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英语论文范文,中学英语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语》在法国的译介和影响

  • 投稿变美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987次
  • 评分4
  • 38
  • 0

文/董婷婷

【摘 要】《论语》是华夏文化的源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魂,在西方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法国也不例外。此文将从缘起直至今朝,梳理《论语》在法国的译介历程以及产生的巨大影响,为后来的《论语》法译研究者提供一定可参考资料。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论语;翻译;影响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而且还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联袂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影响在西方是很大的,孔子思想也在近几个世纪传入西方,传入法国。《论语》在法国的译介,有以下四个阶段:

一、十七世纪:初期(传入法国)

孔子《论语》最早的西文版本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即拉丁文的《中国哲学家孔子,用拉丁文解释中国人的智慧》(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 sive scientia Sinensis Latine Exposita),书中附有一段简短的向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致谢词,感谢国王对该书出版的支持。1684年,该书编者之一柏应理带着沈福宗去凡尔赛宫觐见了太阳王路易十四,这一恰当行径自然增加了国王对此事的重视。

除了1687年的完整拉丁文版本,要想了解《论语》的精妙之处,只有是阿姆斯特丹出版的法文月刊《世界和历史文库》(Bibliothèque Universelle et Historique)的订阅者了。在该月刊1687年12月这一期上,刊登了新教学者让·勒克莱尔的一篇关于《中国哲学家孔子》的书评,勒克莱尔对该书的内容作了细致的概括,并在评论的最后附上了他从拉丁文转译成法文的《论语》中16段译文,还附上拉丁文的译文。勒克莱尔认为耶稣会会士编纂者们模糊了孔子论述本身和在同一段落中出现的评注。使勒克莱尔感到遗憾的还有,书中没有汉字,使得读者不能区别正文和评论。

该版本于1688年被翻译成了法文,并在随后的年代里译本有过数次再版。事实上,这个版本不是翻译,而是拉丁文版本的概要,在概要里被处理成一系列的道德说教,没有明确的主题也没有表现出孔子的个性,仅仅有80个简短而又乏味的“箴言”,任何人读了以后也都不太会想作进一步的了解。

二、十八世纪:发展(旺盛时期)

《论语》影响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孔子思想在十七﹑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影响了当时的启蒙学者,如狄德罗﹑伏尔泰﹑魁奈等。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成员通过来华传教士的的译著和报道,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历史﹑法律和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从中国哲学思想中吸取了构建他们“理性主义”的养料。如狄德罗盛赞儒教,说它“只需以理性或真理,便可以治天下。”

此外,儒家思想也影响了启蒙运动另一个重要派别——“重农学派”。该派的创始人魁奈,在1767年发表《中国的专制制度》,被誉为“欧洲的孔子”。魁奈本人虽然没有到过中国,但长期生活在热衷中国文化的巴黎,耳濡目染,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学甚为了解。在其著作中很少引用希腊罗马哲学家的言论,然而却对孔子的学说推崇备至,大量引用。他曾经撰写《孔子简史》,对孔子其人其学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论语》的道德格言远远胜过古代希腊圣贤的哲学,实有“相形见绌”之感。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和魁奈一样,都推崇儒家的伦理思想并赞同以伦理道德而不是宗教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由是在欧洲出现了“中国文化热”、“孔子热”。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中国的历史和哲学赞扬有加,认为中国“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他大声疾呼:法国要“全盘华化!”当然,伏尔泰对孔学的赞美虽有言过其实之嫌,但这种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赞美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倒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孔子思想的传播掀起了一波高潮,但译本的数量略显贫瘠,《四书》到18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才有2个法文译本。

三、十九世纪:成熟(法兰西学院)

1814年12月11日,法国法兰西学院正式开设汉学课程并设汉学教授席位,标志西方汉学进入了它的成熟期。

从18世纪末期开始,欧洲的儒学迅速降温,并且经过整个19世纪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上半叶。尽管如此,西方的儒学还在继续。十九世纪的传教士和一些西方学者对儒学经典重新译介。

法国著名汉学家雷慕沙的《四书札记》阐述了孔子和儒家学说,提供了远比阅读耶稣会士陈旧肤浅的译文更为准确的概念。在他那里儒学又一次得到了高估,孔子成了巴黎学者研究的热点或思想家们关注的对象。雷慕沙之后,其弟子儒莲的儒学观点支配了法国汉学界达半个世纪之久。

顾塞芬是19世纪和20世纪法国汉学家中,翻译和研究中国典籍成绩最卓越者之一。他几乎翻译了所有中国经典,包括《四书》(1895)、《诗经》(1896)、《书经》(1897)、《礼记》(1899)、《春秋左传》(1914)、《仪礼》(1916)等等。他通常用双语(英语和拉丁语)同时对汉语进行翻译。在诠释中,他尽量避免个人的解释和评论,努力忠实于当时中国官方推崇的朱理学派观点。

四、二十世纪:高峰(译介高潮)

译者和译作呈现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景。其中代表性的译者和译本如下:

1.Les entretiens de Confucius. Paris : Seuil, 1981.

Anne Cheng(呈艾兰):

30余年来,她在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和法国东方语言学院从事中国思想的教育与研究工作,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儒学、新儒学和当代哲学问题。1997年,发表了《中国思想史》,得到汉学界高度评价。

2.Les entretiens de Confucius / trad. Ryckmans, Pierre. Paris : Gallimard, 1987.

Pierre Ryckman, 皮埃尔·理科曼斯:

笔名西蒙·莱斯(Simon·Leys),翻译过包括《论语》在内的一些中文著作。1978年,西蒙·莱斯在介绍他翻译的《论语》时说:《论语》之外,没有任何一部著作对这个世界人口大国产生过如此持久的影响,而且“不抓住这个关键,就无法接触到中华文明”。

3.Confucius : Entretiens avec ses disciples / trad. du chinois et éd. André Lévy. Paris : Flammarion, 1994.

André Lévy, 雷威安:

法国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知名学者和翻译家。著译甚丰,主要的有《十六、十七世纪中国白话小说》、《中国古典文学概览》、《金瓶梅词话》、《西游记》、《聊斋志异》、《牡丹亭》等,为西方读者广泛阅读,在法国汉学界有较大影响。

4.《论语:汉法对照(大中华文库)》杨伯峻 今译;董强 法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2010.

董强:

毕业于北大西语系,赴法留学,旅居巴黎12年。现为北大法语系教授,博导。译著、专著30余篇,其中包括孔子《论语》。

以上为《论语》在法国的译介以及影响研究。过往的几个世纪,《论语》已经对法国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产生巨大影响,希望今后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平.中西文化交流视域下的《论语》英译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2]马祖毅,任荣珍.汉籍外译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3]安乐哲.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董婷婷(1985-),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现于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法语翻译。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