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相信未来》课堂教学的艺术特点

  • 投稿Char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255次
  • 评分4
  • 92
  • 0

◎周宏锐

管霞老师执教的《相信未来》在第三届课堂教学艺术杯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高中组一等奖。这节课立足于现代诗歌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从语言表现形式,到情感解读,再到升华阅读体验的三个层进式学习活动: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品读诗歌,理解意象与情感;联系时代,升华思想情感。这堂课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全程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体现出以下艺术特点。

一、注重诵读体验,感受诗歌语言表现的特点

现代诗在语言的组织上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打破常规的组合,增强语言的陌生化,以提高诗歌的表现力。管老师在学生初步自由诵读诗歌时,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在第三诗节对“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在划分诵读节奏上的不同,然后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阐明划分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立足于个性化的诵读体验,从动词的使用与诗节中三个相关联比喻连用的角度来准确地划分节奏,体会到了诗歌运用修辞手法造成语言陌生化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这个环节看,其教学的指向不是学生知道“是什么”,而是“如何知道是什么”。这个过程是一个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展现学生学习与思维的过程。

二、调动情感体验,走进诗歌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诗歌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抒情性,其情感的表达往往是通过具有概括性和典型性的单个或多个意象来呈现的,而意象的组合又形成一个审美的意境。意象鉴赏无疑是诗歌教学的重点。管老师在执教时,在“鉴赏意象”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学生分享诵读时对诗歌的感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再读诗歌,“画出诗歌情感变化曲线图”,理出整首诗的情感变化与走向;找出情感变化的依据,即意象的变化,鉴赏多个意象组合产生的意境,深入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在这个层层推进的学习过程中,执教者始终以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作为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鼓励学生走入诗人的情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与阅读体验来解读诗歌。教师采用非常流畅而简洁的方式来完成平常教学中看似很难推进的教学活动。如,对意象组合的鉴赏时,老师用比较法将原诗句改为“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紫葡萄,我的炉台化作了秋天的露水”,学生调动了个人的生活体验,认为“诗歌每一小节的意象都是一个和谐的环境。有炉台才有余烟、灰烬;冬天用炉台‘,当然是冬天才有雪花”;于是,老师顺着学生的体验,“正如你所说,同一个环境的意象要和谐,紫葡萄是秋天的果实,才对应着露水、枯藤。所以,解读诗歌,我们不但要理解意象的内涵,还要理解意象与意象组合形成的浑然一体的意境。在这个完整和谐的意境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在问题的引导下梳理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即关注意象组合,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过程简洁流畅,如行云流水。

三、升华情感思想,让阅读成为重构自我生命的过程

在教学中,诗歌内涵的理解不能只是停留在诗歌意象与意境的鉴赏上,还应对作品的社会价值(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探究,丰富诗歌的内涵。管老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了意象与意境之后,顺势抛出“你认为后三小节应该直白还是含蓄”的问题,这样的设计让课堂的前后环节衔接一致,最重要的是讨论有针对性——在论辩中,引出精当的背景介绍,让学生充分感受食指在那个时代对光明的渴求,对正义、理想的坚守;深度理解诗句的内涵,感受人性的呐喊,让学生接受一次心灵的净化,升华了阅读体验。接下来的“今天读这首经典,你又能读出怎样的启迪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将诗歌与诗人所传递的“正能量”与个体的生命相结合,升华生命的体验,直接指向学生自我生命的重新建构。管老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与情感体验,遵循诗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机智地根据课堂的生成引导学生达成学习活动预设的目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体现了“少教多学”教育理念。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