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生物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例谈生物试卷讲评课中学案应用策略

  • 投稿答完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21次
  • 评分4
  • 49
  • 0
  摘 要 试卷讲评课,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梳理知识,提升解题的能力和技巧,是知识落实的重要课堂组织形式。运用导学案进行试卷讲评,更能有效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梳理核心知识点,呈现题型变式,拓展学生思维。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生物试卷讲评课中运用导学案的四种组织形式。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导学案 试卷讲评课 知识落实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试卷讲评课是在学生练习或者测试之后,师生共同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的一种课型。通过有效的试卷讲评,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在知识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导学案这样一种新的试卷讲评组织形式,该形式思路清晰,形式新颖,更能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1 试卷讲评课的授课目标
  1.1 纠正错误,分析得失
  纠正错误是试卷讲评的最基本的一个目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在知识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答题规范性等方面会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并纠正这些错误,避免以后重蹈覆辙。
  【例1】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需要储备大量的ATP
  B. 黑暗条件下,细胞溶胶可以产生ATP
  C. 糖类氧化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和ATP
  D. ATP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放能反应相关联
  该题目正确答案为B,但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很低。错选为其他几个选项说明有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不清或理解错误。在讲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如下内容:细胞内ATP不可以大量储备;ATP只是物质不是能量;ATP水解本身是放能,但往往与其他吸能反应相联系。只有纠正了学生解题时的理解和知识点上的错误,才能让学生在失分之后有所收获。
  1.2 梳理知识,明确细节
  生物试卷的信息量大,知识点繁杂。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理清每一个题目中的知识点细节是试卷讲评课的又一重要目标。
  【例2】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膜都含有脂质、蛋白质
  B. 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酸分子不完全相同,蛋白质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C.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及叶绿体基质都能生成ATP
  D. 蓝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该题目正确答案为C,但学生容易错答为B或D。所以,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挖掘出B中的知识细节: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酸分子不完全相同,是由于核DNA相同,但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mRNA不完全相同,导致蛋白质分子也不完全相同。教师在讲评D选项时,可引导学生总结出各种生物的具体的遗传物质类型,并注意有针对性的梳理出相应知识点,点睛知识细节。
  1.3 总结方法,提升技巧
  试卷讲评的更高一级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纠正错误、梳理知识的同时总结出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审题、读图、规范作答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例3】 图1为某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光照条件下,测得的CO2浓度与氧气释放量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影响OA段长度的环境因素有 (至少答两点)。
  (2) 不同植物在相同条件下OA段长度不同,根本原因是 。
  (3) 图1中曲线超过D点后变平的原因是受到
  制约。
  解答该类题目,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点,但得分往往很低,原因是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性比较弱。在第(1)小题中往往没有关注到“环境”,所以会误把呼吸酶活性作为一个因素;第(2)小题中将“根本原因”误答为呼吸酶数量;第(3)小题审题不到位,忽略光强、温度均已最适宜。所以教师讲评试卷时,不光要讲知识,更要注重解题方法的总结和解题技巧的分析,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大收获。
  2 用导学案组织试卷讲评课
  2.1 分解设问,运用导学案梳理解题思路
  有些题目的综合性很强,难度很高,导致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无法准确的把握题目,无法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对于这样的题目,在讲评之前,教师可以将其解题思路分解,化解为几个有层递关系的小问题呈现在导学案中,让学生依次对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后,学生对原题目就可以建立起一条清晰的解题思路。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解决试卷上的错题,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一步一步化解题目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学生在解答例2这种光合作用的题目时往往无法理清解题的思路,所以这个题目的出错率很高。
  【例4】 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B.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等量
  C. 若光照时间相同,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D. 若光照时间相同,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与30℃相等
  该题学生常常误选为B,教师在讲评该试题的时候可以将该题目分解,在导学案中设计如下的几个问题:
  (1) 光下CO2的吸收量代表 速率,黑暗下CO2的释放量代表 速率;所以两曲线的交点的含义是 ,即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速率的 倍。
  (2) 植物单位时间积累的有机物即为 速率,而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量等于 。
  (3) 植物积累有机物越多,对生长越有利,那么生长最有利的温度是 。   当教师把上述题目化解为这三个小问题后,学生慢慢理清解题的思路,并且深刻地理解了真光合、净光合、制造有机物、积累有机物以及与生长的关系。
  2.2 迁移对照,运用导学案拓展学生思维
  试卷中的题目在考查知识点的时候题型一般比较单一,所以学生在理解了相应题目之后常常还会出现同一背景下不同知识点的错误,或是同一知识点在不同题目背景下的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导学案将相关知识迁移进来,与试卷中题目进行对照,该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理解试卷题目的同时得到思维的拓展。
  【例5】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3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 图中a线段表示 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此时Na+ (内、外)流。
  (2) a到b过程表示 过程,该过程中的离子变化是 ;
  (3) 曲线的下降支表示 过程,该过程中的离子变化是 。
  教师在讲评这一题目的时候,涉及到了动作电位的产生中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三个变化过程,学生在学习了该过程后,只是理解了神经细胞上某一点的动作电位产生,但是对整个膜上电位的传导并没有理解,而传导中也有一个曲线与该题十分相似的图,是学生解题过程中十分容易错的。所以教师可在导学案中设置例6题目进行拓展。
  【例6】 图4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
  B. 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由于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膜外钠离子大量涌入膜内
  C. 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 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该例中曲线与动作电位产生曲线十分相似,学生容易错选为A,所以在导学案中设置该题以后,学生对比上述两题后,就可以真正理解电位从一点的产生到整个膜上各点间的传导的区别和相关性,在以后的解题中不容易再犯错误。
  2.3 呈现错例,运用导学案纠正典型错误
  在试卷中,学生常出现的错误除了知识性的错误之外,还有很多是由于书写不规范、答题不到位等问题造成的。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很空洞的讲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所以为了避免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再次发生,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一些常见的错误答呈现在导学案中,然后引导学生共同对典型错例进行分析。
  2.4 整合归一,运用导学案归纳常见考点
  导学案在讲评试卷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可以将分布在同一张试卷中不同题目里涉及的考点归纳到一起,学生通过导学案对知识的完整体系可以有更深刻的认识,便于对基础的夯实。例如,在同一张试卷中可能在多个题目中涉及到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饱和点的移动、真光合和净光合曲线、还有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和线粒体间的气体交换等问题,教师就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如下的内容,将这些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知识点归纳:
  ① 影响机理:影响光合作用的 阶段,制约 的产生,进而制约碳反应。
  ② 曲线(图5)及含义:
  O点: 。
  P点:代表光补偿点,在该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 。
  Q点:代表光饱和点,在大于该点光照强度后,光合作用速率受 等制约不再增大。
  Ⅰ值: 。
  Ⅱ值: 。
  ③ 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气体交换:
  图6中a、c、f表示氧气,b、d、e表示二氧化碳。
  曲线中各点与右图的气体交换对应关系为:
  O点: ;P点: 。
  O~P: ;超过P点: 。
  ④ 光饱和点和补偿点的移动:
  a适当升高温度(光合、呼吸酶活性均提高):P点
  ;Q点 。
  b适当升高CO2浓度:P点 ;
  Q点 。
  c减少镁元素供应:P点 ;
  Q点 。
  d阳生植物换作阴生植物:P点 ;
  Q点 。
  所以,教师在试卷讲评课中引入导学案,可以给讲评输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在理解旧知识的同时收获更多新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