疾人基本特征以及教育和经济收入等状况的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 模型分析影响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因素。通过模型分析结果,对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村残疾人;残疾人社会保障;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模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XMZ059)。

【作者简介】张超,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王华丽,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陈图,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农村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保障他们的生活权利是国家与社会的基本责任。所谓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给予残疾人物质帮助和公共服务,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安排。考虑到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可以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分为就业保障、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康复医疗保障和服务保障五个方面。郑功成(2008) 指出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严重的缺失,残疾人群体规模庞大,残疾人家庭收入偏低,残疾人群体中贫困问题突出,残疾人社会保障城乡差距较大。所以残疾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残疾人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沉重的压力。正视残疾人存在的困难,科学合理地建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随机抽取新疆某农村地区的残疾人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

(一)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残疾人现状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以下简称“伊犁州直属县市”) 地处伊犁河上游流域,有伊宁市、奎屯市、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新源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10个县市,辖区内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锡伯、乌兹别克、俄罗斯等47个民族。根据《新疆统计年鉴》数据统计,2012年伊犁州直属县市总人口29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为183.3万人,比重达62.8%。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测算,伊犁州直属县市残疾人人口总数为13.37万人,占总人口的4.58%。其中,听力残疾24279 人,言语残疾3251 人,智力残疾8628 人,肢体残疾45681 人,精神残疾9885人,视力残疾16895人,多重残疾25148人。伊犁州直属县市残疾人种类及残疾等级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伊犁州直属县市一至四级残疾人群中,人数最多的是肢体残疾,其后依次是视力残疾、智力残疾、多重残疾、听力残疾、精神残疾、言语残疾。在残疾等级中,人数最多的等级是三级残疾,占37.5%;一级残疾人数最少,仅占所有残疾人数的13.1%。

(二)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管理系统”数据统计,2012年伊犁州直属县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偏低,其中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尤其不足(见图1)。而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而言,伊犁州直属县市城镇残疾人参与养老保险、获得救济的比例较高,农村残疾人只在医疗保险方面的参保比例高于城镇残疾人,这说明随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推行,农村残疾人的医疗状况有所好转。但农村地区的残疾人的其他社会保障状况不容乐观,如低保和救济比例较低。

二、基于Logistic 回归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了解各种因素对农村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影响,我们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来分析(见表2)。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自于课题组对伊犁州直属县市的抽样调查,共发放有效调查问卷163份。

(二) 模型构建

在Logistic模型中,自变量X1~X9分别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就业状况、残疾等级、残疾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残疾人数。因变量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低保和救济。在此基础上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设残疾人参与社会保障y=1,不参与y=0,则有:

其中P (y=1) 表示残疾人参与社会保障的概率,z表示残疾人参与社会保障的概率比, xi 表示影响残疾人参与社会保障的各种影响因素,模型中的变量如表2所示。

(三) 变量的选择

本文从消费者的基本特征及对社会保障的认知和收入水平三方面选择变量,具体变量如表2。

(四) 模型回归

本文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的163个样本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表3。

三、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养老保险。由Logistic的回归模型分析(见表2) 可知,在农村养老保险范畴,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残疾人的年龄和家庭人均收入,其次是家庭残疾人数和就业状况。我们可以得知,残疾人年龄越大,越想参与养老保险,并且在家庭人均收入较高的情况下,参与养老保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家庭残疾人数与养老保险的参保比例也成正比,家庭残疾人数越多,越有可能参与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农村残疾人年龄对医疗保险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残疾年龄,再次是家庭人均收入。由此也可以得知,残疾人的普遍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大,对各项社会保障的需求就相应增加。这就要求国家和政府更加注重老年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他们是残疾人中的残疾人,更需要人们的关怀。

3.工伤保险。就业状况对残疾人工伤保险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因素影响均不显著。这就说明,只有当残疾人就业,才有参与工伤保险的需求。大力提高工伤保险的覆盖率,使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多方面保障残疾人的权益。

4.失业保险。就业状况对参与工伤、失业、低保方面影响显著,有工作的残疾人参与工伤、失业保险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工作的残疾人。享受低保的比例方面,前者也低于后者。

5.低保。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在低保享受方面,就业状况和家庭人均收入影响最为显著。有工作并且家庭收入较高的残疾人,享受低保比例较低;相反,没有工作和家庭收入较低的残疾人,享受低保的比例就越高。

6.救济。家庭人均收入对参与救济的影响最为显著。残疾人中家庭人均收入越高,对社会保障的依赖程度就越低,这说明解决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根本还是要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残疾人只有自力更生了,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Logistic的模型分析还显示,性别和残疾等级对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影响均不显著;就业状况和家庭人均收入对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显著。

四、推进农村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推进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从制度层面上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促进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高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我们建议,今后一段时期内,应该从促进制度转型、强化重点保障、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

(一) 促进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转型

1.旧残疾人观念向新残疾人观念转变。旧残疾人观念及相应的社会保障模式把残疾人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加深了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与消极态度。新残疾人观念则承认残疾人是平等的权利主体,残疾人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和能力,同时残疾人更是自力更生的劳动主体。旧残疾人社会保障理念依然强调立足于家庭的自我保障而忽视了残疾人社会化的广泛参与。劳动参与是残疾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残疾人提供教育与就业的机会,实现了残疾人由纯粹消费者消极角色向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积极角色的转变,因而旧残疾人观念向新残疾人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政策方向。

在农村地区可以根据各残疾类别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岗位。在农村残疾人居住的地区,集中开展劳动就业培训,尤其是技能培训,让农村地区的残疾人能有更多的机会走向社会,走向自我。与此同时,不断鼓励农村地区的残疾人开展力所能及的自主创业,在获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时候,鼓励少数残疾人带动多数残疾人的共同发展。

2.救济性保障向综合性保障转变。由单纯救济性保障向综合性保障转型。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共同构成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有机整体。社会救助是最基本的保障方式,满足和保障残疾人的最低要求。社会保险则是更高层次的保障手段,能够为残疾人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则满足了残疾人的多种生活保障需求,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多种保障手段配合在一起,才能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二) 强化农村残疾人重点人群的社会保障

1.大力发展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上述数据分析表明,在社会保障方面,城乡残疾人差异较大,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城镇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障的比例大大高于农村残疾人,因此,应该把农村作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的重点,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地区,残疾人的文化水平更低,大多数家庭因为经济困难,无法让学生接受职业教育。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上升,政府与学校为保障残疾人的利益,理应推行残疾人免费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举措。

2.加强农村地区重度残疾和多重残疾的社会保障。通过数据分析显示,残疾等级与残疾人社会保障享受情况并无显著相关,就是说,残疾人并未随着残疾程度的加深而享受到更多的社会保障,说明现行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在考虑重度残疾人的特殊困难方面存在不足。与单一类型的残疾人相比,多重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情况较差。单一类型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情况大多好于多重残疾人。除了进一步落实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政策外,还应研究其他重度和多重残疾人的特殊保障政策。如在偏远地区的重度和多重残疾人,可以为其提供免费上门医疗服务和保健服务,通过定期发放不低于本地平均生活水平的保障金保障其基本的生活水平。

(三) 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社会救助体系中,低保制度是核心,降低残疾人低保门槛,提高低保制度在残疾人中的覆盖率;进一步完善分类救助制度,有针对性地提高救助标准,对于一户多残、多重残疾、老残一体等其他类型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及家庭可以规定一定的系数,适当提高其救助标准;逐步解决“低保边缘户”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农村地区考虑到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民族设置不同的门槛和不同的救助标准。

2.努力探索残疾人新型社会保险制度。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相结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在职残疾职工的社会保险,逐步实现残疾职工社会保险的全员覆盖。对于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不为残疾人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应加大征收残疾人社会保障金的力度。与此同时,加大劳动监察力度,通过政府代缴或减免贫困残疾人个人部分缴费的方式,保障农村残疾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体现对农村残疾人的特别保障,如将白内障复明手术、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等项目纳入医疗保险的报销和救助范围,开辟适合残疾人特别需要的新的险种。

3.大力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家庭小型化使得家庭福利保障和服务的功能日益弱化,而残疾人口的增加使得残疾人对提供社会福利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于符合农村五保条件的残疾人,进行五保供养或者入住敬老院;对于城镇贫困残疾人,由民政部门定期救济或入住福利院。不断完善残疾人各项优惠减免政策,如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房的购买等。原有的单纯依靠国家支付和配置社会福利资源的方式已不再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依靠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必然选择。呼吁农村地区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多为残疾人捐款,通过不同民族的相互资助,促进民族团结。政府和残疾人联合会机构可以通过“责任到人、责任到户”的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地区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齐心,厉才茂,陈晓芬,郭勇.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J].人口与发展,2008,(3):90.

[2]谭姣娥.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3,(7):58.

[3]许琳,唐丽娜,张燕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11,(6):6.

[4]章程,宋宝安.西方发达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12,(2):90.

[5]黎勇勤.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J].中国残疾人,2013,(2):38.

(责任编辑: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