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闻学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21
  • 阅读量388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新闻学上百年的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认识它,它成为人类社会最为重大的历史性转型和新的社会形态,在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下,都缺不了继承和发展,面对现在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新闻学该如何与时俱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自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以来,新闻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这一百年来,中国的新闻学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跨越百年,新闻学更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当前,新闻学已成为我国社科领域中一门重要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但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学同样需要面对来自数字化的挑战,而这也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讨论话题。新的媒体生态需要重构,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实践规律的新闻学也要顺势而动。本期专题,我们特邀专家学者展开一场关于新闻学科历史和未来发展的讨论,共叙新闻百年历史,传承学科百年精神,共同展望新闻学科的未来。


  关键词:新闻学;传承;发展


  作者:刘影(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2)


  1引言


  新闻学是在人类实践中产生的一门科学,它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科,当然是要不断发展、与时俱进。面对当前的新闻舆论工作国际化、新闻传播全球化、新闻参与全民化、社会舆论多元化的复杂局势,新闻学体系受到了挑战。


  2新闻学的核心


  2.1新闻


  新闻是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信息而存在的,它是对当前最新发生的一些事件,经过专业的新闻人员,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公开,本身新闻事件是一个客观的事件,但是通过主观的活动将事件公开公布,即便新闻传播人员不去进行公布,新闻事件也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也只有人们意识到,事件本身可以作为消息向全社会公布,这才产生了新闻信息。


  2.2媒体


  媒体是新闻的传播介质。最初阶段,媒体是通过手势和语言、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体开始通过视频、声光等各种电子化载体这些传播,它成为人们对历史进行记录和传承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媒体还会拥有更多的传输介质,比如光纤、量子等新技术,也会随之出现,富于媒体新的传播形式,媒体的存在形态必将会越来越丰富。


  2.3传播


  在人类发展的社会进程中,语言动作和肢体动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进行传播时,就出现了各种技术手段进行范围广、距离长的传播,并且传播能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而不断提升。当前,社会各机构的传播,国家职能部门的传播,新闻媒体的传播,以及个人的传播都日趋频繁,并且实现了距离远、范围广、传播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只要有了交流信息的需求,便出现了传播的行为。


  3新闻学的发展阶段


  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闻学的诞生。迄今,我国新闻学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其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新闻学。它是指20世纪初期开始,我国最早的报人和新闻学者学习借鉴西方新闻学所创立的新闻学,主要反映的是那一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认知与理论概括。二是社会主义新闻学。它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及其广大新闻工作者对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性质特征、工作原则及活动规律的认知与理论总结。其中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特定环境中共产党和人民政权领导下的新闻工作性质特征、工作原则及活动规律的认知与理论概括。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它是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及其广大新闻工作者对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性质特征、工作原则和活动规律的认知与理论概括。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后,当前我们所要建构的新时代的中国特色新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应该包括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要是“中国”的,即它要立足中国大地,面向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二是它要是“社会主义”的,即它要能够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所面对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要能够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服务。


  4新闻学传承与发展概述


  4.1基本概述


  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学科生长的前提,是一个学科发展变化的一个阶段性的重要工作,说白了就是由德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走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这一点要正确理解,不然的话就会误认为完全与过去的新闻学没有任何联系。我们的新闻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闻学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有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闻理论的科学化,是为了跟上我们伟大的时代和我们伟大的实践,是我们这个阶段的历史使命。立足中国当代但不以“中国”排斥其他。我觉得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楚,不能误解。当然,我们是讲学术真理、真做学问而不是乱贴标签,也不是空喊口号,更不是迎合时髦,要经得起历史和科学的检验。“新闻学”前面能不能加“中国”?当然可以。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人类统一的,而是有制度、社情、文化的背景,所以早就有“希腊哲学”“美国文学”“英国语言学”等世人公认的概念,为什么就不能有“中国新闻学”呢?再次强调这里的“中国特色”不是地域概念,而是如同“西方”“法兰克福”等学派名称。对这个问题我们有系统的思考:一是鲜明的学科定位,新闻学就是对已经出现的客观事物、现象、事件的认识再认识,科学地传播于社会公众的学问。新闻学以实践论、认识论、反映论、真理论和信息论为基础理论。二是科学的学术体系要建立起来,要把新闻、传播、媒体、舆论放在科学的体系中去考察,区别它们的不同性质、任务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而不能把技术、技巧、手段、平台当作新闻学的代替品,或者混为一谈。三是重构新闻学支持学科体系,拟由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中外新闻史学、新闻原理学、新闻政治学、新闻经济学、新闻文化学、新闻社会学、新闻心理学、新闻传播学、新闻调查学、新闻批判学等构成,用不同学科考察新闻的本质规律。深度考察的目的就是使新闻学真正成为独立学科,培养和造就全媒体时代确实具有新闻素养的高端人才。互联网时代人人都会传播信息,也不缺传播技术和平台,但能发现、判断、采写、加工、传播、分析、评介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好新闻的人并不多,包括我们现有的新闻队伍。所以,我们亟须改造新闻教育体系,培养面向新闻全球化的新型人才和调动新闻要素的高手。


  4.2发展分析


  “网络社会作为当前人类社会最为重大的历史性转型和新的社会形态,其核心特点在于产生了新的空间域态、新的社会结构和新的社会个体。在网络社会时代,社会信息更为充裕,生产合作更为远距离和跨时空,生存空间由现实空间向虚拟+现实混合态共存,社会结构更加扁平,社会组成由简单静态结构向复杂动态结构转变。”黄旦教授发现了网络社会出现的新质以及新技术带来的根本性挑战。他认为新传播推涌出一个新的“紧要关头”,发生了传播的“整体的生态变革”。虽然学界和业界关注到了诸如“媒体融合”或“全媒体”之类的操作性课题,但黄旦教授在《重造新闻学—网络化关系的视角》一文中认为,当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媒体融合”所吸引时,却似乎忽视了“网络化社会”或者“网络化关系”是由另一种“融合”所构成,亦即延伸所谓的三种不同维度的“媒介融合”:人的身体的媒介平台、大众媒介平台以及以元技术—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平台,互相叠加和广延,实现“交流和传播实践跨越不同物质技术和社会机构的开放式迁移”,藉此,“人类被纳入了传播平台的范畴”。


  5结束语


  习总书记多次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会上强调,将新闻学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高校新闻理论教学和工作者应加强对于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研究。文章梳理百年历史,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晰历史发展的脉络,同时找到未来发展的支点。


  参考文献


  [1]马春亭.“数据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与前景探析[J].新闻传播,2017,No.29902:75-76.


  [2]杨保军,涂凌波.“走出”新闻学与“走入”新闻学—提升当前新闻学研究水平的两种必须路径[J].国际新闻界,2012,v.34;No.2110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