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源泉探析

  • 投稿雪歌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243次
  • 评分4
  • 46
  • 0

王海波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通过对之前学者文献分析及考察,笔者认为现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主要得益于制度,然后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有效制度对一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积极作用。最后从制度视角提出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合理化对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经济增长;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

0 导言

经济增长源泉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各个国家长期关注的焦点。虽然,目前关于经济增长源泉问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但研究成果丰富,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之源的角度对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文献回顾。

关于各要素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研究方面,桁林(2003)认为经济增长源于劳动积累、资本积累以及技术进步,但归根结底经济增长是劳动积累的结果,原因在于技术进步是源于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本质上也是劳动积累的结果,是劳动积累在特殊生产方式、特殊生产形式上的具体表现[1]。宋家乐、李秀敏(2010)通过对建立包含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研究表明,1990年之前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并且物质资本积累成为第二大源泉,1990年之后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因而,应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程海森(2010)通过建立多水平C-D生产函数对我国1997-2007年间经济增长的主要源动力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源动力是资本要素,全国资本的平均贡献份额为94.35%。劳动平均贡献份额为3.69%,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贡献份额为1.96%[3]。

关于制度及其他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研究方面,赵放(2003)指出技术进步并不能完全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而提出技术和制度在经济增长中“互动论”的观点,是技术和制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决定保证了经济的持续性增长。技术和制度在经济增长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4]。邱少春(2008)认为转型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正式制度和有效制度实施机制的建立,而非正式制度的形成则将促进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5]。李富强、董直庆、王林辉(2008)通过对1952-2008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制度越完善,经济增长就越表现为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发展。制度越不完善,经济增长就越受限于制度的发展。同时指出,制度不仅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而且还通过影响生产要素投入和配置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作用包含制度贡献,产权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6]。曹诗卉(2011)从制度内生的视角构建了一条制度影响经济的路径即“制度——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并从对外开放和交换的市场化、产权市场化、投资市场化、金融市场化和产业结构市场化五个角度构筑了制度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制度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7]。金海年(2013)从人类个体行为出发研究经济增长的总体规律,同时从软性制度、强制制度和协商制度这三个不同的层面制度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初步得出,经济增长从根本上源于竞争动力、价值导向等方面的制度[8]。因而,提出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以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表明: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源于要素投入的增长,包括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增加。第二中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源于制度的变革与完善。第三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于技术创新和进步,但技术的进步往往又是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产生的。本文认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源泉具有其差异性。具体来说,在经济发展的的初级阶段,自然禀赋、劳动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发展相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随着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技术创新不断发挥作用,但若没有适宜的制度条件,将很难进行技术创新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因而,在现阶段,有必要深入的探求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 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制度创新的这种功能与人类的选择行为有关。制度实质上是为每一个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设定了一套正式(法律、法规、自愿性契约)的和非正式(价值信念、风俗习惯、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的行为规则。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主要在于制度具有既能改变收入分配,又能提高经济中配置资源效率的潜在可能性。正如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所提出的的观点: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因而,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因素。

1.1 正式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正式制度主要是由国家和政府部门制定,具有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既然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有效的制度将促使人们去做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事,而无效的制度将不利于经济的增长。但普遍认为,能够促使人们做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事的根本性制度是产权制度[9]。

诺斯认为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产权的基本功能与资源配置的效率相关,另一方面有效率的产权使经济系统具有激励机制。以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例,由于所有权主体模糊、权利受限、土地流转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从而往往引起土地权属纠纷、征地补偿费用不标准、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农民宅基地不合理占用、强制拆迁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的经济远远落后于城市。因而,应改革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1.2 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相对于正式制度依靠国家的强制性,非正式制度具有自发性、非强制性等特点,主要依靠行为主体的自觉性得以实现。非正式制度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发挥着正式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非正式制度就像一只无形的指挥棒,指引着人们的日常行为,维护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指出非正式制约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从最原始社会到现代最发达的社会中,它都存在且发挥作用。而新制度经济学家将非正式制度看成一个名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利益集团共享的公共物品或人力资源,它的功能在于降低交易费用。因而,有效积极的非正式制度将有利于一国的经济增长,相反,无效的非正式(关系文化、潜规则)制度同样会阻碍经济的长期正常运转。

正式制度只有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相适应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实践中,我国企业的产权制度、治理结构、企业管理等制度安排效率比较低,一些良好的制度设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正式制度的实施,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非正式制度的补充。因而,应积极探索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以降低交易费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经济的发展。

2 制度视角下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建议

2.1 深入推进产权制度变革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产权被定义为个人和组织受保护的权利,它决定着财产运用上的责任和受益,包括拥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在市场经济中,人都是“理性人”,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有一项资产的收益或成本全部“内部化”才能有效的激烈人们进行社会生产,而这只有在获得具有排他性的产权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尽管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但还存在产权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如公有经济、知识产权。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产权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产权制度,明确产权的归属、权责分明、加大对产权的保护力度。

2.2 转变思想观念,进行非正式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非正式制度同正是制度一样,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具有的导向作用,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非正式制度创新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如传统文化的束缚、思想观念的落后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重视非正式制度变革与创新,努力构建一个以自由平等、公平竞争、注重效率、契约自由为核心的市场文化。而进行非正式制度变革与创新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构建新型市场经济文化,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文化。

2.3 积极营造适应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

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增长主要源于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的增加。但在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如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若仅仅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可能无法实现,而需要营造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除了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同时应不断完善自主创新机制,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竞争机制等。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保证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的基本保障和重要依托,,因此,应积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

3 结束语

经济增长一直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经济社会中的众多因素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有:自然资源、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资本、技术以及制度。而这些因素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而发生改变,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能主要是来源于自然资源、资本的积累,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技术甚至是制度将成为主导因素。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得益于制度,并分别详细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分析。最后,从制度视角提出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建议:(1)深入推进产权制度变革;(2)转变思想观念,进行非正式制度的变革与创新;(3)积极营造适应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桁林.经济增长的源泉:劳动积累与资本积累[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7(1):63-67.

[2]宋家乐,李秀敏.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投资[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2):56-61.

[3]程海森.经济增长源泉分析——基于多水平模型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

[4]赵放.论技术和制度的关系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研究,2003(1):35-39.

[5]邱少春.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7):5-6.

[6]李富强,董直庆,王林辉.制度主导、要素贡献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分类检验[J].经济研究,2008(4):53-65.

[7]曹诗卉.经济增长中内生制度的功效——基于中国时序数据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

[8]金海年.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D].中共中央党校,2013.

[9]黄启慧.试论制度、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改革发展,2010(9):16-18.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