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学生在有效评判中“前行”

  • 投稿狂丸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73次
  • 评分4
  • 28
  • 0

文/王左兰

【摘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员”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于主导地位。评价教学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将评价教学作为推进教学活动进程,提升学习技能的重要抓手。本文作者对评价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评价教学;主导特性;有效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员”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由于受知识素养、能力发展、智力水平等“因素”制约,需要教师有序的引导、实时的指导和科学的评价。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群体只有在教师有效引导和深刻指导下,才能深入探析、准确掌握、形成技能、树立品质。评价教学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现,是教师依据教学理念、评判标准,对教师自身的“教”和学生主体的“学”活动过程及表现进行评判、指点、促进的活动,具有显著的激励特性、指导功效、促进作用。在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部分教师将学生解题数量作为评讲教学标准,而忽视了评价教学指导、促进功效,学习效能较为低下。教师要将评价教学作为推进教学活动进程,提升学习技能的重要抓手。本人现评价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要论述。

一、利用评价教学鼓励作用,“挖掘”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常言道,一句话能把人说了“笑起来”,也可以把人说了“怒起来”。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师评价教学的目的,不是训斥学生,体现主导“权威”,而是激发积极学习情感,消除畏惧学习心理。学生在积极评价教学趋势下,能够树立起强烈的学习情感,坚定勇于探索的信念。初中生所处的情感和生理发展特殊期,更需要教师的积极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利用评价教学鼓励作用,用肯定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内容、探析解答问题、思考合作活动等方面,运用肯定、赞赏的语气,进行评判和指导,让学生在肯定评价教学中,树立起主动学习、深入探析的学习情感和克难求进的学习勇气。如在“如图所示,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点A(5,0)与B(0,-4),那么关于x 的不等式kx+b约0 的解集是多少?”问题讲解中,通过课堂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解析该问题案例中存在“没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能运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解题”不足之处,教师在评讲活动中,运用积极评价教学方式,没有用“训斥”的口吻、责问的口气评判学生,而是“反话正说”,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期待性的教学语言,学生从教学语言中深刻认识不足,能够认真反思、积极整改,同时学习情感能够充分激发。

二、利用评价教学指导特性,“传授”高效探析案例精髓

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及表现评判的过程,也是指导学习方法、点拨学习疑惑、促进学习进程、提升学习效能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以生为本,学习能力培养是教学活动第一要义。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评价教学中,要利用评价教学指导特性,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探析问题案例过程以及思维辨析过程等进行认真评价,既要强调对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评讲,又要强化对学习实践活动结果的评点,使学生能够借助于教师指导性评价活动,掌握学习数学知识、解答问题案例以及思维实践等方面的方法技能。

初步的感知。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分析问题过程,引导解题策略归纳活动,学生认为:“该问题解答时重要是要构建相似三角形,并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式”,教师进行指点补充和完善。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评价教学指导作用,对学生探析问题过程进行实时评判指导,在做好引导探析案例的同时,做好探析活动评点活动,让学生在有序评判指导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推进了课堂教学进程。

三、利用评价教学策略特性,“升华”主体数学学习素养

评价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素养打下基础。初中数学阶段,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主要有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面积法、几何变换法以及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划归和转化思想、整体思想以及运动思想等。这些数学解题方法和思想在数学问题案例解答中运用较为广泛,教师应将学生解题方法和思想运用作为评价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评判学生使用数学解题方法的同时,对如何科学、高效运用进行深入的指导和认真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切实、准确掌握运用数学解题方法和思想的关键要领和注意事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素养,实现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升华”,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素养“根基”。

以上是本人对评价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所做的简要论述,请同仁予以指正,并深入参与此项课题研究,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提供科学指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