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效课堂建设应重视学法指导

  • 投稿多墨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40次
  • 评分4
  • 18
  • 0

◇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乡中心小学 田久林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77-02

几年来,恩施市各校都在着力加快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建设更要重学法指导。《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论述充分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有自主活动的空间,同时还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应注重实效,所以数学高效课堂建设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益和质量的目的。

学法即学习方法,是指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动机、原则、措施,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采取的科学的基本活动方式和基本思想方法。高效课堂建设是要让学生主动、有效地获取知识与技能、发展自身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习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是学生自己所能领会和掌握的,如果单靠学生个人在学习活动中去摸索、总结,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会事半而功倍。

学法指导就是教师在高效课堂的建设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从而逐渐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

一、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

预习即课前准备,由学生独立地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新课。由于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较强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回答法”的指导,即让学生通过预习把教材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创造性地变成自己的观点,在同旧知识的对比中发现问题,找出共同点,作尝试性解答,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把教师的讲课思路与自己的自学思路进行比较,以提高听课效率。同时,预习还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一个过程,对提高自学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按照“复习旧知—预习新知—找出重点—尝试学习”的步骤进行学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任务落实到位,温故才能知新,让学生通过做练习尝试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才能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

二、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

上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释疑、讨论、练习等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上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消化课本、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听课的能力、方法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听课方法,要指导学生找重点、关键字句,进行压缩性记忆。一般情况下的概念、定义、性质、法则等都用文字来表达,对其中的重点词要抓住不放,再在理解动词、数量词、连词的基础上,重新压缩成简单易记的内容。如讲“长方形”时,长方形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重点词有“对边相等、四个角、四边形”,通过压缩后成为“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另外,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多用手、眼、耳、脑等器官,要求学生首先用眼看准,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用耳听懂,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用心思考,想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用脑去归纳、概括;再用手去实践,即动手操作学具并尝试做练习。

在指导学生听课时,应按照“专心听讲—当堂弄懂—抓住关键—理清思路”的方法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学会质疑,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在达标巩固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

达标巩固是指学生在课内外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脑、动手完成思考、练习的过程,检查、反馈、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意义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听懂教师的讲解,但在完成达标巩固时却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独立完成达标巩固的方法,要求学生先复习后做题。要指导学生仔细、认真地审题,根据题意显示的条件,认真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并看准解题所要达到的目的,明确解题思路,通过图式的有机结合,从局部分析到整体综合,最终确定解答的方法。同时,还可指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由已知条件向未知条件步步推导,或由题目要求的结果向已知条件推导,以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此外,还应注重解题格式的规范化,作业完成之后应仔细检查,可用估计法、重算法、运算法、另算法、代入法等进行检验,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由此,让学生在解题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例如,学生已熟练掌握了乘法分配率,但是对诸如99×2,56×99+99×44,125×88等变式题却不会简算,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审题不深刻所致,为此,练习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寻找更新颖、简捷的解答方法。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一般要按照“审清题意—寻找思路—正确解答—题后检查”的程序进行。同时,要求学生对批改后的作业进行及时订正,若仍有不懂的地方,应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以达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再学习,由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安斯的遗忘曲线可知:知识遗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知识中保持率下降的过程是先快后慢,最终只剩25%左右的东西能保持下来,可见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例如,指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知识时,应采取利于视觉、听觉、运动实践等感官参与的复习方法,主要采用尝试回忆与阅读教材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复习时先不看书,把相关公式、定理、法则动手写一写,推导一下,再对照教材阅读,两者交替进行。也可采用“归纳整理法”,即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要将已做过的作业机械重做,而应动手整理要复习的内容,使知识内容系统化。除此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对复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重视及时复习,并注意良好复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指导学生复习时,应达到“融会贯通—查漏补缺—强化记忆—总结规律”这一目标,使学生做到“三个为主”。即复习时,以课本为主,以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力为主,以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为主,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掌握好所学知识。

五、在综合与实践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学生数学的学习也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注重数学学习与生活现实的联系,使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从而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实际学数学。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习知识前后,可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及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中经历一次次愉悦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顾客带420元去买衣服,一件上衣198元,他拿200元给营业员,问:营业员应找给他多少钱?他还剩多少钱?这些问题连学困生也能回答,于是420-198=420-200+2=222,从而得出“多减的要加上”的性质,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学生学的兴趣高,而且理解深又记得牢。

总之,高效课堂建设中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走向科学的学习之路,并巩固学习成果,最终养成学生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使其成为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