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情思并重,催生读写结合的生长点——例谈《理想的风筝》课堂教学及思考

  • 投稿clar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63次
  • 评分4
  • 97
  • 0

江苏仪征市新集中心小学(211403) 谢素梅

根据新课标精神,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和鉴赏的能力。从学生的综合发展来考量,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有不同的侧重点。在《理想的风筝》一课中,学生对文本故事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容易,但从中感受并体味深刻的内涵则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本课教学的深刻性所在。如何将情感和思考结合起来,催生读写结合的生长点呢?

一、循情而入,初读悟深情

《理想的风筝》是作家苏叔阳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他用温婉而深情的文字回忆自己的刘老师,以他上课和放风筝两个细节为着墨点,展现了刘老师独具魅力的教师风范。在苏叔阳的笔下,刘老师放飞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风筝,而是一个有关信仰、有关人生的缩影和象征;而这风筝也成为激励他不断向前的精神支柱,给予他无形的力量。在文章开头,苏叔阳便用深情的文字,浓墨重彩地描摹了春天的多彩,尤其是那高飞的风筝,牵引着他思绪翩然,想起刘老师的微笑,想起刘老师拄拐放飞的风筝;在文章的后两段则直抒胸臆,尽情表达自己对这位残疾老师的深情: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从开头和结尾部分,便可看到文中的情感基调。我让学生朗读这些语段,感悟文章中传达出来的浓浓思念之情。

师:作者对刘老师的感情从哪些句子看出来?仔细圈画,读课文想想: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事情来展现刘老师的魅力。

生:拄着拐杖上课,拄着拐杖放风筝。

学生握着情感的钥匙进入文本,并循着情感的脉络探究故事的细节,挖掘其中的精髓,为下一步得意得言做好了铺垫,催生读写结合的语言生长点。

二、得意得言,精读悟内涵

阅读教学重在言意兼得。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常有得意忘言的现象发生。学生领会了课文的深意,却不能从文本中获得语言的滋养,这样的课堂显然是无效的。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就来自于对文本字词的挖掘、品读。为此,针对课文的两个细节,我让学生抓字眼,深读深悟,进入刘老师的内心世界。我提出问题:刘老师怎么谈自己丢腿的事儿?圈画你感受最深的字词,谈谈体会。

一个“笑”字展现出刘老师身残志坚的精神风貌。学生从中挖掘到极有价值的体验:乐观、智慧、坚强、幽默。正因为独具魅力,刘老师才赢得学生们的尊重,包括苏叔阳的深情怀念。

刘老师将自己的残疾变为传说,希望减少对学生的心理伤害,结果他的确达到了目的,教室里大家都笑了。但那笑声里却蕴含着特殊的情愫:酸涩。这种酸涩既是对刘老师的尊重和敬佩,更是对刘老师不幸的难过。笑声是腾起的,表明转瞬即逝,因为那并不值得笑;而泛起则是慢慢的,不断延长的,那才是值得留存心头的。

我接着问:“刘老师怎么写板书?读读其中的段落,抓住你感受最深的字,谈谈体会。”一个“转”字在文中使用了五次,表明刘老师的人生轨迹,就是在这根圆木棍的支撑下,不停地转动,在黑板上留下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对人生的热情。深挖下去,学生领悟到那一根支撑着刘老师转动的岂止是一根圆木拐杖,而是他对人生的乐观信仰,对学生、工作的热爱。

在深挖字眼的品读中,一 “笑”一 “转”,让刘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读懂这个活得比健康人还要乐观的残疾老师的内心世界,并由此获得深深的启迪。而这不正是苏叔阳所要传递给学生、传达给世界的精神吗?

三、情思再生,再读悟人文

从情感到文字的历程,是一段感动的历程。学生从把握情感基调到捕捉文字细节,抓住字眼由“文”到“情”,解读人物性格,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但从情感到人文的渗透过程,却是一个需要感悟与情思结合的过程——情感和思维相互依存,由“情”到“文”,经历一个情感和思维的升华过程。

师:刘老师怎么放风筝的?展开想象,画出打动你心灵的句子。

生1:“总是”“绝不肯”“亲手”。

生2: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从这些字眼和句子中,学生看到的刘老师是一个将自己当做一个正常人。他有着孩子一样的顽皮,故意撒手,让风筝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自己则笑着,拄着拐杖去追赶,还大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这一呼喊,代表着刘老师在对自己宣告:我没事,我可以的!通想象,这些文字化为一幅幅明亮的画面,色彩瑰丽,带着翱翔的力量,让读者禁不住追问:这些风筝,仅仅只是风筝吗?

语文学习的本质是要从感受、理解和评价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在读悟结合、情思并重的教学中,学生从文本中深挖内涵,透彻理解了《理想的风筝》所蕴含的人文性所在:那风筝就如刘老师手中的圆木拐棍一样,一个是他的人生信仰,一个是他的自由向往。他站在讲台上认真地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奔跑在春天里放飞自己对自由的梦想。学生根据作者介绍,了解到苏叔阳的坚强人生,又结合刘老师的风筝解读到苏叔阳对人生的理解:信仰和梦想,就是微笑面对人生的武器。

在情感和思维的深入结合中,语文的读和悟便显得简单和质朴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以点拨为主,在点滴的渗透中,催生语言的生长,演绎读写结合的精彩课堂。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