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尽情绽放

  • 投稿尚诚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75次
  • 评分4
  • 52
  • 0

王世英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情感既是个人的态度体验,也是人类文明的内化升华。而语文作为一门具有鲜明人文性特点的学科,不仅是人们进行语言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进行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情感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语感,发展语文思维,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感氛围,带领学生入境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而情感则是沟通师生心灵的钥匙。语文是一门凸显人文性特色的学科,情感因素本身就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表达与语言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要想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应创设一定的情感氛围,引领学生入“境”。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绿色蝈蝈》,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撰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这篇文章虽属科学说明文,但却饱含浓厚的文学色彩,字里行间透露出令人回味的童真、童趣。因此上课伊始,笔者并未开门见山地进行文章讲解,而是借助于多媒体的声效功能,先让学生认真倾听一曲乡村田野“交响曲”,这里既有青蛙的叫声,有蟋蟀的叫声,有蝈蝈的叫声,还有蝉的叫声……让大家分别进行快速地分辨。由于很多同学缺乏盛夏时节在乡下生活的体验,因此这样的导课方式能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迅速“入境”,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二、读出情感内涵,促使学生生情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给人带来心灵上的享受或震撼,不仅仅是因为文学语言的成功运用,更主要的还是作品的情感与内涵。在初中教材中,饱含人生哲理与人间真情的文章很多,教师应通过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激发共鸣。

以鲁迅先生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这篇佳作主要记叙了童年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集中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地生活的心理,同时又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三味书屋”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由于作者是以儿童的视角来写作的,因此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作者简练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将儿童的童真、童趣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三味书屋作为作者求学的地方,虽然在形式上透出封建教育的古板与压抑,但在作者的笔下同样成为儿时快乐生活的甜美回忆,洋溢着快乐的情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章主旨,就要通过反复阅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作品情感。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一经典的段落描写,既写出了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又写出了内心独特的感受,这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和体会。

三、把握情感主线,激发学生探究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以“情感”为主线,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力争创设趣味十足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情与景的交融中去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进行语文探究。

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孙犁的名篇《荷花荡》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手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技巧,笔者以情感作为突破口,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走进文本深处。

1.走进芦花荡,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如: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2.敌人严密监视着芦苇,然而“每到晚上,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歌声代表着一种精神生活,由此可联想战士的情绪,部队的日常生活,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后勤供应有保障,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时传来的歌声,正是对敌人精神的沉重打击。)

3.课文开篇描写芦花荡的环境,写道:“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句话好在哪里?有什么含义?(用拟人的修辞,将芦苇人格化,以此暗示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依然顽强生存,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样写使文章生动,语言更有表现力。)

4.人物描写艺术探究: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老头子这个人物?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对主要人物的描写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不难发现,在《荷花荡》的语文探究活动中,情感成为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感知人物性格的最有效手段,这篇文章所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每一名学生。

四、弹拨情感之弦,展现语文精彩

情感是人类创作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情感包括爱情、亲情、友情,也包括鞭挞、憎恶、怜悯等。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在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同时培养他们“真”、“善”、“美”的人生品格,通过诵读、背诵、感悟经典内容才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呈现出语文的魅力与精彩。

例如,在名著导读著名作家冰心的《繁星》、《春水》时,这两部诗集体现了作者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语言上具有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风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重点的文段加以理解。

文段(一)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1.读了诗句“繁星闪烁着”这句诗的时候,你的内心深处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呢?

(“繁星”在太空中闪烁着,这就是它们美丽的生命;闪烁着的它们,构成了黑夜中一个光亮的引人遐想的世界。)

2.在诗中诗人说“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请结合你对夜空中星星的印象,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意思的?

(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心的默契,这是梦的呼唤,“颂赞”在“沉默中”、在“微光里”,再加上“深深的”作修饰语,更加强了彼此间的深情和眷恋之情。)

文段(二)

A.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B.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C.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D.母亲呵!/这零碎的篇儿/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在没有我以前/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1.以上四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母爱)

2.以上诗歌,几乎都是以“母亲呵”这种单向的呼告来组织诗篇的,说说这种方式的好处。

(这种以单向的呼告营造出的诗的表层,以双向交流为诗的深层的实质的抒情方式,最适合作者主体情感的表达,最适合读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补充、丰富隐藏在画面深处的更重要的情感内容。)

3.你是如何理解“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两句诗的?

(母亲生育了孩子,养育了孩子。母亲温暖的怀抱,永远是孩子疲惫心灵的归宿。)

总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交融的过程。语文教师要做一名“情感雕刻师”,运用教材里的名篇佳作对学生成功实施情感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品格,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与“人情味”,学生才会在情感的熏陶与体验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丽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2,(2).

[2]宋庆梅.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J].金色年华(下),2011,(11).

[3]刘兆勋.浅谈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美[J].新校园(理论版),2011,(11).

(王世英 大同市煤矿第一中学校 0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