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中的暴力内容分析

  • 投稿迎风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878次
  • 评分4
  • 97
  • 0

马佩连

【摘要】昆汀·塔伦蒂诺素有“暴力美学大师”的称号,在国际影坛独树一帜。本文对昆汀最新作品《被解救的姜戈》中的暴力内容进行了分析,包括暴力内容出现的频次、暴力内容总时长占整个影片的比例等,同时对本影片与其他昆汀电影相比的新颖之处进行了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被解救的姜戈》影视暴力暴力美学内容分析

一、影片梗概

1858 年,美国南北战争前两年,德国赏金猎人金·舒尔茨从贩奴商人手中买下黑奴姜戈,让其重获自由。舒尔茨实则是要把姜戈培养成赏金猎人,为其缉拿各种通缉犯以换取报酬。姜戈的唯一条件是:从暴虐的糖果庄园主卡尔文·坎迪手中解救出自己的妻子布鲁姆希尔达。

伴随着浪漫的爱情故事、罪恶的奴隶制度以及昆汀标志性的“暴力美学”,故事由此展开……

《被解救的姜戈》是“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2012 年执导的一部电影,也是其首次进入大陆的电影。在第85 届奥斯卡电影节上影片披荆斩棘,昆汀凭借此片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克里斯托弗.沃尔兹获得了最佳男配角,同时它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

二、暴力及暴力美学

本文认为暴力是指,运用肢体或工具对剧中生物(主要是人物)构成肉体上的痛苦、伤害或损害的威胁或行为;以电影的方式对这种威胁或行为的呈现即电影暴力内容。①

“暴力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对香港导演吴宇森电影的评论中。吴宇森把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手法运用于电影拍摄中,运用合理的场面调度和唯美的慢镜头表现枪战打斗场景,使得他电影中的暴力呈现出撼人心魄的浪漫与华丽,当时的评论纷纷冠之以“暴力美学”的桂冠。

学者郝建认为,“暴力美学”就是指在中国的香港发展成熟的一种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它的内涵是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眩目的程度,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效果。其主要特点是“摒弃表面的社会评判和道德劝诫,就其浪漫化,就其诗意的武打动作的极度夸张走向彻底的形式主义。”②

随着香港英雄系列电影声誉日隆以及吴宇森在美国的走红,“暴力美学”逐渐风靡亚洲及欧美。日本导演北野武的《花火》,韩国导演金基德的《漂流欲室》,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落水狗》《低俗小说》,沃卓斯基兄弟的《骇客帝国》,法国导演吕科.贝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国台湾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等都被贴上了“暴力美学”的标签。“暴力美学”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及美学观念被固定下来,并被逐渐风格化和多样化,成为一种接受度越来越高的流行文化元素。③

三、对影片中暴力内容的分析

1、对主要暴力场景的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影片中共出现暴力场景20 次,平均8.3 分钟出现一次暴力画面;这20 次暴力画面的总时长为14 分钟54 秒,占影片总时长的9.01%;影片总时长2 小时45分钟22秒。

通过表1 可以看出,在20 次的暴力场景中第15 次、第16 次和第20 次的时长最久,分别达到307 秒、122 秒和91 秒。这三次场景分别是:(见表2)

这三次暴力场景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暴力美学”的特点,形式美感发扬到眩目的程度、枪战的画面唯美诗意、摒弃所谓的社会教化等,让观众尽情享受一场枪与血的视听饕殄盛宴!

2、总体暴力内容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本影片中20 次暴力画面的总时长为14 分钟54 秒,占影片总时长的9.01%,明显低于许多人心中对昆汀电影中暴力内容的预期。那本影片有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被解救的姜戈》中除了昆汀擅长的个性化暴力元素的呈现,还有2 个不容忽视的元素:对美国内战前夕的黑人奴隶制度的讽刺鞭挞、对患难爱情的描绘。而这两个特殊线索以今天的视角来看是代表正义与理想的,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与《低俗小说》、《落水狗》等昆汀的“后现代电影”作品是有明显不同的。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包括去中心、反权威、无理性、否定价值、消解深度等。“后现代电影”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点,电影学者王志敏曾指出,“当代电影的后现代特征从整体上可以描述为,深度模式的削平、作品含义的不确定性等。在具体表现中,主要有消解崇高性、表述方式的游戏化”④等。

在《低俗小说》、《落水狗》等电影中,昆汀的“暴力美学”对道德与意义的消解具有反理性的特征;而且影片经常由多个没有任何关联的部分剪辑而成,这种对传统叙事逻辑性的打破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片段化等特征。而《被解救的姜戈》中,故事的逻辑线索在影片之初就清晰地向观众交代——姜戈要斩杀围困“公主”的恶龙代表坎迪,救出因逃跑而被卖到糖果庄园的黑人妻子。因此,本片主题实际上是一部浪漫而传奇的爱情故事,而不是只宣扬暴力不讲逻辑与故事的一般“暴力美学”电影。影片的主要暴力场景尤其是最集中的几处枪战都是在这一前提之下的,只不过姜戈具体身份是一个黑人,具体时代背景走的是西部片的风格罢了。

3、对暴力荒诞化的呈现特征

在昆汀的电影中,暴力从来都不是一本正经规规矩矩地呈现,倒是时常戴着面具或扮着鬼脸出场。沉浸在血液刺激与喷薄而出的野性中的观众会冷不丁地被昆汀黑色幽默一把,顿感无厘头的荒诞感,于是紧张的神经在笑声中得以舒缓。

影片中,从第40:47 到44:28 就上演了这种荒诞化的黑色幽默:Bennett 先生带领由几十名头戴面罩、手举火把者组成的马队冲下山坡把舒尔茨的马车团团围住。但就在这要紧时刻,马队却因为他们有没有必要戴面罩以及面罩做得是否美观而展开了口舌之争。这还是去偷袭吗?简直就是赌气的孩子在过家家!看到这里,观众被昆汀玩世不恭的幽默才华折服了。

此处的荒诞的搞笑场景时长221 秒,占整个影片的2.2%;此外,影片数次展现了舒尔茨马车上那晃来晃去的假牙标志;姜戈的墨镜、长雪茄;姜戈把糖果庄园炸掉后,骑马让马匹做出优雅而幽默的探戈舞步等等,时时在戳着观众的笑点。

四、昆汀“暴力美学”电影何以流行之探析

电影只是幻象,不是生活。昆汀抓住了这一点,并将暴力从现实中剥离出来,使其成为了一种纯粹的表达。赤裸裸的暴力画面在电影手法的灵活运用中转化成为对暴力作为一种形式的欣赏。⑤尽管时常被指责为渲染暴力、忽视社会教化、误导青少年,为何昆汀的电影每次都可以引发观影热潮,在全球拥有众多拥趸并屡屡创造票房神话呢?

1、影片暴力内容是宣泄人们内在暴力冲动的解毒剂

西方现代行为学创始人康.洛伦茨在《论侵犯性》一书中认为,“人类的好斗性是一种真正的无意识的本能。这种好斗性,有其自身的释放机制,同性欲及其他人类本能一样,会引起特殊的、极其强烈的快感。”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道德、法律以及各种各样的规则压制着人的暴力冲动。现在的都市生活中,巨大的生存压力、疏离冷漠的人际关系、归属感的丧失、前途的不确定性,所有种种都是随时可以引爆暴力的潜在导火索。而暴力影片则是疏导这种暴力冲动的安全阀,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2、昆汀对审美自主化与主动受众的尊重

昆汀的电影不是高高在上地对观众进行道德与社会责任耳提面命式的教化,而是在把暴力影像尽情挥洒中将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的权利“大政奉还”给观众。《被解救的姜戈》中昆汀没有透露明显的对黑人农奴制度的价值评判倾向,而是让观众在欣赏完影片后自主决定。

五、结论与思考

1、对暴力及暴力内容的再思考在许多传统观点包括一些学者眼中,“暴力美学”中的暴力内容被过分美学化,以至于许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沉浸其中,会增加对暴力的容忍度甚至会在现实中去模仿。但通过对本片暴力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暴力内容没有固定成见里的那么泛滥,从量的角度上看远没有到达“极端”的程度。

此外,观众即使看了影片中的暴力内容并不就代表暴力倾向会增加,影像暴力至少会被几个因素削弱:

(1)在滑稽戏谑等氛围中,暴力内容的残酷血腥程度会得以“软化”,具有的更多的是象征性的戏拟成分。这有效地调节了影片的叙事节奏,令观众在血脉贲张的血腥与会心一笑中实现了观影心态的合理转化。这种黑色幽默还成功地将影片的虚构本质暴露于画面中,这种语境下的观众,会自觉与影像里的故事、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2)观众的媒介素养逐步提高,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区分影片中暴力内容所营造的“拟态环境”。

2、对昆汀电影不能以一种标签固定化

《低俗小说》、《无耻混蛋》等电影使昆汀备受争议,有观点认为其过度重视暴力和美化暴力,全然忽视社会主流价值观等。但是《被解救的姜戈》作为首部进入大陆影院的昆汀电影,却有所突破——爱情、重大历史题材背景的加入使得暴力元素的呈现不再是主线,而是一种实现主人公美好愿望的手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龙耘,《黄金时段电视剧中的暴力内容分析——兼论中国大众传媒的涵化功能》[C]《. 教育与实践论文集》,2004

②郝建:《硬坐狂欢》[M].上海三联书店,2004

③李硕,《昆丁·塔伦蒂诺电影“暴力美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④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体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03

⑤刘威,《银幕中的暴力美学——探索昆汀的电影世界》[J]《. 现代语文》,2010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