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在数学概念深处“聚沙成塔”

  • 投稿阿喂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020次
  • 评分4
  • 77
  • 0

江苏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224500) 左克亮

[摘 要]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特征认知形成的定性理论,是对外部信息整合、分析、加工的结论和成果。教师要将数学概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心底建立数学认知体系,在消化、吸收现成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构筑自己认知高塔,运用这些新知理论于实践,把握概念应用规律,真正实现认知传导和能力迁移。

[关键词]概念 教学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49

数学教材文本中包含各种各样的数学概念,这些概念构成了数学理论的基础。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这些数学概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建立数学认知体系,在消化、吸收现成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构筑自己认知的高塔。

一、一般特征认知,建立概念初始轮廓

数学概念都有自己的客观外化形式,这些一般性表象特征,是我们认知最先接触的东西。教师要先给学生描绘具体形象,学生才会在意识中建立概念雏形。

如“平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的外化特征就比较明显。同一平面、两组对边、平行,这是概念的一般特征,学生在认知这个概念时,很快就能在脑海中形成具体轮廓,因为学生早已接触过这类图形,认知联通自然就非常迅速,但学生并不掌握概念的构成要素,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强调。概念由基本要素构成,掌握概念要素至关重要。像“素数”:只有自身和1两个因数的数就叫素数。学生只有掌握了因数才能理解素数的概念,不然就难以建立概念轮廓。

学生对概念认知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强化学生的概念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问题进行解读推演,弄清“是什么”和“为什么”。

二、本质特性认知,熟悉概念基本功能

掌握概念一般特征只是概念认知的初级阶段,学生“知其然”还不能“知其所以然”。因此不仅要掌握概念“主干”还要对“细枝末节”进行详细追究,这样才能触及概念本质精髓。教师要对概念进行解剖,让学生看清概念表象下的本质属性。

在教学“认识对称轴”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呢?

生1:正方形、长方形、圆等都是对称图形。

师:这些图形是点对称还是线对称呢?

生2:这些图形都可以对折,形成重合图形,当然是线对称。

师:大家都操作一下,看看能够找到几种对折方式。

生3:正方形有四种对折方式,长方形有两种对折方式,圆有无数种对折方式,都可以形成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的操作很有价值,有许多新发现。那么,什么是对称轴呢?

生4:这些对折线就是对称轴。

师:“对称”还带上个“轴”,这个轴干吗用呢?

生5:有轴就能旋转啊,一个图形围绕对称轴旋转到一定位置就能形成对称图形,也能够和原来图形重合。

师:你这个发现很重要,下面学习图形的旋转就会用到了。其实,对称轴在生活中有广泛运用,咱们再找找例子吧。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由对称图形入手,让学生从外围概念开始认知,诱发学生认知对称轴基本功能。在这个认知过程中,教师对概念的讲解并不多,而是通过对概念内涵分层解读,让学生理解概念要义。这样很自然能够在学生心中建立概念体系。

三、应用规律认知,升级概念更新体系

概念是认知精华,是浓缩的数学理论,是数学应用的基本工具。小学生对概念认知大多是形象感性的,因此要增加应用实践,让学生逐渐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总结应用规律。

如“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对“ax±bx”进行化简。在学习之前需要知道字母的概念和应用,而且要知道不同字母的含义,“a、b”表示的是已知数,“x”表示的是未知数。“ax”和“bx”表示的是已知数和未知数的积。有一位教师设计一道应用题“汽车运来5筐苹果和6筐梨,一筐苹果和一筐梨的重量相等。这车苹果和梨总共有多少千克?列出式子。”

生1:可以设每筐苹果或者梨的重量为x,苹果总重量就是5x千克,梨的总重量为6x千克,5x千克加6x千克就是这车苹果和梨的总重量。

师:你讲得很清楚,我们都听明白了。但式子没有化简,谁来化简一下呢?

生2:5x+6x=(5+6)x。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化简,能不能讲清楚理由呢?

生2:因为每筐的重量是一样的,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筐就可以采用乘法计算。这个未知数是总数的因数。

师:你说到点子上了,既然是总数的因数,自然就可以提取出来,这才是规律。

教师用具体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解析,学生认知不断提升,并找到解决此类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就是概念的实际应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利用原有概念进行探索,最终形成新概念。虽然教材并没有提及“公因数”这个概念,但实际操作中已经使用了提取之法。

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形成完善的概念系统。新概念体系构建应该是一个“理论—实践—理论”的发展过程,解析概念内涵,把握概念外延,概念体系会自然升级,实现认知的跨越。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