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操作小学具活跃大课堂

  • 投稿图诺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06次
  • 评分4
  • 92
  • 0

江苏东海县实验小学(222300) 韩仲德

“做中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通过设计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把静态的知识学习过程变为动态的操作探索过程,使学生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感悟和理解所学知识。这样既能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玩中思、思中悟,主动获取新知。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中如何把握好动手操作的时机,提高学具操作的实效性。

一、直观操作,“做”中探索知识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操作的步骤和开放性的操作环节,激发学生动手“做”的欲望,引导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新知识,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的练习环节,有一道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计算茶叶筒用料的题目。教学时,教师先请学生小组讨论:“要求茶叶筒的表面积需测量哪些数据?有哪些好方法计算茶叶筒的表面积?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多,再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探索出许多测量和计算的方法:(1)一描的方法,即先把茶叶筒的底面(圆)描画在纸上并剪下,通过对折的办法找到圆的直径,再测量出茶叶筒的底面直径和高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积;(2)二滚的方法,即把茶叶筒在白纸上滚动一周,画出滚动一周长的线段,量出线段的长(即茶叶筒的底面周长),再量出高就可求出茶叶筒的表面积;(3)三围的方法,即用一张纸围住茶叶筒的侧面,去掉重叠部分,根据围的长方形纸的长和宽,求出茶叶筒的表面积。通过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研究和探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合作交流,“做”中建构知识

为了引起学生对所需探索知识的重视,教师应通过提供丰富而有差异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抽象的几何知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悟新知。

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教学难点是掌握圆柱的特征。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先让每个学生课前收集圆柱形盒子(如可乐罐、纸筒、罐装啤酒等),课堂上再给学生一些圆柱形纸杯、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若干张,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动,探索圆柱的特征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学生进行操作体验,学生很快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圆柱的特征:(1)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一样的圆,侧面是个弯曲的面;(2)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小的;(3)圆柱侧面展开可能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圆柱沿着高剪开是长方形,斜着剪开是平行四边形。(4)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巩固探索的知识。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圆柱的特征和得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三、提纲挈领,“做”中感悟知识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不充分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那么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

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一课时,有这样一道题:“两个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为了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根据拼摆的图形尝试独立解答,并通过多媒课件出示操作要求:(1)试一试。“你打算怎样摆?有几种摆法?”(2)想一想。“你摆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3)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求大长方形的周长?”(4)组织汇报探索的解题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合作等方法发现解题思路,得出了正确的计算结果,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自主探究,“做”中激发创新

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重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即把抽象的知识传授设计成连续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做”数学探索出新的规律,使学生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思索、在“做”中成长、在“做”中创新。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设计以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1)做一做。让学生先在一张纸的左边滴一滴墨水,然后用嘴轻轻将墨水吹开,马上将纸一折为二,展开看看发现什么。(2)交流与展示。“你们是怎样做的?发现了什么?”(3)说一说。“折纸两边为什么合起来是一副美丽图形,你能说说理由吗?”(4)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能用这种方法画出吗?”(5)摆一摆。教师出示开放性操作题:“拿出4张小圆片、1张大圆片和一支铅笔,铅笔当作对称轴,你能摆出几种对称图形?把摆出的图形用牙签表示它们的对称轴。”……上述教学活动,将轴对称图形静态的概念还原成动态的生成过程,既使学生易于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直观操作可以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使外显的动作促进数学思考,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探究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