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困难的成因及缓解对策

  • 投稿Bin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222次
  • 评分4
  • 61
  • 0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徐文俊

摘要:文章以武汉市某高中高一年级4个班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高一学生数学适应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存在的适应性困难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高一学生数学适应性困难的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学;适应;困难;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123-02

一、研究背景

学习适应能力是指学生依据学习内外条件的变化及自身学习的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动力与行为,使自身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与不断变化的学习条件相互协调,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能力。学生适应性困难指学生自身的学习适应能力无法应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无助、压抑、失落等消极情感体验的一种表现。

近年来,由于中学各段学习能力要求跨度大,课程缺乏衔接性,出现学习适应性困难的人数逐年上升。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高一学生中存在适应性困难的有一半之多,而适应性困难主要表现在数学学习上。武汉某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教师认为,“从各届学生反映来看,高一适应性可能主要反映在数学、物理、化学这几科。数学最大,物理第二,化学第三”。

笔者在从访谈、问卷、文献中了解到,高一学生出现数学学习适应性困难的基数较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借助相应的调查数据,探究高一学生数学适应性困难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缓解对策。

二、高一学生数学适应性困难成因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笔者发现出现高一学生数学适应性困难的成因有三方面:一是教师课程安排不科学,二是学生未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三是男女生性别差异。

1.教师:数学教学安排进度快,容量大。笔者对武汉市某高中高一年级4个班184名学生发放问卷,得到有效问卷为178份,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得到,认为数学教师上课进度太快的占14.0%,进度较快的占72.5%;对一节数学课的知识量的感受,23.6%的学生认为知识量很多,73.0%的学生认为知识量较多,而仅有3.4%认为知识量较少或很少。由此可知,数学教学安排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高一学生,除了面对繁重的学习外,他们需要在开学前几周适应学校的学习作息方式,熟识班级同学和授课教师,适应教师的讲授方式以及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无疑会消耗他们大部分或部分精力与时间。除此之外,他们除了应对部分教师的“海量”作业外,还要挤出已仅剩不多的时间内化所学的数学知识。而高中数学在内容、深度、要求上都比初中要艰深,并且高中数学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据调查得出,13.5%的学生认为高一数学很难,81.5%的学生认为高一数学较难。与语文、英语等学科比,刚接触高中数学的学生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来适应的。由于数学教师一节数学课的知识量安排较多,上课进度较快,超过了部分学生可以承受的量,导致他们不能很快适应高一数学学习,产生数学学习适应性困难,不利于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

2.学生:低效、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产生数学适应困难的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低效、被动的学习方式。相对于初中数学的低程度、浅层次要求,高中数学对学生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加大。不同于初中的管理方式,高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主管理。然而大多数高一学生并未及时转化自己的角色,在数学学习上仍旧依赖数学教师,依赖于课堂学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低效、机械的。

笔者与学生交谈时发现,错误的学习方式是入学新生数学学习适应性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学生表示大量的自主时间和更多的自由让他们无所适从,在被管理者与自主管理者的角色转换方式上,他们感到陌生和不安。黄同学说:“数学老师布置到哪我就做到哪,还没学的做了也错,没必要。”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缺乏由被动变主动,自主预习、复习,自主管理的意识,仍沿用初中被动、低效的学习方式。在入学之初,面对如此“轻松”的学习环境,部分学生采取“轻松”的态度(完全跟着教师走)应对,但随着数学课程的深入,他们越来越无法适应高一的数学学习,表现在听不懂难点,进而在完成作业上存在困难,别人花一小时可以完成,他可能要花1.5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最终产生数学学习适应性困难。

表1显示,绝大多数高一学生并未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相对于主动预习,制定学习计划,做课外习题,他们更多是采取服从命令,听安排的态度。低效、被动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了高一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直接表现在其数学成绩上,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担忧、恐惧、放弃等感受,即数学适应性困难。

3.男女性别差异。笔者通过对这178份(男96人,女82人)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女生较男生更易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在女生82人中,对数学学习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的为42人,占5成之多;而相对于男生,缺乏信心的仅为38.5%。女生作为中小学的宠儿,被教师和家长呵斥的次数明显少于男生,学习压力较男生大,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弱于男生。所以面对刚入学的几次实际数学成绩与目标的差距,女生较男生更容易受挫,逐渐失去信心。自信心的丧失直接影响了学生积极调适自我来应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学生对高一数学的适应性,产生数学学习适应性困难。对能否学好数学的态度也影响着男女生今后文理科的选择。此外高一上学期,主要学习集合、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这些知识都是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运算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要求比较高。而女生擅长形象思维,男生倾向于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可见高中数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不利于女生的适应。

崔红等在对339名被试(男137人,女131人,71人未注明性别)进行研究时,发现男性化个体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化个体。冯廷勇等在研究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中也发现,男学生学习适应性显著好于女学生。诸多调查研究显示,男女性别差异确实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而出现学习适应性困难。

三、缓解对策

1.教师:从态度、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帮助学生平稳过渡。

(1)态度:以耐心、友善、愉快地态度对待学生。高一入学是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低,自信心更易丧失,学习热情更易被打击,学习态度更易改变,也更加注重外界对他们的评价。所以,面对高一新生,数学教师应该多给予正确肯定的评价,更加耐心、友善的对待学生,不影响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估。

第一次面对更高要求、更大难度的高中数学,学生需要较为充足的适应时间。“至于适应的时间,那就有长有短了。有些学生可能只需要三个星期或者半个月就能够改善这种情况,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就一般来说,半个学期或者两个月学生基本能够调整过来。”某班数学教师说道。这一时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领悟时间,不要责怪学生犯同一错误,提同一类型问题,相反,应以耐心、友善、愉快、温和的态度解答学生“同一个”问题,这样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同时,鼓励他们自己去领悟、体会。笔者在与高一学生交流中发现,教师厌烦、无奈的态度会严重影响他们对数学教师的好感,打击学习数学的热情。

(2)教学:适中的教学进度搭配适量的教学内容。从高中数学教学规定来看,高中数学要求比初中高很多,所以应该采用“缓坡度”的教法。入学前几周适当把教学进度放慢,教学内容减少,教学时间放长。在学生逐渐了解、适应了新的学习后,再根据课时的安排,调整教学进度。开学之初,适中的教学节奏、适量的教学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适应有很大的帮助。

由于课时紧张以及考试压力,如何有效地把握教学节奏则需要专家型教师来控制。对于学生的要求不能起步便抬得太高,应该借助一个缓坡,通过数学教师的相应指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逐渐提升相应的数学能力,从而成功过渡。

(3)评价:通过提问、课堂表现、作业等多渠道了解学生的适应状况。除去讲授公式定理、讲解数学习题外,数学教师是无法在短短的课堂45分钟内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适应的情况。找到数学学习适应较慢的学生,帮助他们平稳过渡是高一数学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课上与课下提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反馈情况等方面来了解学生适应情况,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指导。对于反馈情况不理想的学生,数学教师可以向班主任反映,互相沟通,找出该学生适应性困难的原因。除此之外,部分学生会到办公室找教师答疑,可以借助这个机会与学生沟通,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完善自身的教学漏洞,使学生真正内化所学知识,更好地适应高一数学学习。

2.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高效、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作为即将入学的新生,应提前进行适当的数学衔接学习。这类数学衔接学习的目的并非是完全掌握即将学习的高一数学知识,更多的是通过这类衔接学习来提前认识高中数学,了解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能力,避免在第一堂课感到陌生甚至无所适从。若不做衔接学习,对于要求如此高的高中数学,学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产生一定的恐惧感,不利于对数学学习的适应。

此外,转变初中机械、低效的学习方式也是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的制胜法宝。初中教师有较充足的课时,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对学生的引导较多,而高中因为课时有限、知识量较大、升学压力等很多方面是没有时间重复的。这就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思考问题。

进入高中学习后,学生一定要有信心,扎实地进行研究性学习,不能被前面遇到的困难压倒。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渡过适应期,逐渐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3.针对男女性别差异,开展心理辅导。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年龄普遍在15~16岁左右,身心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同时男女生的身心发展程度也不同。如何有效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不适问题需要有经验者根据男女生思维方式、性格差异给予不同指导。女学生的内心敏感度较强,班主任和数学教师可以采取谈心、聊天的方式开展辅导;男学生的责任感、男子气概渐渐显露出来,班主任和数学教师可以根据他们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让他们自主去选择、调整。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视角,朋友的角色,友善的态度来帮助他们。同时教师应将心理辅导渗透于管理、教学之中,努力营造出和谐、轻松的班级氛围和教学氛围,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维持数学学习的热情,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心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徐小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2]崔红,王登峰.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411-413.

[3]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1):44-48.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