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美语文教科书中领袖形象塑造的比较

  • 投稿五更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04次
  • 评分4
  • 80
  • 0

杜红梅 李慧敏

“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是教科书编写者借以传递知识、呈现教育内容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语文教育中,课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仅是学生把握作品内涵、获取知识的基础来源,而且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孩子们打开教科书时,教科书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就会引领大家走进文字深处的别样世界,徜徉于不同人物与众不同的人生之旅,阅人间百态,悟伟人情怀,看世间沧桑,在学习教科书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同时,眼前也“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在这些层出不穷的脸谱中,作为国家缔造者或建设者的经典身影更成为孩子们记忆中一道永久的风景。

中美语文教科书由于民族语言特点、民族文化传统、民族价值取向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和民族思维方式,教科书中所塑造的领袖形象也同中有异。

一、留住精彩瞬间、领略伟人风采——我国语文教科书中领袖形象的塑造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我国教科书的编辑和出版也由过去的一花独放到当下的万紫千红。久享盛誉的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及北师大版的教科书都不同程度地选编了有关领袖人物的选文,通过留住伟人的辉煌时刻来塑造领袖的经典身影。由于目前人教版教科书在使用范围上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我们统计了人教版教科书中的领袖人物,如下表所示。

语文教科书中对于领袖人物的塑造主要是抓住这些人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刻画领袖的光辉形象,凸显其崇高的道德风尚及领袖风范,他们无不心怀天下、心系黎民,教科书的这种价值取向旨在在学习者心中筑起一个个经典的身影,也反映了人民对于这种角色的憧憬。如对毛泽东的塑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通过《七律·长征》展示才华横溢、大气磅礴的诗人形象,通过《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尽显伟人的风采和气度,这两篇文章完成了对毛泽东兼文采和韬略于一身的一代天骄的塑造,接下来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则凸显了毛泽东的凡人情怀和亲民爱民的品质。

除了人教版的这些文章,其他版本的教科书还选编了国外友人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塑造了“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擅长思考、有独立见解”的青少年楷模《八角楼上》使毛泽东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跃然纸上,《吃水不忘挖井人》叙述了毛泽东和老百姓一起挖井的情景。这些文章涵盖了毛泽东一生中的不同阶段,塑造了少年立志、心系天下、博览群书,为了信念、理想废寝忘食、漂泊奋斗,体谅劳苦大众疾苦的领袖形象。另外语文教科书还收录了毛泽东诗词如《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等,这些经典诗词无不刻画一个乐观向上、孤傲高洁、志存高远、卓尔不群、气吞山河的英雄形象。

教科书对于周总理形象的塑造除了人教版的《难忘的泼水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他版本的有《周总理的睡衣》《一夜的工作》《送雨衣》《一件珍贵的衬衣》《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周总理,你在哪里》等,这组文章通过细腻的文字采撷总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全方位、多视角地刻画了周总理少年立志、心怀天下、心系黎民、生活简朴的伟大品格。教科书中的其他领袖人物如江泽民、邓小平等也以道德的完人、亲民的典范、远见卓识的英雄形象站立在我们面前。

二、记录真实历程、展示伟人功绩——美国母语教科书领袖人物的塑造

虽然长时间以来舆论界对美国的发展与文明众说纷纭,毁誉参半,但在这抑扬褒贬背后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公民所具有的独立精神、创新意识、开拓进取的品质还是值得称道的。可以说,正是美国的教育塑造了一代代具有独特个性的美国公民,而在此过程中,其母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而母语教科书中(以《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为例》)所塑造的领袖人物是美国公民的典型代表,也成了学生心目中独特的“这一个”,展示了领袖人物真实的生活和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美国母语教科书中涉及的领袖主要有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弗逊、亚伯拉罕·林肯等人物形象。

富兰克林是所在时代的风云人物,他的英雄事迹、卓越贡献及轶闻趣事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他的美德、睿智和奉献让每一个美国人引以为荣。作为政治领袖,他沐浴独立战争的血雨腥风,凭着自己的远见卓识和一腔热血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为废除奴隶制度呕心沥血。对于这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楷模,美国母语教科书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通过节选富兰克林的一篇自传来凸显其传奇的一生和独特的个性。教科书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在已有定论“人类道德与理性的最佳诠释者”上锦上添花,令其更加光芒四射,对这位“最杰出的科学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会实业家”的通才,教科书在阅读指导中只是客观陈述“本杰明·富兰克林是最具体地表现了殖民地时期美国发展前途的美国人。凭着勤奋的工作、无私的奉献和智慧的心灵,富兰克林从贫困中出发,一跃成为一个富有、著名又极富影响力的人。虽然他没有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但他还是在文学、新闻、科学、外交、教育和哲学等各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然后介绍了他的早期生活、科学人生及作为政治家和外交家参与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教科书塑造人物的主体是节选的《富兰克林自传》中十三项美德修养的部分,作者以一种自传体的写真方式,把自己的经历和品德历练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喜怒哀乐娓娓道来,并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如买了有斑点的斧子的故事阐述品德历练的艰辛,在朴素的文字中散发出幽默,在平凡的日常生活细节中流淌着理性的光辉,以此刻画了集真善美于一身,兼奋斗奉献于一体的活生生的富兰克林,使读者在阅读中主动思考“美国建国的创始者、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民主精神的缔造者、《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及改写历史的人”原本也是一个普通人,从而与伟人零距离接触。尤其是选文后面的问题指南“你对富兰克林的计划有什么看法;在小组内作出一个美国人自身提高的计划。你会纳入哪些美德。比较富兰克林选择的美德和你小组的决定”,这样的练习设计密切联系课文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的情境,有助于有目的地训练学生随机应变的心理适应能力及进行言语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一些技巧,搭建了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桥梁,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融合。

同样,教科书对于无所不能的托马斯·杰弗逊总统和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的塑造也是采取客观介绍和倾听本人的声音的方式来完成。在阅读指导中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早期生涯和总统任期的辉煌政绩。然后在教科书中选择他们具有历史影响的文章或演讲,如教科书节选了托马斯·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亚伯拉罕·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和《第二次就职演说》,塑造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伟大贡献的托马斯·杰弗逊和“伟大的解放者”的亚伯拉罕·林肯的领袖形象。

三、同一经典身影、聚焦别样精彩——中美母语教科书对同一人物的塑造

中美语文教科书中都塑造了毛泽东和林肯的形象,对于同一经典身影,不同国别的教科书却是聚焦别样精彩。如对于林肯的塑造,《美国语文》在阅读聚焦中客观述评“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悲惨时期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为了把这个被战争分裂的国家重新联合在一起而努力奋斗。他面对无法避免的国家危机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力量和献身精神使他成为最受人崇拜和尊敬的美国总统之一”。从中可以得出,美国教科书聚焦其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优秀品质,铭记其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历史功绩。

中国人教版五年级和苏教版六年级教科书都选编了关于林肯的《鞋匠的儿子》一文,叙述的是林肯任美国总统到参议院发表就职演讲前一位参议员企图用林肯卑微的出身来羞辱他,林肯巧妙化解尴尬,赢得尊敬和赞叹的事情。凸显了林肯处乱不惊、坦荡善良、宽容大度的气魄,赞扬其伟大的胸襟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

对于另一位改写历史的人毛泽东,中国的语文教科书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从丰富的主题内容到不同的文章体裁,从律诗散文的精品到写人记事的妙笔,从宏大场景的‘现场直播’到人物内心的‘深度透视’”,刻画了万民敬仰的一代伟人的风范,同时也展示了他的凡人情怀和不同于常人的宽阔胸怀。

美国母语教科书《文学:读者的选择》中选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在介绍毛泽东时,教材历数了新中国建立、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还引用了毛泽东的名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在介绍了长征的来龙去脉并分析了《长征》一诗后,教材给学生出的思考题是:回想一下你自己或是你知道的人是怎么面对最困难的情况,或是为了实现理想而付出牺牲的?这里你不能不佩服教材编者巧妙避开意识形态话题,抽象出人类普遍问题加以讨论的高超技巧!”美国母语教科书采取了它们固有的编排方式,客观陈述其生平经历、任期内的主要重大事件,并采用经典语录来凸显人物个性,基本上采取价值中立的表述,人物的是非功过任由读者评说,淡化伟人色彩,弱化教化功能。

四、大同小异的经典身影、大相径庭的凡人情怀——中美母语教科书对领袖形象塑造的异同

(一)心怀天下、道德完美的经典身影

中美两国教科书在塑造自己国家的领袖形象时都抓住了伟人人生历程中的精彩瞬间,历数其丰功伟绩,为读者留下一个个高瞻远瞩、心怀天下、道德完美的经典身影。如美国教科书塑造了通才式、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无所不能、为国家领土扩张立下汗马功劳的托马斯·杰弗逊及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亚伯拉罕·林肯。同样,中国教科书也塑造了集气势蓬勃的诗人、战不无胜的军事天才和慈爱的父亲于一身的毛泽东形象,少年立志报效国家、亲民爱民的周恩来形象和远见卓识的邓小平形象。两国教科书对自己国家的领袖的光辉事迹尽可能浓墨重彩,以期在某方面成为学习者的楷模。

(二)他人评论与自我言说

中美母语教科书在塑造领袖人物形象时采取的方式大相径庭,总的来说可总结为他人评说和自我言说。我国教科书在建构领袖形象时多是他人笔下竞风流,由他人见证领袖人物的辉煌时刻,记录领袖人物生活的点滴小事,领袖人物只是作为被看的风景,可谓是“担当身前事,任由身后评”,在他人的宏大叙述和细节描绘及情感倾诉中令读者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铭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感受领袖人物驰骋纵横的英雄气概和细致入微的凡人情怀。美国教科书在塑造领袖形象时多是这些主人公的自我言说,如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托马斯·杰弗逊的《独立宣言》和亚伯拉罕·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及《第二次就职演说》,通过领袖们的自我倾诉让读者聆听来自伟人内心深处的呐喊,感同身受当时的情景,与伟人产生一种精神的际遇和交流。

当然,两者也有趋同之处,即我们的教科书中也选编了很多领袖的诗词,让领袖自我言说,选择这些诗词的主要目的不仅为了塑造领袖形象,更让我们感受伟人的豪情壮志及体验诗词的美学意蕴。美国母语教科书中的领袖也由自我言说变成任人评说,即在阅读指导中展示的生平历程、任期政绩,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历史、美国的民主化进程,进而聚焦文化认同,张扬民族个性。

(三)刻板定型与多元建构

刻板印象是指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对某类事物往往会产生一种比较定型的看法。教科书中的领袖人物形象与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从影视媒体中获取的领袖人物形象大致趋同,如少年立志、心系黎民、胸怀天下,兼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于一体。尤其是开国大典和与民同乐的形象更是人们心目中永恒的风景,领袖形象成为亲民爱民的代言人。这种刻板使得领袖的真实面貌反而被更多遮蔽和消解,个性鲜明、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被浓缩为一个定型的符号,学习者不太容易走进伟人的内心深处,感受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美国教科书在建构领袖形象时先是让领袖置身于一个“被看的他者”,客观述评其所作所为,介绍其生活历程、任期主要贡献,然后把主人公由他人言说转变为自我展示,倾听领袖自己的声音,后面的“文学和生活”中多以“你对××有什么看法”和“你认为××怎么样”的问题,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在思维上进行多重碰撞和交流。对于这个“公众人物”的形象,学生当然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对这个人物的解读也是异彩纷呈,具有多元性和建构性。尤其是所选择的这些人物不仅是杰出的政治领袖,而且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是通才,在很多领域都能独树一帜,好像是无所不能,这更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他们不断超越自身经验和原有认识,感受领袖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榜样示范和个人意识

我国语文教科书在塑造领袖人物形象时侧重人物的人文教化功能,重视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伟人英雄的选择,过多彰显其建功立业、胸襟宽广的一面,使其成为道德的典范、学习的楷模。通过他人的言说使学习者增加叙事的真实性,使读者设身处地体味作者的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了母语教育的育人功能。

美国教科书也注重教化意识,但更强调个人意识的培养,领袖既是言说者自己又是被看的焦点,既有客观述评又有自我的声音,并通过“你认为如何”等问题让学习者激扬文字、指点优秀人物,并精选宏大的场面和影响历史的经典文献,给读者庄严之感,这样就使得一些教化不再是封闭、僵死的说教,而是切合了学生兴趣点的一种鲜活的存在,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内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学生的情趣点相契合,以便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

五、对教科书中领袖形象塑造的思考

(一)走进领袖青少年的生活世界,感悟同龄人的喜怒哀乐

中美语文教科书塑造领袖形象都趋向于把领袖塑造成伟人英雄,旨在让孩子了解这些人的丰功伟绩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但英雄伟人化会让孩子望而生畏。教科书应还原英雄本来面目,展示英雄生活的一面,不仅让学生看到这些民族英雄勇猛刚毅、屡建奇功的一方面,还让孩子了解他们作为一个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尤其是英雄孩童时代难忘的记忆更容易引发孩子情感的共鸣。荧幕上童话、故事、传说中的儿童、青少年形象往往会让学生津津乐道,因为他们契合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需求,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暗示。现行教科书中领袖形象的刻画与塑造除了教化功能外,应该还原孩子的现实生活,在童趣十足的学习、生活场景中展开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让每个孩子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时在人物活动的场景和言行举止中浸润民族的风俗民情,这样不仅可润物细无声地同化孩子的认知结构,更能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引领孩子的心灵成长。

(二)淡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取向,让人文教化随风潜入夜

中美语文教科书在领袖人物的塑造方面或多或少地凸显了领袖心怀天下、爱国情怀、无私奉献和民族精神,同时,经过艺术加工,浸染文学色彩,也打上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取向烙印,这些高大的形象往往也让学生望而生畏,不太容易让学生感同身受,先进思想的启迪和榜样示范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故此,教科书领袖人物的塑造应该适当淡化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提取一些价值中立的内容,选取领袖日常生活的精彩瞬间,让其成为留在孩子心头永久的文化记忆,在内容选取上聚焦于孩子心向往之的领袖的传奇经历和少年生活及普通人的情感,消解领袖的崇高和神圣。这样,领袖“由神变为人的同时得到人们更多的认同、尊重、羡慕和叹服。领袖形象的平民化使领袖神秘的不可接近的面纱被揭开,带上了一种亲切的真实。叙述领袖的生活、经历、情感之所以有价值,便在于它自身平易充实的内容和由此带来的亲切的真实感,这是一种健康的新的人生态度“。这样的内容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和记忆储存,让他们进入引人入胜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三)领略领袖情怀,体验人间沧桑,设置基于媒介的领袖专题

教科书对于领袖人物的呈现方式由选文中心走向丰富多彩。如领袖人物的塑造可以渗透在练习活动和图像系统中,优质的练习活动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还应负载着人文教化的功能,在练习活动中可以设置关于领袖人物的若干专题,如领袖的书法艺术、诗词赏析、童年趣事、发明创造等:在图像系统中增加反映领袖人物的插图;在附录中增设一些领袖人物的书法、插图、经典语录等:推荐阅读中也可以对领袖人物的自传、经典演讲、诗词进行介绍。

最后,语文教科书要与时俱进,增加与领袖人物相关的媒体链接。媒体链接主要是在阅读课文前后呈现相关网页、报纸、杂志文章,这些媒介素材要精心选择,或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戏剧、连环画或歌谣、谜语等呈现,也可以设置网上在线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学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最能体现自己聪明才智又游刃有余能够完成的一些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网络所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中学会筛选、归纳和整理,吸收为我所用的内容,在人机相互交互中激活学生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的内驱力,锤炼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敏娜.大陆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人物形象比较.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同心出版社,2004年.

[3]郑明江.领略伟人风范,享受语文盛宴,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年12月.

[4]齐艳荣,刘洪涛.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5]陈文颖,领袖题材热:意识形态的世俗化.社科信息文荟,1995年第11期.

(安徽阜阳二中236041安徽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236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