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副刊作品问鼎中国新闻奖研判

  • 投稿继续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797次
  • 评分4
  • 76
  • 0

吴昊

【摘要】本文介绍历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获奖作品概况,对获奖要素进行了分析研判,并通过对获奖案例的评述,分析问鼎中国新闻奖在新闻实践中的必要路径,对新闻工作者、媒体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报纸副刊 获奖分析

一、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获奖作品概况

在每年一届的中国新闻奖大约300件获奖作品中,报纸副刊作品获奖情况如何?

根据最近的2011 年至2014 年(第21届——第24 届)获奖作品目录统计,每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报纸副刊作品一等奖1件,二等奖2 件,三等奖3 件,共计6 件。4届总共24 件副刊作品获奖。

其中一等奖4 件。第21 届报纸副刊一等奖:日照日报《陈中华:当代好记者》(报告文学);第22 届报纸副刊一等奖:江西日报《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报告文学);第23 届报纸副刊一等奖:工人日报《北京一夜》(报告文学);第24 届报纸副刊一等奖:江西日报《老伴——听龚全珍讲甘祖昌的故事》(报告文学)。

其次,二等奖8 件。第21 届报纸副刊二等奖:文汇报《黄鱼的叫喊》(报告文学),人民日报《评委当回避到底》(杂文);第22 届报纸副刊二等奖:人民日报《山高谁为峰》(长篇散文诗),中国文化报《文艺批评的关注度为什么不高?》(评论);第23届报纸副刊二等奖:解放军报《远山的烛光》(报告文学),福建日报《在南海,在天涯……》(报告文学);第24 届报纸副刊二等奖:人民日报《价值迷失阻碍道德崛起》(评论),石河子日报《信仰的力量》(报告文学)。

此外,三等奖12 件。第21 届报纸副刊三等奖:杂文报《谁最容易被提拔》(杂文),南通日报《“不提新思路”也是一种思路》(杂文),闽南日报《俺也想当公仆》(杂文);第22 届报纸副刊三等奖:三峡晚报《“反对”与反“对”》(杂文),解放军报《烈火丹心》(报告文学),新华每日电讯《夜宿农家:一碗面条的愧疚》(特写);第23 届报纸副刊三等奖:盐阜大众报《信仰芬芳长留香》(报告文学),北京日报《004 号水井房》(报告文学),天津日报《头文字“最”与贝勃定律》(杂文);第24届报纸副刊三等奖:人民前线报《血脉》(报告文学),金华晚报《姐妹》(报告文学)盐阜大众报《鸟儿眼中最友善的伙伴》(报告文学)。

二、副刊作品离中国新闻奖有多远

1、从报纸副刊获奖作品的参评单位看,一等奖获奖单位有3 家:日照日报、江西日报、工人日报。其中中央级报纸1 家,省级报纸2 家(两届一等奖均被江西日报夺得),地市级报纸1 家。二等奖获奖单位有8 家:中央级报纸5 家,省市级报纸3家。三等奖获奖单位有12 家:中央级报纸3 家,省市级报纸9 家。整体来看,中央级报纸总共9 家获奖,省市级报纸15 家获奖。由此可见,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奖一等奖的桂冠,在中央级报纸和省市级报纸的占比为1:3,后者略强。整体来看获奖比例为9:15,依然是省市级报纸获奖数量占多数。显示了评审的客观性、公正性。因此对于冲击中国新闻奖来说,同样作为省级报纸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报副刊,具备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距离获奖目标并不遥远,情况相对乐观。

2、从报纸副刊获奖作品的文章体裁看,情况却并不乐观。一等奖4 篇全部是报告文学。二等奖8 篇中,报告文学4 篇,评论2 篇,杂文1 篇,长篇散文诗1 篇。三等奖12 篇中,报告文学6 篇,杂文5 篇,特写1 篇。因此从整体来看,报告文学14 篇,杂文6 篇,评论2 篇,特写1 篇,散文诗1篇。由此可见,报告文学无疑是报纸副刊冲击中国新闻奖的主要载体,其次是杂文,这两种重要体裁的作品占据20 个奖项,占比83%。

而反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以及地市级报纸的副刊版面,大都以散文、随笔为主。就竞争获奖而言,这种现状比较错位。至于杂文这种冲击中国新闻奖的重要副刊体裁,逐年委缩,也许由于杂文比较“敏感”的缘故,有的报纸副刊干脆拿掉了杂文。而报告文学,随着报纸副刊减版,出现版面挤出效应,没有容身之地,因此报告文学几乎早已从各报副刊版面中消失。然而,如果说问鼎中国新闻奖是报纸副刊追求的最高荣誉和标杆,那么报告文学和杂文就好比是副刊冲击中国新闻奖的重武器,主动放弃这样的重武器,就等于自废武功,拿什么去冲击中国新闻奖呢?

诚然,为了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市民阅读习惯,报纸副刊把散文、随笔、小小说、诗歌、小品等文体作为主打菜品,这本无可厚非。但杂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与散文、随笔、小说相比,更易于关注当下时代变化,反映现实热点,在报纸副刊中有其广泛的读者市场,理应占一席之地。因此为刷新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奖的零记录,副刊必须与中国新闻奖奖项无缝对接,下功夫经营好杂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阵地,为打造精品奠定基础。

三、报纸副刊获奖作品的内容价值取向

其实,纵观24 篇获奖的标杆作品,其获奖的重要因素,更在于内容的价值取向。与新闻注重重大题材的报道相同,报纸副刊获奖更注重站在国家层面的高度,围绕“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具有全国影响的或重大突发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故事题材,通过文学的载体,巧妙构思,朴实文风,真实感人,发出中国声音,有力传播正能量。从报纸副刊获奖作品的内容选取和价值取向看,14 篇问鼎中国新闻奖的报告文学作品均充分发挥了上述作用。

日照日报报告文学《陈中华:当代好记者》(第21 报纸副刊一等奖)主人公陈中华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新时期全国新闻战线的重大典型。一辆电动自行车,十年颠簸路程;一百多个县市区,三百多个村镇;五十项各级别新闻奖,一百多篇重点、深度报道;三十六册采访本,一百二十万字的采访笔记,从事新闻工作22年来,他立足岗位,勤奋耕耘,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其中有39 件在全国全省评比中获奖,其中获全国一等奖9 次,省一等奖13 次。文章中列出的这些数字是陈中华深入基层、贴近百姓的生动写照。数字有声,情怀无尽。要多少汗水才能承载起这些数字?要怎样的信念才能熔铸出这样的情怀?要怎样的赤诚,才能诠释“记者”这个职业的荆棘与光荣?陈中华的感人事迹,被贺国强、刘云山、姜异康等中央及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肯定,并受到李长春、刘云山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中宣部及中国记者协会先后联合下发通知,号召全省、全国新闻工作者向陈中华学习。

江西日报报告文学《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2 届报纸副刊一等奖)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感动了全中国:24 年前,23 岁的女孩徐秀娟爱鹤养鹤,为鹤放弃了一切,甚至生命。24 年后,也是一位23 岁的女孩邹进莲,续写着又一个“真实的故事”。她放弃了都市白领的优越生活,来到鄱阳湖边,与白鹤、天鹅生活在一起,成为一名护鹅养鹤的女孩。作者人性地写出了主人公的追求和梦想,写出了她为了理想而饱尝的艰难困苦,同时也没有回避她的徬徨和困惑。这篇不足7000 字的报告文学中,作者描画了一幅人与珍禽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也写出了养鹤姑娘的精神境界。凸显出在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赣鄱大地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好追求和生动实践。作品细节生动,文字细腻,情感真挚,情怀动人。这是在“走转改”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篇精品力作。3 位作者克服种种困难,在条件艰苦的小岛上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数日,这样深入细致的采访,使得文章不仅具备了引人入胜的可读性,更具备了打动人、感染人的力量。文章发表后社会反响巨大,50 多家媒体随后关注了邹进莲和鄱湖珍禽。许多读者慕名前往鄱阳湖,以各种方式为鄱湖珍禽提供保护和帮助。

工人日报报告文学《北京一夜》(第23届报纸副刊一等奖)因为那场酿成77 人死亡重大灾难的北京7·23 暴雨,两个原本毫无干系的普通人共同成为灾后六天便刊出的报告文学《北京一夜》中的主人公。在城区中心立交桥下被积水慢慢淹没的私家车主丁志健,通过微博组织市民车主冒着暴雨接送滞留机场乘客的公司职员王璐,两个时间几近重合的平凡者故事在《北京一夜》作者笔下相互缠绕,生动地还原出那个雨夜的悲情与温情,还原出死亡背后的公民无助和善举背后的公民自助的所有细节,站在生命高于一切的立场上,引领社会深刻反思城市管理与公共应急领域存在的问题。整篇作品构思精巧,文字细腻,情境真实,叙述脉络相互交织又各自清晰,未着一笔责难政府之言,暗诉千声无助公民之怨,作品刊出后受到读者广泛好评,当属思辨北京7·23 事故的经典之作,也是给所有城市管理者一面反思的镜子。作品发表后被选入高校新闻教材案例。

江西日报报告文学《老伴——听龚全珍讲甘祖昌的故事》(24 届报纸副刊一等奖)主人公龚全珍是全国道德模范,重大典型人物。《老伴》一文是唯一揭示龚全珍精神重要源头之一是甘祖昌的作品。文章通过80 多岁的龚全珍的叙述,将甘祖昌精神和她的思想境界高度融合在一起,自然巧妙,顺理成章。体现了龚全珍同志对甘祖昌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反映了一对革命夫妻一脉相承的坚定信仰。作品体现作者高度政治敏感和新闻自觉。文章见报两个多月后,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时,专门评价甘祖昌夫妇:“甘祖昌同志是江西老红军、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但他坚持回家当农民,龚全珍同志也随甘祖昌同志一起回到农村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龚全珍同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并当选了全国道德模范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我感到很欣慰。我们就是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向老阿姨表示致敬!”构思巧妙,文风朴实,真实感人。

榜样是无声的哲理。对照近年来上述四篇报纸副刊一等奖作品,笔者建议:在报纸副刊版面有限的情况下,即便缺乏杂文、报告文学固定专版,也不是不可以积极有所作为。报纸副刊可以瞄准每年评选出来的“感动重庆”同时“感动中国”的典型人物,作为项目,保障经费,组织作家追踪深入采写,不定期给予版面刊发相关报告文学,以解决参赛夺奖作品严重缺失的问题。至于杂文品种,同样不可放弃,报纸副刊只需恢复相关栏目,提供阵地即可。

(作者: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办主任编辑)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