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之我见

  • 投稿鼎天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72次
  • 评分4
  • 98
  • 0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旋子小学 赵振芳

【摘要】在小学阶段,训练好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直接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计算能力;激发兴趣;良好习惯;讲清算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118-01

在数学学习中,做题的最终结果都要靠计算来完成,由此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上表现出来的问题着实不容忽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普遍低下,计算水平不高,正确率偏低。看错、写错、抄错数字;漏写运算符号;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加法看成减法,乘法当成除法等比比皆是。为了改变现状,笔者尝试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做,效果显著。

一、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先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所不可或缺的。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会达到兴奋、活跃的状态,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提高。怎样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呢?单纯做计算题,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为了引起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首先,笔者采用多种训练手段进行计算训练,如:口算、笔算、利用计算工具,等等。其次,讲究计算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自编计算题、做游戏、搞竞赛、用卡片、听算、大屏幕视算,限时口算等。有时还故意插入一些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错误或者混淆的习题,有意识地让课堂形成竞赛的气氛,让学生比计算的正确率、比计算的速度,由此就增强了学生的竞赛意识,增强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再次,为了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快乐,笔者还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每次计算题全对的学生,在口头表扬的基础上,还采用给家长发喜报、评选计算能手、戴小红花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以鼓励,在多样化的评价中不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二、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不二法门,一般小学生对教材中的计算法则都能达到初步理解,但是在计算练习中还是经常发生错误,这就需要进行严格地训练,使他们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数学计算是一件非常认真的事情,不能有半点粗心和疏忽,在运算过程中,小小的疏漏就会失之千里。而学生往往是刚拿到一道计算题,还没有看清数字,也没有弄清运算顺序,就胡乱运算起来了,能不出错吗,是学生不会计算吗?不是,完全是学生没有形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一是要求学生认真看数。在审题时,要让学生注意认真看清数字,特别是有些容易混淆的数字。此外,对于一步计算,要求学生一眼就能记住算式,不能边看边写,以免造成疏漏。

二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由于书写粗心从而产生的错觉,影响计算的正确率。特别是0和8、0和6的收笔,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能草率。

三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小学生由于粗心,观察不仔细,会遗漏某些细节,感知发生错觉,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抓住计算审题这个关键,例如,让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弄懂运算顺序等,从而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四是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许多时候和他们计算的认真程度是成正比的。由于学生计算不认真,例如,忘记进位、退位和错误运算,等等,大大降低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顺序);二想(想算式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从而形成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五是要求学生算后演算。每次计算结束后,让学生再对计算结果进行重新演算,这样既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算法、算理双管齐下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可见,不管是何种计算都应讲清算理,让学生明确算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尽量以清晰的思路、简练的讲解和灵活的探究方式,让学生理清计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以及计算公式等,帮助学生掌握好计算的方法。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中,笔者力求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1.2×0.8=0.96的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口头表达算理,理解算理,然后组织学生探讨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又如,在教学“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时,如果采用照本宣科,单一讲解计算法则的教法往往会使学生易学易忘。在实际运算中,正确率较低,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笔者非常重视计算过程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一是重视教师教的过程。在教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趣味化、形象化。例如,在教学12.6÷0.28时,笔者将此例题与课前导入的习题相融合,从检查学生的运算结果中,发现学生的困惑,并以此为切入点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由此导入新课,并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中系统讲解此类习题的解法。二是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在计算小数除法时,难免经常出错,对此,笔者从全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易错的题型加以归类,然后逐一讲解。对于个别学困生,笔者采用让他们上黑板习作的方法,学困生在黑板上习作时,肯定会暴露出许多问题,对于学困生所暴露的问题笔者面向全体学生再次讲解,这样既解决了学困生的学之所困,也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进行了复习巩固,这样就很好地提高了学生计算小数乘除法的能力。

四、利用“天天练”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笔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教师就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笔者每天都给学生布置3道笔算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并对学生的计算错误进行逐个纠错,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让学生每天反复做单调的试题计算,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了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使训练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充满趣味性。如:新旧知识交叉练、容易混淆的内容对比练等,这样的话,学生训练起来印象就深,训练效果也好。在上述方法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还调动学生“好胜”的心理,让每个学生都设计一个统计图,记录自己每天的成绩。每组小组长设计一个统计图,记录本组组员的成绩,定期评比,定期表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在整个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而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只能逐步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逐渐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而在学生计算能力初步形成以后,还要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发展和深化。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发展与提高也有赖于教师的激励、训练与培养。作为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