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百鸟传情——赏析古诗词中鸟的形象

  • 投稿张赢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432次
  • 评分4
  • 81
  • 0

陶灵龙

徜徉在古诗词长廊中,会发现有许多可爱的鸟的形象,这些小生灵与人们的某种思想情感联系在一起,形成意蕴丰富的美好意象(意象的产生依托于事物的自然形象,却又因其寄寓着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升华为意蕴隽永的艺术形象,是为意象)。在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篇目中,鸟类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在语文版初中课本中,就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甫《江南春》),“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等等众多鸟类在诗词意境中形成的意象......因此,教师能否正确把握和深入辨析鸟的意象,就成为影响古诗词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此,笔者对古诗词中的鸟的意象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求,现就古诗词作品中几类最常见的鸟的意象简要赏析如下,以就教于同行。

一、雁

雁在古诗词中出现最多。大雁南飞引发了人们秋天悲凉的情绪。“雁字”“锦书”在古典诗歌中用得很多,因此秋雁一般与哀伤忧愁,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颔联云:“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即景设喻,以此自比,是叙事,又是写景。落日黄云,大漠苍茫,诗人举目苍天,唯见长空孤雁,怅然之情,油然而出。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兄弟古有“雁行”之称,兄弟分散,无异孤雁离群。如今杜甫的一家大小虽然已经团圆,而兄弟却分割两地,此刻听到孤雁的哀鸣,如何不感物伤心,远念亲人?

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秋风起了,北雁南飞,李清照自己亦是从北方来的,这大雁原来是“旧时相识”。词人早年曾托鸿雁传书,“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如今,李清照的丈夫已不在人间,希望再寄锦书也无处投达,想到这里,女词人再也抑制不住伤心而泪下了。

可是,也有例外。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诗人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正在苦闷和烦恼时,看见“长风万里送秋雁”这寂寥、明净、壮美的秋景,心情又陡然一变,“烦忧”为之一扫,于是产生了“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豪情逸兴。

二、子规

别名杜鹃鸟,相传为蜀帝杜宇冤魂所化,声音哀婉凄绝。暮春时节,烂漫的杜鹃花开遍山岭坑谷,色殷红,据说是杜鹃鸟啼血所染。子规鸟在诗词中出现多是跟暮春联系在一起,多是抒发离别之恨、感伤之情,读来动人愁肠。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句,杨花本是随风飘散之物,子规是泣血悲啼之鸟,叫声似“不如归去”,寓离别之恨。诗人选择这两个典型的动人愁肠的景物来描摹暮春景色,正是为了烘托诗人闻悉老友左迁时的悲哀心情。

三、莺和燕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这些鸟传递给读者的是初春的喜悦。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风光;燕是候鸟,春天回归,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写莺的诗句还有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莺,被这里的花迷住了,哪儿也不去,一个赛过一个地用心啼鸣,像是要把最好的歌贡献给这些花,莺爱此处的花如此,何况人呢?此时的诗人也被此地的花吸引住了,看得出神,赏了这一丛又赏那一丛,赏了这一树又赏那一树,不只是流连不忍去,简直也要放开喉咙高歌,与娇莺一比高低了。

四、鹊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从视、听角度写夜行中特有的见闻,明月当空,清风徐来,词人选取了富有夏夜特征的景物,勾勒出夏夜的寂静,同时还隐隐透露出夜行者恬静惬意的心境。

五、黄鹂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上方茂密的树丛中黄鹂在悠然自得地啼鸣,深绿的树,黄的鸟,色泽鲜明,黄鹂嘤嘤啼鸣,声音悦耳,能不心醉么?

六、鹧鸪

辛弃疾的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有“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暮色苍茫,鹧鸪哀鸣,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以声写情,把一个“愁”字渲染得弥满江天。为什么闻鹧鸪而增愁?鹧鸪“飞必南向”,而辛弃疾本是北人,他的志向是北上抗金,恢复中原,可是这次改任江西,如同南迁,愈行愈南,离北愈远,心北向而身南行,这怎能不使他更添愁思。听到了南飞不北的鹧鸪啼声,怎能不使他受到触动?

品读这些满载着作者们或喜悦或忧伤的情感的各类鸟的意象,对提高语文教师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对于教师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进入意境、咀嚼意象,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贵州绥阳县小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