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丰富感知使不完全归纳更“可靠”

  • 投稿阿杰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86次
  • 评分4
  • 71
  • 0

江苏大丰市第八小学(224100) 陈小勇

不完全归纳思维是以关于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判断为前提,推出关于某类事物全体对象的判断做结论的推理,它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推理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大量的应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不完全归纳得到的结论的不严谨性,教师更要思考进一步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智能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措施保障不完全归纳的结论更加科学、更加可靠。

【案例一】苏教版四年级“平行和相交”的教学片断

教材呈现的知识脉络是:首先是,其次是根据上图画出对应的图形,第三步是组织辨析与讨论这三组直线哪些是相交,哪些是不相交。

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在活动中感受知识,积累表象,丰富感性认识。这样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不完全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师:通过观察,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形状吗?它们又是什么呢?

师:小组合作,研究各个图像中线的关系,特别是第三个同学的线,你们有什么想法?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这两种类型的直线吗?

生4:黑板的两条长边,本子中的横格的两条线。

生5:门的两条宽。

利用学生的画和生活现象的再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直线的存在方式:在同一平面内要么相交,要么不相交。通过种种事例的枚举,知识的呈现越来越接近科学的本质面目,使归纳更加可靠。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与思考中,要切合教材真正的编排意图,还要联系好生活,发掘其中的原型,更要思考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能实际,创设好学习氛围,设计好教学情境,采用一系列科学的富有成效的措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案例二】苏教版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思考

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呈现的学习线索如下:

①出示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数一数每个三角形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个数。

②指导学生用直角去度量,记录情况,填写好表格。

③组织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讨论、思考三角形的角的特征,尝试分析三角形的分类。

④汇报交流,总结分类情况,形成分类图式。

教材的编排充分给予了学生探究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了学生探索三角形分类的机会,安排了学生观察、度量、比较、辨析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因此,很多教师都依据教材的编排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没有去深究教材的前沿和后续,只是用教材教,而没有教教材。因此这节课的编排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合理引入“否定例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积累充足的表象,获得丰富的感知,形成科学的认知。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结论,思考还有没有第四种三角形呢?分类有没有遗漏呢?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自己对三角形的分类是可靠的。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根据角的特点,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类。想一想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锐角?几个直角?几个钝角呢?

师:在一条线段两端画2个直角,它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吗?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2个直角呢?

生1:不能!

生2:刚才画了2个直角,这两条边是平行的,永远不会相交的,所以一定不会围成三角形。

师:想得真深刻,说得真好!没有2个直角的三角形,那么会不会有2个钝角的三角形呢?(指导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画一画,小组议一议)

生3:没有。

师:真聪明,没有第四种三角形,那三角形就只有三种情况了。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安排画直角、钝角,丰富教材中未展现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周密,增加了归纳过程的严谨性,弥补了学生认知上的缺漏,增强了结论的可靠性,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设计中,要善于变换思考角度,利用一切科学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对不完全归纳所得结论的再认识,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具体的实践等活动增强认识的可靠性。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