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体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体育中考背景下体育教学实施改革研究——以江苏省

  • 投稿林晗
  • 更新时间2017-08-26
  • 阅读量978次
  • 评分4
  • 40
  • 0
1980 年我国部分地区开始了初中升高中加试体育的试点工作,1990 年教育部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了体育考试科目。届时,各地区纷纷开始实施体育中考的制度,根据各个地区的差异,体育中考的项目选取、标准设定、时间安排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但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应当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体育中考的形式,加大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为终身体育建设服务。与此同时,体育中考制度伴随的一些问题出现,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增多,体育教师的任务重大而艰巨。

1 当前体育中考现状的分析

体育中考制度的实施推动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意识,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中学生体育课程质量与效果的检验大多通过体育中考的形式展现,一个学校追求升学率,看重学生的成绩,重视体育中考成绩,但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体现在成绩上,最重要的应当还是立足过程,始终坚持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四大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目前江苏省体育中考的分值结构主要表现为两大板块:一是没有平时成绩,只有现场考试成绩,直接计入中考总分,这种分值结构过于极端化,不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整个水平各个年级中的体育学习,同时也不能唤醒体育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二是体育中考的总分由两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与现场考试成绩,这种分值结构相对合理,能强化学生平时的体育学习,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对于其终身体育的学习将大有裨益,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上好体育课。

体育中考制度相关的负面问题也相继出现,体育中考制度在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将导致学校体育走向应试化的教育。为了能够达到体育中考的标准,体育教师通过反复进行体能训练和体育中考项目训练,以提高体育成绩作为最终目标,而忽视了中学生自身的锻炼能力、锻炼习惯和锻炼兴趣的培养,在体育方面也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过多的为应试而服务,没有从根本的中学生自身的发展出发,与体育中考制度出台的出发点理念越走越远,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当前的中考现状。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表示:“ 应试教育只是原因之一,而家长、学校包括社会舆论的大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才至关重要。”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并没有把体育中考作为一种促进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来看,而仅仅把体育作为一门中考科目来看,这从意识、思想上就存在问题,没有正确、科学地对待体育课程以及体育中考。体育教师应当摆正对体育中考制度的认识,不断改革创新,使初中体育教学摆脱应试教育,实现体育教育的素质教育,使体育教育成为终身教育。

2 体育中考项目的分析

中考体育项目的选定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具有很大的影响,《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只针对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做了一定的要求,但并未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哪些具体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权力在体育教师手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整体状况选择教材,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完成,但也存在部分教师仅仅针对体育中考项目安排教学,使得学生的体育课堂失去了原本的欢乐,变得更加应试化。

本文以江苏省13 个市的体育中考项目为例。每个市在体育中考项目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差别,但主要针对学生的体能、技能方面进行设定,各个市有其针对项目,如南京市、徐州市、盐城市、扬州市,主要针对学生的体能方面进行测试,这种设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这些项目对于学生来讲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学生某项体育技能的掌握,较难让学生培养一项终身体育运动项目。其次,对于教师来讲,课堂上进行训练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不利于课堂氛围的提高。其他各市在项目的设定上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在体能类项目上多数是必测项目,在技能类项目上涉及到的项目较多,如篮球、足球、排球、游泳等,让学生自行选择测试项目,在某些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培养一项运动项目作为运动爱好,为终身体育的发展提供保证。

3 体育中考背景下对体育教学影响的分析

3.1 体育教学课程内容选择影响

体育中考背景下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大致分为四类:(1)依据体育中考项目与教材共同制定教学内容。课堂中在练习考试项目的同时,增加球类、田径等运动项目教学,不仅提高了考试要求的基本素质,也丰富了学生的爱好,激发了学生锻炼的兴趣。(2)选择体育教学教材作为教学内容。他们认为现有的体育教材内容符合中学生身体发展特点与要求,而体育中考项目也体现这些身体素质的要求,因此没有必要以考试项目为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摆脱应付考试的想法,也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3)将体育中考项目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希望通过不断地强化练习,提高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4)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存在个别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安排教学内容。一般常规的体育教学安排都以运动项目作为主导,再结合专项的身体素质进行练习,这也是一节体育课程会安排两个教学内容的形式。

3.2 学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影响

体育中考制度的实施对于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挑战,体育中考项目的变动或是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师资力量的紧张。加大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聘用力度,招聘新教师对于体育课程模式的更新具有很大的带动力量,新鲜血液的注入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需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到新型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对于这一变化具有不同的反应,教师应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反应。体育中考成绩大多分为平时成绩与最后的临场测试,而平时成绩的给定来自学生课堂表现、期中期末的小测试等,对于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表现欲具有帮助,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存在体育教学评价公平性的质疑。

3.3 学校体育成绩效果评价影响

体育中考成绩的评定一部分是来自于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每一个学校都希望提高本校的升学率,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优秀,这无可厚非,所以在平时成绩的评定上难免会存在一些其他因素。原本在课堂上更多的会根据学生真实的运动表现给出评价或是建议,但对于一些文化成绩较好体育成绩拖后腿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某些方面会给出不太真实的评价,也许这只是少数,但是已经与最初体育中考制度制定的初衷有悖,对于主观评价的把握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4 体育教学实施改革分析

体育工作者应当保持较为清醒的认知头脑,始终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与习惯作为工作的目标,不能仅仅追求表面的虚华数字,而不进行实质上的工作。体育教师要正确地认识体育中考所带来的一些影响,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达到双赢。学者陈永莲曾说:体育中考只是一种促动、一种手段,是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展示,更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种监督手段。

4.1 强调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无论体育中考项目是什么,都不能简单地就某项身体素质进行练习,应当通过课堂体育教学接触多种运动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管课堂教学内容按照中考项目安排,还是部分包括其中,在教学模式上都应采取多样性,如创设情境、确立目标—自主探究、掌握新知—反馈交流、启发导学、释疑解难—强化练习、总结巩固的结构等,把主动权多交给学生,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提升。

4.2 强调教学方法、手段的多变性

在一堂体育课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具体、个别情况,针对学校的场地、设施情况等,同时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要具有多变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运动量、高负荷强度进行练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对体育中考几个相对有效的方法包括统测法、分层练习法、师徒结对法、集中指导法、个别强化法。

4.3 强调学生运动技能的多向性

有人认为,需要考什么体育项目或身体素质,就专门练习什么项目或素质,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身体素质可以通过多个运动项目来提高,而各个运动项目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所以,课堂上学生对多个运动项目的学习和练习,可以锻炼学生多项运动素质,增强运动技能。例如,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弹跳能力、反应速度,足球运动可以增强耐力素质等,这对于中考涉及到的50m、跳远、800m、1 000m 等项目具有很大的帮助。

4.4 强调体育教学观念的合理化

思想是指导实践正确完成的导向,合理化的体育教学观念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成绩提供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热爱运动,只是不喜欢应试下的体育安排,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的身体健康,只是面对中考更多的家长选择孩子拥有“好成绩”,每一位教师都希望与自己的学生在课上融为一体,运动、奔跑,在面对体育中考时也会选择应试的方式面对。然而,多样的运动方式、欢快的运动氛围、从学生兴趣出发的课堂教学等,并不是体育成绩提高的障碍物,运用得好,则会变成利器。应该避免体育中考向应试教育方向发展,培养正确的、科学的体育教学观念。

4.5 强调体育考核方式的更新化

中考体育成绩的评定一部分来自于最终的现场考核,另一部分是课堂表象的评定,不能因为学生在考试中状态的不佳而完全否定一个学生的优秀,所以学生的成绩考核应该更加多面性,包括课堂上运动积极、态度认真、技能掌握熟练等,同时也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初中三年的各个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融入最后总成绩中,加强学生平时运动的积极性,也引起家长、学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 1 ]尚文进.江苏省体育中考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15(6):138-143.

[ 2 ] 杨雯婧. 体育中考现状与改革研究[ J ]. 当代体育科技,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