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优化数学审题策略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 投稿石欣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71次
  • 评分4
  • 62
  • 0

江苏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223900) 许 娟

审题是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之前,对问题进行的解读。也就是说,要想正确解答数学问题,就要先理清题目中已知与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寻找到它们之间内在的数量关系。这就好比一个人要去远行,如果没有弄清楚路线就出发,就很难到达目的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会审题是学生有效解答数学问题的关键一步。有的学生拿到题目之后,不去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是看到数字就开始解答,结果,因为没有注意题目中隐含的条件而解题错误;有的学生虽然审题了,但只是简单地把题目读一遍就开始解答,虽然从表面上理解了题目,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深入审题,所以最后的解答还是错误的。所以,探索有效的审题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如何优化学生的审题策略,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

一、说一说,口述内容促审题

学生能否正确地把题目的意思表述出来,是他们是否理解题目之间数量关系的重要表现。所以,引导学生审题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用手指着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字。在读题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题目的内容,说一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理清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数量关系。

比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了一道题目:甲乙两个粮仓共有存粮120吨,甲仓与乙仓的粮食重量比为,甲乙两仓各存粮多少吨?让学生读题三遍后说一说从这道题目中自己都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从“甲仓与乙仓的粮食重量比为”这一句话中可以知道,这个是以乙仓为单位1的,而不是120吨的。

生2:这一道题目的已知条件中两个粮仓一共存粮120吨,要求的是甲乙两个粮仓各有存粮多少吨。因为甲乙两个粮仓的存粮不是占总吨数的,所以不能拿120吨来直接乘。

……

通过这样说一说的形式,就可以让学生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因为单位1不是两个粮仓粮食重量的和,而是以乙仓粮食的重量作为单位1,所以不能直接用120吨来乘以,而单位1的量没有告诉我们,所以我们可以用方程来解答,也可以用分数除法来解答这一道题目。

二、想一想,抓住关键促思考

解题时,如果学生不去想一想,也就不可能深入思考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不可能有效调动已有的数学经验来思考问题。让学生想一想,就是要让学生调动已有的数学经验来解决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想一想,就是让学生要善于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句来进行思考;让学生想一想,就是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解答。

比如在教学“运算率”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运用运算率来计算一道算式题“125×88”。由于这一道题目是在学生学习乘法分配率之后出现的,估计学生在计算时多数会运用乘法分配率来解答。为了鼓励学生用多种的运算率来解答,我在学生计算之前,先让学生思考:“125乘以什么样的一个数正好是整千数?”这样,学生通过想一想,就知道如何来拆分这两个数以适合简便算法。有的学生把88拆分成80+8,那么这道题目的解法就是“125×88=125×(80+8)=125×80+125×8=10000+1000=11000”,这是用乘法分配率知识来解答的。还有的学生把88拆分成8×11,那么这道题目的解法就是“125×88=125×8×11=1000×11=11000”,这是运用乘法结合率来解答的。这样,学生通过想一想,就会把已经形成的数学经验调动起来,除了知道运用乘法分配率来解答,还知道了用以前学习过的乘法结合率来解答。

三、画一画,梳理关系促思考

直观形象的图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数学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说与想还是不能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时,让学生通过画图来梳理就可以把题目中隐含的深层次的数量关系给呈现出来,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比如教学“倍的认识”时,由于“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往往会出现错误。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不能够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笔者先出示了两组圆形(如上图),让学生先思考并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以及图中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倍数之间的关系。当学生基本掌握倍数之间的关系后,笔者再说一些倍数,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图来表示,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倍”这一概念的理解。

丰富学生的审题策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只有在每一节课中慢慢渗透,细心指导,反复练习,才能有所成效。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