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英语论文范文,中学英语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摸清学生心理做好角色转换

  • 投稿狸发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196次
  • 评分4
  • 55
  • 0

钟海清

(广东省化州市良光中学525100)

【摘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会出现多方面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做好角色转换,当好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生活的指导者”、“心理治疗师”的角色,就能实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摸清;心理;做好;角色

“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是新课标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共同理念。也就是说,班主任肩负着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责任。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双向的协同互动过程,其成效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让互动双方主动、积极和创造性地进行,班主任不仅要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摸清学生心理,做好角色转换。

摸清学生心理,教育活动才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教育才能收到实效。由于现代社会资信发达,各种不健康思想、非主流观念无孔不入,传统思想、正统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以前相比,今天的初中生成熟早,自主性更强,出现心理问题、行为偏差的现象更普遍,也更复杂。摸清学生心理,找到问题根源,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困难产生焦虑

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确定教学目标,以关注过程而非结果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个体差异的发展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来改变一贯以来唯分数论的传统评价方式。虽然实施好几年了,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唯分数论的现状。教师仍在为分数苦教,学生仍在为分数苦学。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明知“此路不通”,却在老师、家长的鞭策下“背水作战”,百般无奈地啃着枯燥无味的方程式、读着不知所云的英语句子、写着连自己也看不明白的作文,每次考试换来的只是老师的白眼、同学的讥讽和家长的失望。高标准的要求与自我实际情况矛盾尖锐的学生便产生极大的焦虑。他们怕考试,怕考试后老师的训斥、同学的目光和家长的眼神。久而久之,他们的焦虑就会变成沉重的精神负担,造成情绪的失控。

二、在渴望关爱和独立自由的矛盾中彷徨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总是期望自己在家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可是由于他们表现得不够优秀而往往被教师疏忽,遭家人冷待,成了被遗忘角落的常客,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随着心智的逐渐成熟,他们有了自己的主见,叛逆意识增强,于是不再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不愿再受家长和老师的管束。而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更多的关注,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另类的装扮,搞恶作剧,甚至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混在一起等。

三、选择造成的心理冲突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最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开始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要自己作出选择。后进生要作的选择就更多:想有好成绩,又不想勤奋学习,想下决心勤奋学习,又耐不住寂寞;想独立自由,又担心行差踏错,想表现自己,又在乎同伴的看法;想拥有纯真的友谊,又怕同伴不接受自己……青春期的学生就是一个矛盾的多面体,面对各种诱惑要作出艰难选择,心理必然会彷徨无奈,产生各种矛盾冲突。

初中生这些心理表现和心理问题,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产物。这个由依赖父母到要求独立,由信赖老师到自主意识增强的过渡期或心理断奶期所出现的心理表现和心理问题,对健全人格的养成和自我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从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积极主动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能力的发展。这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当代中学生成熟早,自主意识强,单纯的管理型的育人方式难以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要实现新课标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育人目标,班主任在担当好班级管理这角色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做好角色转换,当好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心理治疗师”等角色。

(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中指出,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了这种关系,师生的情感关系融洽了,教师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才能与学生进行平等、双向的沟通,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对话,引导学生倾听、分享、感悟各种不同的见解,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活动表达不同意见,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作为班主任,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尽管初中生的个性特征不一,心理状态各异,但是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是班主任的爱。特别是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同样需要老师的爱。如果他们得不到爱,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学生一旦认为你是他可以信赖的朋友,他有快乐会找你分享,有痛苦、烦恼会找你倾诉。这样,“双边双向的协同互动过程”就能顺利进行,就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给以及时的疏导和指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任务中的“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的目标就能顺利实现。

每个学生的心事、烦恼等属个人隐私,一般不愿意明示于人,但对知心朋友却例外。学生找老师倾诉,就是把老师当做知心朋友。老师也要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乐于倾听他们的诉说,设身处地为他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这种诚信的互动机制一旦建立起来,师生关系就会十分融洽,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就能顺利进行。

(二)做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

初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虽然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可塑性大,但是他们各方面都不够成熟,缺乏知识和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遇到困难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班主任中要做好“指导”工作,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倾向和不良行为,使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指出,“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其核心思想和理念“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有困惑、有困难或出现偏差时,班主任就要及时指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比如对容易冲动的学生,要让他明白冲动的危害,引导他理性地处理问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有不健康思想观念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提高品德修养;对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要给以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多给以表扬和鼓励,多给他能够体验到成功快乐的机会……

初中学生处于心理情绪极不稳定的特殊时期,要确保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就要全方位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当好指导者的角色。

(三)做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师。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平等对话,能让学生打开心窗,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学生心灵的慰藉;做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能给困惑中的学生拨开迷雾,给困难中的学生指出走出困境的途径,给思想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但是,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则要通过心理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还得当好心理治疗师的角色。

“心病还得心药治”,要治好学生的心理毛病,要在摸清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分析,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明白学生的真正需求,作“对症下药”的治疗。比如不爱学习的学生,你劝他学习,他往往借口学不懂,不想学。其实不是不想学,只不过是活泼好动耐不住寂寞,怕苦怕累缺乏恒心。这类学生不缺聪明才智,缺的是成才所必需的意志和毅力。对这类学生的矫治,就要从鼓励他们认识自己的性格弱点入手,磨练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毅力。

心理治疗过程是长期而曲折的过程,要当好“治疗师”这一角色,班主任除了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外,还要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医者的父母心。

初中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复杂而多样。班主任工作繁琐而艰难,但只要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原则,以足够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去摸清学生心理,与时俱进地做好角色转换,当好相应的角色,就能实现“为了学生的发展”与“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