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 投稿王豖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171次
  • 评分4
  • 92
  • 0

王旭升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028-03

一、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理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众多企业和机构聚集在一起有利于获取创新资源。创新资源越容易获取,创新就越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区内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技术支持环境、孵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劳动力环境。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大都靠近大学和科研机构集中的地区,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形成的科研网络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有利于人才的流动。人力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产业集群便于企业了解人才,也便于人才了解企业;这样就促进人才在区内的自由流动,并能有效降低企业搜寻人才的成本。同时,由于高端人力资本在产业集群内积累和流动,使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的隐性知识在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度减小,从而提高创新技术扩散的效率。此外,由于地理临近,增加了企业间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途径交流的机会,使得集群内的知识尤其是缄默性知识传播非常快,形成溢出效应。第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形成后,集群内紧密相邻的企业由于共同的区位缩短了竞争的过程,激励了当地供应商的发展,加速了相关产业不断出现新的竞争者,出于对技术创新的内在需求和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结合集聚区内的创新资源优势,迫使企业形成了各种促进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二)技术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

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从产业集群的历史经验看,集群的形成主要因素很多例如:创新时机、产业特征、区域环境、偶然因素、政府的支持等。其中技术创新是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因素。这是因为技术创新来源于市场需求,并服务于市场需求。它包括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进行研发、开发生产出新的产品、并进行商业化获得创新利益,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技术创新又衍生出对其它市场主体新的各种市场需求,从而导致新企业的诞生,或者诱导其它企业也进行技术创新以满足先创新企业的需要,该地区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相关配套机构也不断进驻该地区,从而促进了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第二,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保证。企业只有不断地技术创新,才能不断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主体和基本单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生机勃勃,产业集聚才具有生命力。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受行业特点的影响,必须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只有随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才会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和升级,从而增强了集聚区的活力,加强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此外,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提高其竞争力的保证。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长久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经济体都面临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表现更为明显。哪个企业技术力量强,其便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每个企业都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也提高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自身的竟争优势,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二、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对策建议

(一)通过业务外包加强产业集群,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辽宁高新技术产业中,大型企业较多。由于产业结构偏向重型工业,因此,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多数要以国有大型企业为核心。众所周知,企业规模越大,管理成本就越高,资金周转也会减慢,为了提高大企业的生产效率,国有大型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集中自身的物力、财力把企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上,对生产过程、工艺进行重新界定,控制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把非核心的配套业务外包给其他中小企业。这样核心企业可以通过组装化生产采购体系,实现生产的灵活专业化,通过产业配套实现近距离采购,既分散了成本和风险,也能够克服由于经济、制度及技术等环境快速变迁所造成的不确定性,还节省自身的资金和管理成本,是这些大企业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源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带动了相关小企业的发展,这样大企业和相关小企业便可快速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因此,鼓励业务外包是促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促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

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来看,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活力和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为此,辽宁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主动为大企业、大公司配套,打造优势产业链;加速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的合理集聚,形成一个技术先进、专业化程度高、与大企业协调发展的辅机配件产业群体;推动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集聚,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加速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园区内,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产业规模。要按照产业链形成规律确定产业分工及布局,并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导向,分类指导推进,把产业链做大做强。

(三)发挥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服务作用

产业集群虽然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方面完全放任。世界上许多国家产业集群的发展,都是在政府制定的区域发展规划指导下完成的。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政府的宏观规划和引导。政府对产业集群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将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并会使产业集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耦合,从而使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得到放大的效应。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推动。政府在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和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其一,产业集群的建立目的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利互惠的效果,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全越好,而应按照比较优势,求专求强,追求既定成本内效应最大化。其二,鼓励集群形式的多样性。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推动不同形式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区域之间要加强规划和协调,注重个性与特色,根据地域特点,资源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集群形式和联合深度。不能为了“集群”而集群,做到错位发展,防止一哄而上和过度竞争。同时也要避免产业集群只是成为是一种“地理”上的集中,而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聚体。其三,政府要建立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其包括建立产业带、产业园区和基地,以及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齐全的专业化批发市场和畅通无阻的物流体系等等的硬环境和包括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优化经商的法制环境、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及其他方面的优惠条件等软环境建设。

(四)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

企业、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联合研究、联合专利以及更为非正式的联系。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生产与科研的联系问题,生产与科研的脱节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三者交流的频率和效率是决定产业集群和产业自主创新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辽宁现己建成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35个,技术中心45个,聚集和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现有博士近2500人,硕士2万人,学士10余人,高新区从业人数35万余人。因此,各高新区应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的流动机制,并且要加强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投入,其中关键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推进:其一,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建立起联盟成员之间互动开发、长效发展的创新体制和模式,以扁平化的组织形式,建立产学研联盟网络,使各联盟成员能实际互动,各专业人才能相互联系,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及时总结经验,对成功开展合作的产学研机构予以表彰和奖励,加速示范推广。同时,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要构建起“知本激励”的最佳激励方式,包括培训、内部沟通、知识管理等使人才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制度安排。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各种方式直接参与工业园区技术创新活动,鼓励大学教师、研究生到公司兼职,知名教授兼任公司顾问或董事会成员。建立和完善技术入股制度、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技术开发奖励等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分配形式,鼓励科研院所承担技术创新项目,对科研成果的所有权,技术转让及使用的付费方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鼓励企业主动寻求科研院所的支持,为科研院所的项目提供经费援助,以此达成产学研相互支撑的有机联合体。其二,充分利用好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基金等创新金融工具,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良好项目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货款担保风险准备金的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科技企业和项目提高融资能力。其三构建产学研联盟的有效平台,开辟多种信息渠道,提供数据、政策、技术咨询。重点支持相关研发平台建设,将其优先纳入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框架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及大学生到相关企业兼职或实习,鼓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高校兼职授课,形成良性互动。其四,是建立开放的人才大市场。人员及其所携带的知识的流动既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也有助于技术创新速度的提高和深度的拓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超,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研究[D].沈阳大学硕士论文,2011.3

[2]赵维双杨明靖.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辽宁省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发布[J].经济师,2012(9)

[3]吴芷静,产业集群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商业时代,2011(9)

[4]张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5]于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12)

[6]楚尔鸣,李勇辉.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7]董国娟.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经贸导刊,2010(6)

[8]王玲.辽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YJA79013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王旭升(1969-),男,汉,辽宁抚顺人.沈阳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沈阳大学)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