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加强

  • 投稿周赛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990次
  • 评分4
  • 67
  • 0

◇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 王国玉

摘要:生本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基于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本;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113-02

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如何处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一直是教学史上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试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及其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进行探讨,以研究出一种较为合理的生本教学组织模式。

传统教育派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为代表,他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并将其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他的理论重视系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加强了课堂教学并使其规范化,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理论便日益暴露出其所存在的严重弊端,即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了学生个人经验和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派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实验日益应用于教育而产生的。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思想为代表,杜威反对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传统的课堂教学,主张儿童活动中心,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从“做中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成长,故而其将教学划分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等五个步骤。但这种教学很难组织好,要求学生事事经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它违反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忽视了教师和教材的作用,因而难以使学生学到系统的科学知识,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从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的对立我们可以看出,前者是只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而后者则是过于重视学生的个体作用,但又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这两者都不是科学的教学方法。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起,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1.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也是课堂的灵魂,假如学生是一艘大船的话,那教师就是舵手,他控制着整艘船的方向。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一中心来组织教学。具体就是首先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教师应立足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在讲课时,可以适当地将与教材不同的其他观点引入到教学中,并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什么要选取这种观点,而不是另一种观点,使之在比较中选取一种正确的观点,而不是单纯地告诉其正确答案。对于选择正确的学生应给予鼓励,而对于选择错了的学生则应帮助其分析,给予其指导,纠正偏差,使之回到正确道路上来。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应注意不仅要教给学生系统、有难度的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使之掌握学科结构,并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逻辑推导与论证,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高水平的发展,才具有创造性的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自顾自地讲,而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一般情况下,一节课的1/2以上时间,应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包括读书、质疑、讨论、答问、演讲、互评等,同时还要减轻负担,锻炼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的形成要靠“历练”,即经常性地练习。实践证明,教师若把课本上的一部分练习纳入课堂学生参与的活动中,就可以减轻学生课后书面作业的压力。

笔者认为,课后作业主要分三类留给学生去做:①让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这类练习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分类、分层组成系统的能力。如上完一单元课程后,就将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总结;②信息输入方面的迁移性训练。比如,刚刚学会一个知识点,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查找与之相关的知识,以检测其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③信息生成方面的训练。如可以经常让学生仿照教材的内容组织方式写一些小论文,这样,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也就发展了。此外,还要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并按照学生的程度将活动分成三个层次:浅层参与(一般的朗读、复述和简单问题的答问、讨论、有准备的演说等,这种参与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有好处);较深层次参与(自学提出问题,归纳教材知识要点,观察生活现象或阅读短文引发议论等,这些活动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会使智力得到较有力的开发);深层参与,即创造性参与。中学生所参与的活动应主要是浅层参与和较深层次参与,且两者需要交替进行。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处在一种被动接收的位置上,所以使学生在一开始便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模式,即学习总是以教材为主,以教师的言论来作为知识正误的衡量标准。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会使其形成思维的惰性,不善于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而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导致了学生的高分低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之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明确学习的目的,从而给他们的学习以正确的方向和巨大的动力,推动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尽个人的最大努力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同时,还应给予以其适当的参与机会,使之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来。这主要包括小组学习和群体合作学习两种,①小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除师生互动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可以采用前后桌学生自然组合的方式,将学生编成四人小组。一般将较为简单的内容交给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前,师生共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启动小组讨论活动。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活动,表扬善于活动的小组,同时也为进度慢的小组提供帮助。实践证明,小组学习不仅能充分发挥师生间、学生间多向交流和协作的功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此外,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合作观,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②群体合作:学生的群体合作包括班级内部小组间的合作和班级间的合作。在班级内部,采用小组间互批课堂练习的办法,让学生的认知结果得到及时强化和纠正。在班级之间,可以组织互批作文、互批单元测试卷的方法,促进班级间的合作。实践证明,群体之间的合作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给课堂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

3.教育评价系统和教材体系的改进。尽管前述工作可以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增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我国的教育评价系统和教材体系不做出相应改进的话,将使这一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大打折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改革教育评价系统,即在衡量或评价教学活动的效果时不再仅仅是看成绩,尤其是卷面成绩,而应通过在试卷中增加主观性试题的命题量以及实验操作题等,来衡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将特色教育和德育等融合到教育评价系统中,通过分散得分点来给学生评定一个综合比较分,从而对教学效果进行相对比较评价。其次,作为与之相配套的工作,应对现行的教材体系也作以相应的改革,即应改变现有教材以说教为主的面貌,而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发挥其主观判断力的机会,让他们在对比和思考中掌握知识,同时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关于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由来已久,但具体该怎样实施,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却一直没有一种现成的模式。笔者认为,应该从师生两个方面来培养和增强这种意识,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同时加快整个教育体系改革的步伐,包括教材体系、考试制度、教育评价系统等,使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