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铺垫引领之路开启阅读之门——课内外阅读衔接之我见

  • 投稿五更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67次
  • 评分4
  • 22
  • 0

江苏扬州市广陵区沙头小学(225000) 冯文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有效指导,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一、范文引路,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同时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曾经的一节公开课——《桂花雨》。

课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当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禁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摇花乐’乐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缨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已迫不及待了,当讨论到“摇桂花”内容时,课堂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当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的时候,作者说这下“我”——可乐了。(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作者为什么乐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

生:我从作者的心情和动作体会到了摇花的欢乐: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真佩服你们。大家喜不喜欢这种感觉?我们也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学生们欣赏着“桂花雨”纷纷落下的场景,大声喊道:“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出示课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设问:(1)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2)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

生: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亲人的思念。爱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

师: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桂花雨》就是作者1962年写的,那年她44岁,当时的她远离家乡,文章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桂花的热爱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这节课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了,他们不仅爱上了琦君,更爱上了琦君的作品。我抓住这一契机,鼓励他们课后要多读书,要与好书为友。

二、精品推荐,指导阅读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在交谈。”所以,教师向学生推荐的书应该是适合他们阅读的精品书,这样才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教师还应认真有效地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

1.制定课内外“读书卡”,训练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

2.授之以渔,指导读书方法。(1)精读。名著、名篇、名段以及自己喜欢的读物,要细读、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如《增广贤文》《三字经》等,教师应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口到、眼到、心到、手到的良好读书习惯。(2)速读。为培养学生快速抓捕信息的能力,教师可逐渐训练学生使用提纲挈领的“标题读法”。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浏览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只要把握文章大意即可。(3)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应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应明确事物特点等。

三、综合展示,陶冶情操

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我在班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如“我喜爱的名言”交流会,自办班级《课外阅读报》,刊载美文佳作,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学生们一有空便忙于搜集资料、写稿、修改稿件,乐此不疲。这一举措,增强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我每周还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诵读,有效促进了学生读书、交流、展示的积极性。由于在阅读的每一环节, 我都关注到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因此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真正做到了“我喜欢,我阅读,我快乐”。

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课,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博览群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可以结合“书香江苏”读书征文活动,发动学生上网阅读优秀的少儿文学作品,撰写读书心得。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之门,使学生与文学作品产生心灵与心灵的呼唤,感情与感情的激发,智慧对智慧的启迪,从而获得一种对善与美的把握和领悟。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