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 投稿吊炸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45次
  • 评分4
  • 65
  • 0

徐仁德

《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亦言:“假如我们希望任何人有德行,我们就应在他的少年时期训练他”。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青少年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教育演绎不完的话题。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的语言与思想的高度融合优势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学科,也体现了“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的思想理念。

一、语文德育呼唤传统回归

我国语文教育以1904年的独立设科为截点被分为古代语文和近代语文。古代语文最早可追溯至甲骨文时代,经历了近三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道德为本的模式逐渐融入到语文教育中,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传统语文中的道德教育内含丰富,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处于语文的首要之位,因此使现代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回归传统十分必要。四书五经是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知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发挥传统语文在德育中的作用,对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我国北上广等大城市已经试点,让“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古代经典在中小学生中推行并让学生习读,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挖掘语文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作用

(一)新课标下语文性质与功能确保了德育教育优势

新课标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义指出了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德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第一次站在了与工具性同等的地位,这也体现了国家教育部门对语文德育功能的重视,体现了人文性的德育渗透,为语文德育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保障。在指明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之后,人文性的重新回归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文化传承和精神传承的双重功能,这也间接保障了德育功能的实现。无论字词还是诗词文赋,都包涵了极为丰富的精神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品质和精神精髓,这些都是语文学科最为核心、最为精髓的部分。新课标将这些性质和功能重新发掘出来,无疑是语文的德育功能优势发挥出来,给德育教育提供了保障。

(二)语文教学内容展现了德育教育优势

在我国的古代文学中,大量的文言文与诗词歌赋以其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蕴藏着人的情操和修养哲学,传达了人们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此外,大量的中外现代文学作品继承了民族精髓,以其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多样化的思想情感,这些思想情感都以人文道德为主线,提升了文学作品艺术境界的同时,也提升了读者的思想感悟和人生境界。新课标下语文教材及课外延伸纳入了更多的文言文及其他优秀文学作品,这些共同构成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展现了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

三、深化语文德育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正确理解和运用三维目标

要全面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本身必须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意义与其之间的关系。在理解三维目标的深层含义与关系之后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实现透无声无痕、巧妙自然地渗德育教育的效果。在语文德育教育的三维目标中,这三个维度相互依存,互为支持,其中知识与能力是语文德育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其他维度得以实现和发展的依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定了德育教育的高度,过程与方法保证了德育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好三者之间的整合工作,才能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实现。

(二)强化儒家经典文学的地位和作用

经过新课标的改革,语文教材中的儒家经典文学作品更加丰富,使得基于儒家经典的德育教育重新发挥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和强化儒家经典文学的德育功能与作用,发掘其中的道德修养内涵,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产生自然的感悟,在潜移默化间完成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儒家经典作品《论语》现存20篇,492章,集中反映了孔子的主要理论道德思想以及治学思想,使其成为一个道德、修养、治学、求学的体系。但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内容毕竟有限,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将教材中未选入的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择较为容易理解以及思想不相背离的内容作为学术课外阅读的重点,形成一个体系,完成儒家经典文学的德育教育功能。

(三)从学生认知规律上设定教材顺序

在固定的语文教材条件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术的成长和认知规律,以及语文德育历史发展历程,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规划科学的教材顺序,以便学生更为容易地理解和形成正确的道德体系。通常来说,设置教材顺序需从时间顺序与难易顺序两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时间顺序一方面遵循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另一方面遵循历史发展轨迹,以时间为轴探索古人的思想演变路线,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建立道德修养体系。

参考文献

[1]任晓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陈海娴.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上海师范大学,2011.

(徐仁德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中心学校 73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