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国际传播背景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 投稿Leon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069次
  • 评分4
  • 52
  • 0

【摘 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衡量这个国家在当今国际世界中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比重的增大是当今时代全球传播的一大特色。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大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带动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环境下,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借助大众传媒及其他多种途径,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抓住“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机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媒体素养,科学合理地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文化 软实力 提升

一、文化与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伟大财富和遗产,文化继承的重要性不亚于任何经济财富的继承。文化是构成软实力的基本元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基本决定了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范畴。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实力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所构成的,一个国家的军事、经济、科技等能够明显显示在大众视野下的力量为一个国家的硬实力。

二、国际传播下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1、当下文化软实力传播的特色

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比重的增大是当下全球传播的一大特色。②其最明显的就是“跨文化表现”。“跨文化”是指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笔者对于“跨文化表现”的定义是“在文化交际中,各种文化现象的译码与译码形式外壳的变化”。比如说英语单词“toast”在翻译成为中文时成为“吐司”,它具体的“跨文化表现”是中文对于“toast”的译码处理运用了音译手法,但是十分形象,“吐”在中文中与嘴有关系,当人们看到“吐司”时,能够迅速联系到与嘴有关的食物。这个例子也说明了时代进步对于世界文化融合的积极作用。

2009年3月19日晚,美军开始对伊拉克进行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爆发。新华社巴格达分社特约记者贾迈勒·哈希姆·艾哈迈德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向新华社报告了这个消息。新华社的英文特急稿“WARNING SIRENS SOUND IN BAGHDAD(巴格达响起警报声)”以及快讯“美军发起攻击,巴格达响起爆炸声”应声上天。由此,新华社成为第一家向全球发出“美国对伊开战”消息的媒体,这就是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媒介是促进世界文化融合的加速器,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报纸、杂志、书籍等对周围世界的发展进行宏观的把握。媒介的发展对信息传播起着巨大作用。媒体是文化软实力的主要传播载体,只有强大的媒体后盾,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才能屹立于世界之中,因此我们要抓住媒体高速发展的机遇,大力改变国家形象。

2、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刻板成见

刻板成见(stereotype),又称刻板印象,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所谓刻板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③西方国家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中国的点点滴滴,进而产生了偏差和成见。前几年中国科学家开展“夏商周断代工程”,本是纯学术的考古研究,某些敏感的西方媒体却由此嗅出了“正在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情绪”,一个普通的事件,在西方媒体的不客观报道下,发挥着其意见领袖的作用,使西方大众对中国的刻板成见越来越深。刻板成见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间性,目前的世界大环境过于复杂,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新问题,我们必须实施一系列措施以应对这些问题。

3、基于文化认知偏差的尝试——《国家形象片》的诞生与传播

介于西方世界的刻板成见,当下中国也在进行着新的尝试来改变外界对于中国的成见。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开始在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以每小时15次、每天共300次的频率播出,至2月14日,中国国家形象片共计播放8400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启动了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的拍摄工作,该片是为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文明开放、民主进步、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是在新时期探索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该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时长30秒的电视宣传片,另一部分是时长15分钟的短纪录片。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自立项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踊跃参与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对于此次国家形象片的开山之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以《中国国家形象片》为机体的——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按照传播的客观规律来说,传播活动都是双向的,对于中国符号的对外传播,我们应该提供合理高效的对策。我们的对外宣传,对于本国而言是走出去,但是我们同时要更自信、更合理、更突出地向世界传达出我们的友好、我们的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自信和实力更好地把握和提高我国在世界公关时代的主动权、话语权。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传播下的提升

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文化软实力有着迫切而深远的意义。在上文中已经论证了我国所面临的国际传播大环境,简而言之就是机会与危险并存的局面。面对如此局面,该如何提升我们潜在的文化积淀?其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迫在眉睫。我国文化软实力还处于发展中阶段,需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国际交往层面和国家内部层面的文化软实力。对于国际内部层面,每一时期的国家发展模式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意义。文化吸引力来源于文化形象。④近年来,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正逐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中上升到国家战略构建的层次。

1、国家发展模式对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决定性意义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给予我们许多新的提示与意见。

在文化自我觉醒方面,《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的文化觉醒必须坚持自己的道路,以自己的思路去创造自己的文化出路。文化的自我觉醒,其实就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自我认识、自我了解。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为深入人心时,我们的文化将会拥有强大的内涵力量。文化自我觉醒就是文化自觉作为思想的觉醒,它反映的是一个民族在文化层次的自我感悟。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就是要深刻领会文化发展所带来的价值,准确把握文化发展的历史方向,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明确形成文化发展的现实任务。对于国人的文化自我觉醒,笔者认为其本质是中国文化的本位继承性回归。所谓中国文化的本位继承性回归指的是国人对于中国文化合理内核的辩证继承,也就是文化扬弃。文化自我觉醒对于国人寻找中国符号有积极的作用,流失文化符号的损失将直接限制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同时也会遏制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文化维模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继承与发展的基础。文化维模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的。帕森认为,任何民族的文化都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以保证文化的积淀、凝聚、存储、言传得以实现,也是吸收外来文化成分,形成新传统的基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文化大繁荣,文化大发展,给我国的文化提出了新的路子。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使得中国文化离不开传统、离不开历史长河。我国的文化是基于土地为根基的农业文化,而以欧美为主的西方文化是以海洋为开端的渔业文化。对比两者不难发现,中国文化的含蓄在于退让,西方文化的热情在于激进。两个文化的交流必定会有文化的冲突。中国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模阶段,我们要坚持文化维模的联系,保证自己文化的传承和实现,在这个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融合。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同样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目前中国对外传播的瓶颈是我们过多吸收了西方文化,人们的周围充斥着大量以西方符号为主的文化活动,譬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而中国传统文化却在逐渐流逝。我们在做对外文化传播时要正确维模,正确保留和正视中国传统符号。合理的文化维模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强大后盾。

2、国家文化环境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原动力

我国的硬实力增长飞快,但是,文化软实力同现在的经济实力相比,还有较大落差,文化软实力还是个“短腿”。我们在经济大环境的构造下,还要重视文化环境的提升。

我国文化环境的构成,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文化环境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直接造就者。国学是中国文化环境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重振国学对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孔子学院扎根世界各个角落,世界上掀起了中国风、汉语热。在这种背景下,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在向世界大众介绍我们独特的风俗民情,展示餐饮、武术、舞蹈、杂技、京剧等文化的同时,更需要注意在价值方面介绍我们的传统学术文化和思想观念。在世界多元化竞争中,要想真正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国学是竞争的根本之举,也是最佳的媒介。同样,大学文化也是构成中国文化环境的因素之一。大学文化在整个文化的河流中起着积淀传承的作用,同时大学文化创造引领着国家民族的未来文化。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在于大学精神,建设一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的核心大学文化很重要,一个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环境的构造,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全民族全方位文化素质的提升,需要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断推动文化创新。自身文化的提升,必定会增强其竞争力,同时我们需要一个翘板,以便更好的将中国文化推出去,媒体便是最合适的。

3、借助大众传媒,结合自身文化优势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上文中,我们已经论述了《国家形象片》的问题,媒体对一个文化的核心价值传播至关重要。大众传媒就是以广大受众为基础,以各种媒体为载体的集合。大众传媒是各个机构的整合优化。随着新媒体的发展,Web2.0时代的到来给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人。当中国的友好符号在大众视野中频繁出现,某一区域的领袖人物对于这些友好符号的共同意义有了友好的解码,再通过领袖人物的宣传,使得中国文化有了更广泛的传播。同样,我们知道文化的交流需要有自己的共同空间,大众媒体本身就具有扩大这种意义空间的作用。那么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主力军媒体尤其是对外媒体应当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呢?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走得快”,而是“走得远,走得从容”。

首先我们需要提升媒体的理论素养。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作为主力军的媒体尤其是对外媒体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即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政治上的成熟以理论上的成熟为基础,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就没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工作中,时时学习,不断提升我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就能提高我们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我们的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增进理论积淀是作为文化传播主力军的媒体的基本任务,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媒体从业者文化认知素养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很重要。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主力军,媒体在对外报导时要有一定的文化认知素养,这不但是对自己文化的审视同样也是对他国的文化理解。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在做文化传播工作时,不能触碰到他国的文化禁忌。跨文化的活动,都是为了使不同的国家和文化在对彼此文化包容的状态下所进行的文化交流。媒体对文化认知素养的提升必定会有助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的表现,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提高媒体文化素养,必须着力于构建学习型媒体。古人云,“人不学,不知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治心养性,提高文化素养,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提高我国媒体从业者的文化认知素养,开展学习教育是基础,丰富的对外文化活动是载体,我们要加强学习型媒体的建设,提升媒体从业者的自身文化素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0:13-18

②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2、248

④张玉国:《国家利益与文化政策》[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37

(作者: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