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试论建立普及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 投稿xmen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853次
  • 评分4
  • 40
  • 0

郭志峰

(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工作模式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反映在普及性与实效性方面。目前心理健康实践领域的新疗法,如阅读疗法、电影疗法与音乐疗法,可以在高校中加以利用,以文化活动的形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与目标,学生更易接受,影响范围大,持续性的效果也会更好。文章对以上三种心理疗法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结合、具体工作开展做了一一阐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阅读疗法;电影疗法;音乐疗法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89-03

近些年,高等学校日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在努力探索,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模式却一直未在现实效果上得到肯定。多数学校一直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问题的监控、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和举办心理讲座或开设心理课程上。这些工作有一定的成效,但与高校心理健康的主要要求却无法完全相符。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首要的要求是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存在心理援助需求的学生不在少数,而有提高心理素质需求的学生更是众多。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服务于少部分、甚至是极少部分学生,心理咨询室模式却只能,也只可能服务于少数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强调注重发展性,它针对的是大学生共同面临的成长需要和发展任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也包含着普及性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要求是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追求实效,但目前的讲座与课程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而学校心理咨询一方面缺少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也不易做到规范、系统服务。以上方式的学生接受度也有限,产生的作用从广泛性和具体性上看都非常有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达到能吸引多数人、适合于多数人、能满足多种需求,且能对多数人产生作用的目标要求,而且要符合高校能开展,能多开展的现实要求。在这个要求下,目前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无法满足,需要开辟新的途径来实现。

在心理健康研究与实践领域,已经探索出一些更有效更适合于多数人的心理疗法,这些方法如果能够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高校日常工作结合,对于改善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有非常切实和有效的作用。

1 阅读疗法的利用

1.1 关于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在《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中的释义为:阅读疗法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帮助他人通过对文献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1]阅读疗法的重点是心理体验,依靠作品的内在与读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影响心理,激发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阅读疗法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

有调查发现,因人际交往问题求助于阅读的占61.8%,因恋爱问题求助于书籍的学生有48.1%,因就业难题的占51.1%,困扰于性方面问题的有89.2%的学生求助于图书。[2]调查显示,大学生有求助于图书的倾向。

1.2 高校开展阅读疗法的优势

第一,高校拥有图书馆优势。充足的书籍和图书馆专业人士与心理学专业人员结合,将会更好地挖掘出图书馆的价值。

第二,阅读是一件简便、易行的事情,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不需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条件,也因此对学校、对个人都没有经济上的负担。

第三,阅读疗法是一种个人性行为,不会为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足以保护隐私。

第四,阅读疗法可以兼顾发展性问题和障碍性问题,能够标本兼治。既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也可开解困扰,也可寻求自助办法。

1.3 阅读疗法的具体开展

1.3.1 加强对阅读疗法的宣传

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帮助学生了解阅读的方法、作用,甚至动员学生参与阅读疗法的服务与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阅读疗法使用群体的互助,推动阅读疗法的广泛运用。

1.3.2 做好阅读导读

选择适合的书籍是阅读疗法最重要的环节。要根据干预的目的、学生特点和问题特点来指导阅读,安排相应的阅读书目。如针对新生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张继栋的《今天怎样上大学》、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等一系列图书,针对失恋的如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针对抑郁、自卑的《走出抑郁》、《超越自卑》、《拉自己一把》、《生命的重建》、《别了,灰色的心灵风暴》、《启动心的力量》等。[3]

1.3.3 开展读者交流

利用心理阅览室这个平台,定期举办集体读书心得交流会和心理沙龙。通过此类形式,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心理互助,也鼓励自卑、孤僻、存在人际障碍的学生的活跃度。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提供改善经验,并推荐有价值的书籍。

2 电影疗法的利用

2.1 电影疗法

最早采用电影进行心理治疗的是英国心理医生贝尔尼·弗德尔。2003年弗德尔医生的治疗方法得到英国心理及精神病领域最具权威机构、英国皇家精神病学院的正式认可,并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推广。[4]

心理电影赏析的研究表明:运用电影艺术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是可行的。它可以让我们在光影世界的心灵分享中,休整略感疲惫抑或麻木的灵魂;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整理自己淤积的情绪;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接纳自我,带着一份如阳光般温暖的好心情,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5]

杨眉的研究发现,以电影文本为媒介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成熟、心理稳定和社会适应力等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观看电影的人数达到78.5%,1周看1-2部电影的达75.9%,认为电影可以调节情绪、使人获得灵感和影响人生方向上的在59.7%以上。[7]电影是学生非常愿意接受的一种文化媒介,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上是有很大优势的。

2.2 电影疗法在高校的具体开展

2.2.1 影片选取与推荐

电影疗法要产生作用,关键在于找到能够使人产生强烈共鸣的影片。对应自卑,可选取励志型影片,如《阿甘正传》、《幸福终点站》、《改变》、《肖申克的救赎》等;对于成长,可以选取《心灵捕手》、《大象》、《美丽人生》;为了学习心理学理论或了解心理问题,可以观看《爱德华大夫》、《美丽心灵》、《三面夏娃》等;关于爱情的,可以观看如《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触不到的恋人》等,关于人际关系与亲情,可以推荐《雨人》、《当幸福来敲门》、《精神导师之梦》等。

2.2.2 观前观后的引导

心理电影赏析课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组织引导。教师在观影前必须提出要求,做心理解析上的简单引导,提出问题,避免仅仅“看热闹”,要有指向地引领观众。在观影后,要组织讨论、交流,并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理解、感受人物性格与情感,并要延伸到现场观众的心理需求。

观后的解析非常重要,这是深化教育效果的关键。解析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性的解读,二是心理的深层次分析,三是励志,即积极行动的促进。

2.2.3 团体赏析与同伴教育的结合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近年龄、相同性别、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团体式电影疗法,每次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个组员对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突破、成长、收获及感想进行总结,分享。每个人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又能对他人产生推动作用。同伴共同赏析,一起分享,他们更容易从同辈群体中接收有价值的观念,模仿有益的行为方式,从而积极扮演自身角色,以实现其正常社会化水平。

3 音乐疗法的利用

3.1 关于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综合了音乐学、教育学、心理学,运用音乐特有的心理、生理效应,通过专门设计的音乐内容、演唱(奏)方式,使治疗对象经历音乐体验,以改善心理状况的方法。1950年,美国率先成立了全美音乐治疗协会NAMT,此后,欧洲各国先后建立了音乐治疗专门机构和音乐治疗协会。中国自1997年中央音乐学院创办了音乐治疗中心以来,许多院校和研究单位都设立了音乐治疗研究机构,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8]

实际应用中,表达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被用来激发相应的情绪体验,帮助表达与发泄。消极情绪发泄充分之时,也是积极情绪抬头之时,配合以积极音乐,支持内心积极力量,最终达到改善情绪状态。这个过程也是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解放、成熟的过程。成功地完成这种音乐心理治疗的人通常会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并获得一种在精神上得到新生的体验。[9]

此外,音乐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音乐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发现,经过音乐放松训练的干预后,参与者在日常焦虑程度上有明显的减少。[10]

3.2 音乐心理教育的内容

3.2.1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很好的情感宣泄的途径。在音乐的审美活动中,大学生们逐渐培养起一种缓和和调控情绪的修养,音乐的审美功能还可以培养个性意识。

学生能从有选择的经典音乐作品中得到不同的生活感悟。如《命运交响曲》往往能振奋人的意志,《春江花月夜》抒发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的作品,往往使人心灵归于宁静;《梁祝》的不同篇章可以诱发学生在爱情方面的各种感情共鸣。共情是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技术,而适合的音乐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共情。

3.2.2 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从心理作用上说,既是一种内心的表达,也是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交流。通过音乐表演,有助于缓解孤独、减轻压力、促进交流与提升自信。

音乐表演往往是群体性的,如合唱、合奏、重唱以及歌舞等,这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的高层次情感交流。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大学生有丰富且安全的途径自我表现,在艺术展示的前提下,各种现实中不适于直接表达的情感和冲动会受到允许,甚至得到理解。充分的表达和外界的认可对于自尊的提升、问题的缓解都有很好的作用。

3.2.3 音乐放松

专业的音乐治疗在高校可能不容易普遍进行,但针对学生的紧张、焦虑问题的放松治疗,相对容易开展。利用音乐可以为大学生进行身心放松训练。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办的“水木心曲”系列活动,专门组织了“音乐与身心健康”活动,运用音乐的放松技术,引导大学生利用音乐帮助自己疏导大学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沟通协调人际关系,在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阅读、电影与音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积极的文化活动,将文化活动的形式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可以贴近更多的学生,帮助学生自然而然投入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既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又可以发挥其渗透作用,产生良好效果。这些方式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的重要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程晓红。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浅析[J]。科技信息,2011(15)。

(2)贾国洁。高校图书馆心理阅览室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6)。

(3)宫梅玲。阅读疗法在高校中的实践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0(10)。

(4)陈璐,何青青,等。团体式电影疗法在大学新生人际关系改善中的运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2)。

(5)陈红。心理电影赏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6)杨眉。用电影文本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8)。

(7)黄璐,王荣,等。电影对大学生心理、行为影响的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5)。

(8)雷芳,封亚伶。高师音乐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4)。

(9)吴继红,万瑛。音乐治疗中的情绪与认知[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3)。

(10)张旻琰。浅谈音乐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