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校长管理论文范文,校长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全员参与课程改革注重关键环节发力

  • 投稿种草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07次
  • 评分4
  • 32
  • 0

兰喜武 滕长宝 王永刚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过程中,校长要勇于担当,积极主动地发挥对课程教学的领导力,提升师生团队的学习力,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造性地搞好设计、舆论宣传,从而全面提升新课程教学质量。在课改中学校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注重在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发力,具体体现在:

一、吹响课程改革的“进军号”,激活课程理念的“引擎力”

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和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树立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实施课程改革必须从端正教育思想和转变教育观念人手。

一是要转变校长的观念,校长树立了课程改革的观念,就能依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内容做出决策,制定计划,按课程改革的规律组织实施、科学管理、督察指导,保证学校课程改革的正常进行,科学谋划“新课程视域下校长如何引领教师思想转变”的策略。

二是要转变学校党、政主管部门领导的教育观念,领导认识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就能把课程改革列入工作日程,围绕课改制定部门规划,建立科学的质量考评制度,加大对课程改革的支持和投入,保障课程改革快速发展。

三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确定了全面育人观,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因人实施、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是要转变家长的教育的观念,引导家长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倡导“好家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从应试教育转向课程改革,重视孩子智力开发,配合学校的课程改革活动。

五是要转变学生受教育的观念。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教育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思想、目标、内容、任务、方法、形式以及必要性、紧迫性有一个全面了解,明确学习目的,注重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立志成为国家优秀人才。

二、争做课程改革的“领跑者”,凸显校长课程的“领导力”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校长要提高课程领导力,必须在繁忙的工作中把落脚点放在教学上,在统揽全局中把目光的聚焦点投射在课堂教学上,让大脑神经的兴奋点活跃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校长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是非常正确的,一语道破校长在办学治教中的重要性。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总负责人,是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对内全面主持学校教育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形象。实施课程改革就是要把应试教育尽快转移到课程改革的轨道上来,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全体师生的“领头雁”,要发挥“头雁效应”。由此可见,思想端正,德才兼备,善于管理的校长对学校课程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校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树立实施课程改革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热爱教育事业,强化自身素质与修养,钻研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培养教师队伍,把握教育教学改革新动态,适应新课改要求,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治校风格,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争取课程改革的话语权、指挥权、主动权、领导权和管理权。学习先进经验,制定出适合本校的课程改革蓝图。带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为本校课程改革的实施掌舵、开路、搭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赢得课程改革的“领导力”。

三、依靠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彰显教师课程的“创造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任何教育改革,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国家振兴的希望在科技,科技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高素质的学生要靠高素质的老师来培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能否获得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根本在于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水平。教师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教师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保证课程改革的方向的关键所在,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爱党、爱国,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素质与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要热爱教育事业,树立科学、求实、进取、创新的良好作风。“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要有扎实、牢固、全面的基础知识,为教学提供雄厚的知识支撑。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教学工作。要熟悉最新科学知识,能满足学生的猎新欲望。教师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法传播给学生,要教给学生学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会创新,从而提高能力。三是要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信任的师生关系。要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团结、平等、合作、友好的人际关系,发挥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从而体现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四是教师的文化底蕴要深。教师对所任学科要专、要精、要深,但在其他学科知识上也要广、要博、要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去教育影响学生。要按照习总书记所要求“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五是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努力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在认真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校本课程。实施了国学教育诵读,如《弟子规》《行为礼仪教育》和《可爱的家乡乾安》等。校本课程对学生礼仪、感恩、爱家乡、仪态仪表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通过开设校本课程,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提高了教师课程研发的水平和能力。学校开展以《弟子规》内容为基础的课本剧比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发挥课程改革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学生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是依托日常的教育活动予以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的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可以让学生一整天都陶醉在明媚的春光里;学生有幸遇到一个善于发现其优点、发掘其潜力的好老师,往往能激发起无穷的向上动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其实就是“群言堂”,让学生去争论,自行探究。学生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主体就要积极和主动,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起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转变教育的价值观和质量观,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的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流程,要关注学生思维力的培养。在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学习能力中,思维力是灵魂,是学生最基本的能力。有效课堂必须在锻造和培养学生思维力上响鼓重锤。其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学习。关键就是要让学生自己要学,自己要思考,只有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因此,学校“生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旨在唤醒学生主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打造有效课堂的首要任务。“生本教育”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的教育都无从谈起。若想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吸引学生,将满腔热情洒在课堂上,才能触发感情之和弦,感动自己,感动学生,也感动课堂,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收获一份愉悦和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五、营造课程改革的“教育场”,突出课堂阵地的“核心力”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工作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占去了学生在校时间的80%,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课堂改革,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是无效的。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是进行课程改革的“教育场”。课程改革是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的系统工程,但就学校“生本课堂”研究——“136有效教学”而言,根本的环节和主要的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因此,校长要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上。要求教师把精力用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上。通过说课、研讨、赛教等措施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在主阵地上,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获取知识、增长才智。

课程改革要转变全员观念,校长要首先提升课程意识,统领课程改革,做新课改的领导者、组织者、发动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践行合作者、协调者、指导者的职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习得者、发现者、研究者。注重“在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攻坚”,善于“在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发力”,通过全校领导、师生的共同奋斗,努力打造“四名工程”,把学生修炼成“名学生”,把教师锤炼成“名教师”,把校长历练成“名校长”,把学校凝练成“名学校”,全面提升团队的教学修养、人文修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与战斗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作者单位:吉林松原市乾安县第一中学乾安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