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 投稿曹哲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85次
  • 评分4
  • 13
  • 0

唐俊

(旺苍东城中学四川旺苍628200)

【摘要】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怎样适时地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呢?树立渗透意识,巧用课堂载体潜移默化,移德育之花接教材之木:摸准脉搏、研究学生、深挖教材;对话教材精粹,触发写作感点;借用诗歌之媒,传扬德育精魂;思考热点,观察人生,找寻写作契机;回望历史,传统与文明碰撞。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教材;德育;写作;契机;灵魂;碰撞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与高考备考工作中,在学习与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自己也有了一些感悟:在践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语文教学协调发展。

精神化的语文课能让学生的心灵畅游于情感的花园,体验人生百味,实现人生的价值。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怎样适时地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呢?如何在新课改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如何在作文写作中巧用教材,以体现“点铁成金”之妙用,让学生在作文中有米可炊呢?那就得树立渗透意识,巧用课堂载体潜移默化,移德育之花接教材之木。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既能有效落实教师“教书育人”的任务,又切合学校的“德育首位”办学理念。因此,我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准脉搏、研究学生、深挖教材

语文课上,把准脉搏、研究学生、深挖教材 。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做好学科渗透德育的关键。因为德育渗透不是外加的教育内容,不是离开教材的单搞一套,不是一种说教,而是蕴含在教材当中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常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以理育人、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教材中既有古代的志士仁人,也有现代的英雄模范;既有文化名人,也有科学巨匠;既有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也有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典型。这些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化作用。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竭忠爱国,坚持理想操守,正道直行,人格魅力千古传颂。苏轼告诫人们:凡是要目见耳闻,不可主观臆断,应注重实践。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代刀,剖析社会与自己,“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为民族的觉醒执着奋斗一生。这些鲜活的教材,无不为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催化作用。学习了王安石“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后,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哪有随随便便就成功。为了梦,去奋斗!”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我逐渐体会到了“一堂好课或者一位好老师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这句话的真意。我也体会到了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生活点点滴滴,处处皆有:现实点、历史点、将来点、兴趣点、关注点、活跃点、沟通点、碰撞点、关键点,一点通百点、一点带一片。老师教活了教材,学生的思维之火就会烈焰腾空,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油然而生。  

二、对话教材精粹,触发写作感点

不少同学苦于作文没有素材,其实我们使用的课本就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问题在于有些学生还不懂从中汲取养分。教材里的文章,大多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学生如果能利用好课文,使之成为熔铸考场作文的优秀素材,一定会出奇制胜,夺得高分。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全方位解读课本中的重要人物。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引导学生多角度来解读:信心不倒,志向不灭,艰难困苦中永不言弃。勾践退守会稽山,万般困苦之中,越王毫不气馁。于是,历史因他而绚丽动人,学生也明白了知难而进的含义,知晓了卧薪尝胆的内涵;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讲求计谋定乾坤。越王能听从文种的计谋,在兵强马壮之时不主动提出攻打吴国,而是在“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的情况下才欣然出兵,真可谓“谋虑在先,攻心为上”。再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激情演讲,告诉了学生有梦想就会有奇迹。赵鑫珊的《人是什么》告诉学生做生活的强者不能懒惰。与教材对话,在涉及信心、坚强、虚心、团结、爱国、理想等话题时,学生就可以把对教材的理解感悟自然地融汇其中,是自己的论证深刻而有内涵。

三、借用诗歌之媒,传扬德育精魂

诗歌音韵和谐,内涵极为丰富,是德育的最佳媒体,利用诗歌的特点,让学生于吟诵中感悟,在涵咏里熏染。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是民族文化的极致,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充分加以利用,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内涵的丰富,也让学生在吟诵中熏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他们会为祖国山河的壮美而击节,为志士仁人的忧思而握腕,叹时光长流之不回,惜岁月更替之难改。哲理深蕴之篇,给人感悟,坦荡磊落之举让人敬服。苏轼虽然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虽遭楚怀王疏远,但仍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让人面对困难与挫折,陡生万丈豪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既显旷达胸襟,又示真挚情怀,使人倍感温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面对历史让人感到一份沉重,感到一丝悲哀,不禁深思百姓何时才能成为世界的主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马喻人,让人感受壮士不服老,而继续发奋的跳动的雄心。“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报国的耿耿忠心,能因自身的遭遇而更改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那志向虽迭遇挫折而更坚定。借用诗歌之媒,传扬德育之魂,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触摸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思考热点,观察人生,找寻写作契机

古语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活用手中教材,渗透德育理念,洞明热点时事,练达身边人情,找寻写作契机。例如学生面对材料作文:继“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呼声后,又有了“做人就做懒羊羊”的惊人之语。一夜之间懒羊羊红了,甚至有粉丝为此总结出懒洋洋的四大生存哲学:定位清晰,能屈能伸,承认不足,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此你有何感想?如何健康立意?学生可从教材中赵鑫珊的《人是什么》中立意做生活的强者不能懒惰;从马丁?路德金的激情演讲中领悟有梦想就会有奇迹,但不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孔子回答:“生无所息”。德国哲学家康德回答: 应该不断的创造性工作。哲人告诉我们:应珍惜把握现在的每一分钟,努力工作,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社会。这些都是对懒羊羊理念的有力一击。

五、回望历史,传统与文明碰撞

“观古宜鉴今,无古不成今。”让传统文明与现实生活相碰撞,定会激起思维的火花。从一代圣人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从中我们看到谦虚、好学,看到了教育家崇高的精神境界。一代名主刘备“三顾茅庐”从中我们看到了礼贤下士,以诚待人,也看到了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一代先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从中我们看到了责任,看到了毅力和奉献。而现实中的食品安全、东北虎营养不良死亡、“贴签疫苗”造成信任危机、假酒、毒酒,无不昭示某些人责任与道德的缺失。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根据人的觉悟程度,把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强调人要重视精神的创造,不断提高人生的境界,实现道德价值,甚至是超越道德价值。将历史与今天、教材与现实结合起来,作文中谈历史发人深思,说今天触人心弦,分析精辟独到,怎能不感人呢?

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儿子重获新生;“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辞不就职。现实中,2010年周洋夺得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后,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感人的获奖感言:“能让爸妈生活得更好些。”我们可以看到,材料本身的观点和我们需要表达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即感恩和孝顺就是人性之美,而学生的写作在叙述之外,就可把这个相通之处点出来。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要做得“巧”,而要想“巧”,就必须树立“整合的意识”。要整合教育内容、整合教育资源、整合教育时间、整合教育对象。适时地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既有的放矢又不露痕迹,做到“润物无声”、“了无痕迹”。德育是人人的德育、德育是处处的德育、德育是时时的德育,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处处包含有德育的价值、包含着德育的机会,关键是在教学中学会渗透,从中挖掘出来,并传达出去,德育就会迸发它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