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学生在“动”中享受数学——“认识分数”教学片断与赏析

  • 投稿席琳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45次
  • 评分4
  • 83
  • 0

江苏邳州市八义集中心小学(221300) 周晓梅

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数学研讨活动中,有两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认识分数”一课,两位教师的创意设计、机智调控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撷取两位教师教学中的精彩片断,与大家共赏。

教学片断一:在“动”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问题,现在你们能将信封中的学具(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与1个圆)和同桌平均分一分吗?(学生兴高采烈地分学具)

生1:老师,信封里只有一个圆,我们两个人怎么分呢?

师:遇到问题时,要先自己动脑想一想。如果这是一块圆饼,你会怎么做?(学生动手折、剪圆)

师:每一种图形你都分到了多少个?请用数字记录一下。

生2:老师,我分到了2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和半个圆,可半个圆怎么记呢?

生3:我画半个圆(D)表示。

生4:2和1是数字,“D”不是一个数字。

生5:我是用“1/2”表示分到的半个圆,这是妈妈告诉我的。

师: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不能表示半个,看来,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数。像生5说的这个数(1/2),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

……

教学片断二:充满智慧的巧克力

师(出示巧克力,如右图):从图中,

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我能联想到1/8,因为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成8小块,其中的一小块就是这一大块的1/8。

师(电脑演示其中一小块发亮闪烁):你真有眼力。

师(电脑演示其中两小块一起发亮闪烁,如右图):这样你又能联想到几分之几呢?

生2(大声叫出):1/4。

师:真是火眼金睛啊!(电脑演示其中四小块一起发亮闪烁,如右图)同学们,在这一幅巧克力图上,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学生个个都非常兴奋,高高举起了小手)

生3:老师,我联想到了1/2。

师:小小的巧克力中隐藏的知识还真多啊!只要大家认真去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分数的存在。

……

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重视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动”起来,我想通过上述教学片断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1.认知在“动”中深化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又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生的好动和好奇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究上。如教学片断一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静坐观看转换成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在动手分学具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同桌学生分学具时,出现两个人平分一个圆的情况,经历平均分圆的过程后,学生对分数1/2的理解也就悄然萌生。接着,学生会发现用已经学过的数能表示出分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个数,而半个圆用什么样的数表示呢?这就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此时,认识分数就成为学生迫切的学习需要了。心理学家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既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教学片断一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简单的玩一玩、分一分等活动展开教学,既朴实、高效,又不失精彩。

2.思维在“动”中提升

精心设计练习也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知识。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的练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如教学片断二中的练习,教师以学生的最爱——巧克力为素材,激发学生探究分数的好奇心。值得称赞的是,教师通过智慧的变动,刺激学生的感观,不仅使学生联想到1/8,还说出了1/4和1/2。以一个物体为整体引向以一些物体为整体的认识,这是学生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虽然学生的认识是浅层次的,但为下一阶段再次认识分数做好铺垫,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得到了提升。这样设计教学,既符合学生好动的心理,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达到“把知识学进去,又能够讲出来”的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尽量为学生搭建“动”的平台,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亲近数学、张扬个性、发展思维,体验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之美!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