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精致语文”的深度研究

  • 投稿让你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22次
  • 评分4
  • 24
  • 0

江苏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215400)王晓春

[摘 要]精致语文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个性化追求,强调教学的精粹、精当,细致、情致。它追求精粹内容和精当形式的统一,细致品悟和情致对话的统一,精心设计和精彩生成的统一。它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是激扬学生言语生命,培养学生言语品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精致语文课堂的特点为:“精”“准”“细”“趣”“巧”。

[关键词]精致语文 个性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04-001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实践并探索“精致语文”。我提出精致语文,一方面是基于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应对,另一方面是基于对当前语文教学园地中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的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一种追求。

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很多语文教师而言,还是面临种种的困惑与问题。比如,对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与目标设定过于模糊、不够精准;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资源的开发过于宽泛、不够精当;对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方法的运用过于琐碎、不够精简;对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交往过于死板、不够灵动等。总之,从精致语文的视角看,无论是教学的目标追求、内容选择、过程设计、方法运用、互动生成等,都还存在着或肤浅,或粗糙,或随意等不够精致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提出精致语文,就是想让语文教学从无效课堂走向有效课堂,最终向高质量、高效率、高品位的语文课堂迈进。

这些年来,我们小语界出现了许多教学流派。这些流派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教学流派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对自己适合不适合之别。因此,我们对教学流派所抱的态度应该是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我选择“精致”这个切入点,是体现自己对语文教学的一种个性化追求,尤其是对语文课堂审美境界的憧憬。下面,就围绕我心目中的“精致语文”谈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精致语文”

语文教学无论是作为科学还是艺术,多元化的追求,都是必然的趋势。精致语文就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个性化的追求。精粹、精当谓之“精”,细致、情致谓之“致”。在语文教学中,追求精致,就是追求高质量、高效率、高品位,就是追求精粹内容和精当形式的统一,追求细致品悟和情致对话的统一,追求精心设计和精彩生成的统一,追求教学科学化和艺术化的统一,就是追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美的创造。精致语文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有三个方面,也是三个层次:激扬学生言语生命,培养学生言语品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每天都会不断地问自己四个基本问题,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回答着这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是:今天的语文课为什么要教学?为谁而教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这四大基本问题,直接指向语文教学的目标、对象、内容和形式。对这四个方面,语文教师都要做出明确、清晰而坚定的回答,不能似是而非,不能模棱两可,不能随意改变。我们的课堂需要追求开放、自由、灵动、多元和包容,因为这样可以顺应学生的天性与成长,也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语文课最终要达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语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得到真切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和恰当引导,需要相对稳定合理的学习程序,需要与学习内容相对应的适切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切,正是精致语文所关注的教学要素。

在对精致语文的界定中,我们提出了几个“统一”,这是精致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其中,“精粹内容和精当形式的统一”是精致语文的核心原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从抽象层面上讲,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三个方面,但深入语文学习的具体课文和作品中,则要根据不同年段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和提炼。我们提出的“精粹内容”,就是指提炼出基于课程目标要求和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语文教学内容,通过每一节语文课,让学生某些方面的语文素养得到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

语文教学在确定了“精粹内容”以后,就要考虑“精当形式”的落实。常言说“各有各法,只要得法”。在语文教学中,目标和内容应该是相对明确和稳定的,而教学的思路、方法就显得丰富而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需要用精当的教学形式来与精粹的教学内容相匹配。在这里,“精当形式”需要体现两个特点:一是要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如在课堂上熟读背诵、静思默想、感受理解、品味涵泳、读写迁移等方式,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并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是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特点,在课堂上以核心问题和价值目标引领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合作交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精致语文中,我们还提出了“追求细致品悟和情致对话的统一,追求精心设计和精彩生成的统一”等教学原则。其实,这是对“精粹内容和精当形式统一”这条核心原则的引申和丰富。在语文课堂中,“细致品悟和情致对话”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精当形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高质量的对话是在品悟基础上开展的有效对话。精致语文提出“细致品悟”,强调品悟文本过程中要找准具有语文价值的品悟点,梳理出有梯度的品悟层,开展仔细的品读与领悟、探究与发现。这里的品悟点和品悟层不能仅仅关注文本内容,更要关注文本秘妙,去品读和领悟语言文字表达的形式、特点、效果和规律,不断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即对言语理解或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同时,精致语文提出“情致对话”,就是要求教师通过一定的价值和理性的引导,找准文本学习的情感点和情趣点,组织学生在师生间、生生间和学生与文本间开展富有情感和情趣的对话,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趣、入理地开展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在情致对话的具体语境中得到同生共长。

从审美教育的视角来看,精致语文是一种强调审美表现和审美存在的语文。这里的审美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审美对象就是言语作品。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他说:“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借用上述两位世界名人对美的理解,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美主要体现在有意义的言语实践活动所能给学生感官和心灵带来的那份觉醒、澄明、敞亮和愉悦。言语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审美的境界,主要包含在语言文字的意蕴之美和形式之美中。一方面,言语实践所表现出的听、说、读、写等活动,都直接指向对言语材料背后的内容感受与理解,包括言语所描绘的意象、创设的意境、表达的意思、蕴含的意义等。在学生感性和理性的共同作用下,推动言语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加深情境体验,解决疑问困境,闪烁思想智慧,获得成功愉悦。另一方面,言语实践活动的审美境界,还表现在学生对言语材料本身的遣词造句、声音节奏、音韵气势、文脉布局等方面的感受和体会,需要在不断的吟诵和推敲中加以细致品味,这是在享受一种语言文字表达的形式之美。由此可见,学生的言语实践过程就是其智慧成长和审美享受的过程。精致语文所强调的“精粹内容和精当形式的统一” “细致品悟和情致对话的统一”等教学原则,其实就是对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给予充分而有力的诠释。

二、精致语文的价值取向在哪里

不同的语文价值取向,会产生不同的语文教学风格乃至于语文教学流派。比如“情智语文”聚焦于语文教学中的“智”与“情”;“诗意语文”充分发掘文本的诗意价值,唤醒儿童沉睡的诗性;“智慧语文”是师生思维之树绽放的语言之花;“心根语文”让言语成为通向儿童心根的窗口,滋养儿童心根的养料……那精致语文的价值取向表现在哪儿呢?

(一)激扬学生的言语生命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此可见,教育教学无论从本质上讲还是从艺术上讲,都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人作为生命的存在,是有活动、变化、自由的。这样的生命也是有需求、潜能、发展的;这样的生命又是有思想、情感、智慧的;这样的生命还是有差异、个性、色彩的。言语生命就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全面而丰富的生命活力与生命内涵。

语文教学从本质上讲意味着对学生言语生命的唤醒、丰富和提升。语文教学中的言语生命包括作品(作者)、教师和学生。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领学生赋予言语作品以生命的过程,同时再以言语作品的生命价值来开发自己言语生命潜能的过程,最终促进学生精神和语言的同构共生与丰富提升。言语生命存在于学生与文本(作者)生命内涵与精神境界的相遇、相知与相识中;存在于学生与文本意象、意境和意义的对话、解读与发现中;存在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智慧的交流、碰撞与共享中。

精致语文课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言语生命的本能和潜能,激扬学生言语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精神和语言的和谐发展。

(二)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言语品质来源于言语实践,产生于言语能力,但它又高于言语能力。言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具体表现为在言语实践的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状态、水平,往往带有比较鲜明的实用色彩。精致语文不仅关注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关注这种言语能力背后所表现出来的质量、个性和品位。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用“言语品质”这个概念来表达这种理解。

言语品质是精致语文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更是精致语文重要的价值取向。在这里,言语品质是指学生对言语的审美化地积累、感悟与运用的能力,它是学生言语生命活动中最活跃、最宝贵的因素。换句话说,当言语能力表现出一种审美化倾向后,就提升为一种言语品质,此时的言语能力就从实用走向审美。概而言之,言语品质就是审美化的言语能力,它的价值指向确保学生言语的质量,展现学生言语的个性,提升学生言语的品位,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阶段学生言语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言语品质会有两次质的提升。学生言语能力从口头语向书面语的发展,这是言语品质的第一次提升,这表明学生的言语表达从松散走向规范;学生的书面语从实用言语向文学言语发展,这是言语品质的第二次提升,这表明学生的言语表达从规范走向审美。学生言语表达从松散走向规范,再从规范走向审美,都表明学生的言语能力在向审美化方向发展,这是学生言语品质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

在精致语文中,言语品质具有四大特性,并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言语表现的准确性、条理性、丰富性和独特性。通俗地讲,言语表现的准确性,就是让学生学会一个意思要用对应的语言来表达,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和头脑中的各种想法,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语言文字加以表达,让“言”和“意”实现高度的统一。言语表现的条理性,就是让学生学会一个意思要用逻辑的语言来表达,懂得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顺序的,自己头脑中的思考和想象也应是有条理的,所以一个意思的表达顺序应该符合外在事物的合理结构和变化过程,也应该符合自己的逻辑认知和情理发展。言语表现的丰富性,就是让学生学会一个意思要用灵活的语言来表达,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由此产生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也是无限丰富的;同时,我国的汉语言文字是丰富的,它的组合也是千变万化的。因此,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对丰富的语汇多积累多运用,而且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学会自由表达和灵活表达,尤其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人生感悟,训练自己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性和创新性,让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更加丰富灵动。言语表现的独特性,就是让学生学会一个意思要用个性的语言来表达,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处事经验和知识背景,因此他的生活体验、思想认识、态度观点等都打上了自己独特个性的烙印,要在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表达,逐步提高言语表现的审美力。

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中“通”与“好”的见解,对我们精致语文中关于言语品质及其层次性认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认为一篇文章“‘词’使用得合适,‘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所谓的“合适”,就是指“我们内面所想的是这样一件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况,而所用的‘词’刚好代表这样一件东西,这样一种情况,让别人看了不至感到两歧的意义”。所谓的“调顺”,就是指“能够经营到通体妥帖,让别人看了便感知我们内面的意思情感,这就叫做调顺”。叶圣陶先生所强调的“合适”和“调顺”,就是我们言语品质中的“准确性”和“条理性”。叶老认为这样的言语表达处在“通”的层面。他同时指出:“‘通’了,这其间又可以分作两路:一是仅仅‘通’而已,这像一件平常的东西,虽没毛病,却不出色;一是‘通’而且‘好’,这才是一件精美的物品,能引起观赏者觉得感兴,并给作者以创造的喜悦。”叶老心目中作文“好”的标准是指“诚实”和“精密”。他说的“诚实”是指“‘有什么说什么’,或者是‘内面怎么想怎么感,笔下便怎样写’”。他说的“精密”,主要是从表达方面说的:“文字里要有作者至深地发出的、亲切的感受到的意思情感,而写出时又能不漏失他们的本真,这才当得起‘精密’两字,同时这便是‘好’的文章。”叶老在这里强调的“诚实”和“精密”,和我们精致语文言语品质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有相似之处,这样的言语表达就处在了“好”的层面上。

综上所述,在精致语文中,要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让学生的言语表达从“通”走向“好”,就要在语文学习中组织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活动,还需要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更需要在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言语表现的准确性、条理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精致语文的课堂表征及其操作策略

精致语文课堂的表征和操作策略,应该从精致语文界定的内涵中产生,应该在精致语文核心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发展。让精致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体现“精粹内容和精当形式的统一”,体现“细致品悟和情致对话的统一”,最终指向学生言语生命的激扬和言语品质的提升,这是精致语文课堂表征和操作策略研究的重点。根据较长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们可以将精致语文课堂的特点概括为五个字:“精”“准”“细”“趣”“巧”,它们的优化整合,彰显精致语文课堂基本的表征。

(一)精:注重多种教学要素的提炼与优化

精致语文的首要特征就是一个“精”字。这个“精”体现在对课堂多种教学要素的提炼与优化。精致语文倡导的“精”,首先是教学目标要精准。精致语文关注三类目标:一是文本主题,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二是主题文本,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三是言语品质,体现语文的有效性,也就是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三类目标中,言语品质的培养是精致语文的核心目标。其次是教学内容要精粹。教师要关注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言语品质”的语言文字及其典型的组合方式。其三,课堂提问要精到。教师要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言语品质的问题,每篇课文要挖掘出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这样的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文本的主题有关。其四,教师语言要精练。教师的语言同样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品质。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按照教学功能可以分成四类:提问语、评价语、引导语和讲解语。提问语是学生感悟文本的起点,并指明感悟的方向。评价语是教师对学生表达的观点、见解、思想、情感等及其表达方式的价值判断和有效反馈,常常具有评判与激励的功能。引导语是教师通过反问、暗示、提醒、指引等方式,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解决面临的难题。讲解语往往是教师对学习进程的阶段性总结或拓展性延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和领悟提升的作用。

(二)准:把握文本言意互转的对应与统一

语文的本质是言意的互转,就是语言和意思之间的相互转化。听和读,是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对应的意象和意思的过程;说和写,是将需要表达的意思转化为对应的语言和文字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在文本的言和意之间走一个来回。精致语文课堂关注的“准”,就是要求把握言意互转的对应与统一,这是语文学习有效性的一条底线。语文学习必须以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和准确表达为基础。当然,这个“准”的前提是“精”,是在“精”的领域中追求“准”。这里的“准确”可以从以下五个层面加以操作。一是准确地建立文本意象,也就是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场景或形象画面。二是准确地弄懂文本意思,也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经验,判断文本所传递的信息。三是准确地探索文本意义,这是在理解文本整体意思的基础上,发现其中传递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判断等。四是准确地把握文本形式,也就是在以上三步关注文本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的基础上,重点揣摩、品味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弄清文本是如何表达的,包括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五是准确地表达自己见解,这是从意到言的转化,能够将自己的体会、理解、观点等运用准确的语言文字和合理的表达方式外化成规范的言语。

(三)细:品悟主题文本丰富的意蕴与内涵

精致不等于简单,精致也不等于肤浅,精致应该是对精华的浓缩和提炼。因此,精致语文在追求内容“精”“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文本内涵的丰富和细致。“细”就是对文本丰富内涵开展细致的涵泳和品悟。因为教材中经典的文本都是作者人生阅历、思想情感乃至于经验智慧的结晶,这样的文本内涵无限丰富,而且往往蕴藏在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这里的“细”体现对文本内涵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开掘。其次,不同的学生在阅读相同的文本时,基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个性志趣和心智活动,往往获得的感悟和理解会带有独特的个人色彩。所以,这里的“细”体现了对文本内涵的个性化解读。最后,语文教学活动,实质就是学生、文本(作者)和教师之间的多向对话活动。这种对话是三者思想、情感和智慧的交流与碰撞,它必然会生成出鲜活丰富的内涵意蕴。因此,这里的“细”体现的是生成过程的细致和灵动。精致语文中的“细”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操作。一是注重对主题文本的咀嚼与品味,二是注重对主题文本的体验与想象,三是注重对主题文本的多元化与个性化解读,四是注重对主题文本相关资源的补充与拓展,五是注重对主题文本意蕴的逐层叠加与融合。

(四)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情致与趣味

没有兴趣就不会发生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只有充满情趣的课堂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也会因情趣而活跃灵动,充满生命活力,从而引导学生步入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致语文中的“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体现。一是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趣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主题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世界,文章体裁也多种多样,无论是童话、故事、传说,还是诗歌、散文、说理文、说明文等,每一个文本中,都蕴藏着新奇趣味的形象、情节、观点等。发现并利用这些情趣资源,可以把语文课教得更加生动有趣。二是激发学生天性中的情趣因素。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天真无邪、口无遮拦、好奇好问、幼稚童趣,只要教师以生为本,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表达,就一定能随机捕捉到很多的情趣因素。对这些因素,或反问,或放大,或增强,可以让课堂多一点笑声、多一点趣味。三是展示教师个性中的情趣因素。语文教师普遍拥有比较丰富的人文修养,有的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有的以丰厚的学识增强语文的吸引力,有的以深刻的见解对学生产生震撼力,有的以幽默的语言让课堂充满艺术魅力。这些都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情趣。四是捕捉师生互动中的情趣机缘。精致语文中的“情趣”包含有教师的情、文本的情和学生的情,而教学的最佳状态,应是在教学多边互动中让教师情感、文本情感和学生情感达到和谐共鸣。师生互动的基础就在于情感的沟通和相融。教师要进入角色,充分挖掘课文中所蕴涵的真挚情感,积极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情感互动,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

(五)巧:构建课堂教学适切的目标与策略

精致语文在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掌握上侧重于追求“精”与“准”,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运用上侧重于追求“细”与“趣”,而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则追求一个“巧”字。精巧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文本内涵与结构有深入浅出的解读,对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有全面真切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巧妙构建教学活动适切的板块、路径与方法,让教师轻松地教,让学生主动地学,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张力和成长的活力。巧妙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逐层展开。一是根据教学目标研制适切的教学内容,二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切的教学方式,三是根据文本特性设计适切的教学路径,四是根据学生经验创设适切的教学情境,五是根据学习现状生成适切的教学引导。

以上是我对“精致语文”的内涵、价值和表征的一个大概的描述,受篇幅的限制不能进一步展开。总而言之,我心目中的“精致语文”,是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够在语文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不断地走向优化和完善。精致语文,永远行走在探索与成长的道路上。

(责编 韦雄)

同类热门论文
本类最新论文
本频道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