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五位一体创新课堂

  • 投稿简浅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809次
  • 评分4
  • 18
  • 0

——积极打造活力迸发的教育模式

刘汝军

摘要:当前,如何培育创新型人才,成为加速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驱动的关键所在。创新课堂教学需要多措并举,善“疑”,善“扩”,善“比”,善“辩”,善“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多角度 多元化 多维式 创新性 课堂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新世纪的人才,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更好地进行知识创新,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实施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要性阐释

培养创造性人才,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谓“思维定势”,指的是当我们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时,往往受到原来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习惯影响。这些习惯常常带有一定的方向性和指令性,自动地、执著地干扰甚至决定着人们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定势常常阻碍学生们进行思考,限制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导致其思想僵化,缺乏创新。

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具体举措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善于打破常规,让课改形势下的课堂呈现出新颖的活力。具体来说,要做到五个善于:

1、善“疑”,即大胆质疑、主动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每一个人都可能在课堂中遭遇一种“尴尬”:学生会突然提出一些不同于老师的见解,突然地质疑令老师不知所措。我认为创新正需要这种质疑的勇气,我们应该诚心地承认自己的失误,或微笑着鼓励学生的做法,这才是智慧的老师。作为老师,要教育学生不迷信课本和教师的权威,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当然,“疑”绝不是盲目怀疑、一概否定,而是从不同角度辐射、透视问题的全部,让学生不再满足其已有的经验和认知,主动寻找更新的办法,提出新颖的见解,从而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2、善“扩”,即发散思维、拓宽思路。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探寻问题,去多样性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老师要教育学生善于让已有知识进入“流通领域”,随意听从“调令”。这样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才会不受到具体情境的约束,保证思维的流畅性和创造性。我们特别要抓住教材中的“扩点”,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抓住教材的“异点”,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抓住教材的“疑点”,让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做到“一题多解”和“一解多题”。

3、善“比”,即比较阅读、强化感知。比较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鉴别异同或高低的思维方法。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因此,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要让学生从固有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通过多方面地进行比较,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更加广阔的境地,激发学生善比较、善思考、善发现的兴趣。

4、善“辩”,即以辩明理、探疑解惑。辩论是通过对学习材料及已有结论的讨论、辨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方法。要做到善“辩”,教师必须教育学生,首先得敢于怀疑,自主地寻找疑问,不受固有结论的限制,摆脱成见和规范的束缚,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其次,要让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思维技巧,对传统结论的产生条件进行排疑筛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改变传统思维,以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5、善“用”,即知行合一、学干相长。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实践中,感性知识才会逐渐上升为理性知识。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这就要求学生多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要努力把语文教学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相结合,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运用的一种实践,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沉淀、升华,形成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准确可靠,更重要的是全面深刻,而且切实有用。因此,语文教学要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努力打破传统的教育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习惯,切实把培养创新思维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秉承着中华数千年文化底蕴的熏染,接受了当今世界先进文化信息的浸育,理当勇于破除现成套路,着眼素养,锐意创新。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