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二年级写入记事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 投稿熊伟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48次
  • 评分4
  • 42
  • 0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001) 汪 敏

写人记事类课文主要通过现实中的人物、事情来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以表达主题,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这类文章在上下两册都主要集中在第六单元。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总体要求——培养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以及淮师一附小关于写人记事类课文教学研究——知事、识人、品词、明理的教用结构,我对这两个单元的教材进行了分析、探索,对教学方法做了初步的梳理、归纳。

一、围绕课题理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每篇课文都有其内在的思路,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最后结果怎样等。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文章的条理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要求还为时过早。如何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在头脑中对故事有个整体印象呢?我觉得,课题可以成为我们的切入点。通过审题、释题,扩充课题来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低年级教材中,课文内容相对短小,课题大多已凝练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只需根据具体篇目在课题中填入或人物、或起因、或经过、或结果等,作者的思路、故事的主要内容即呼之欲出。如《梅兰芳学艺》课题中的人物、事件已经很清楚,我们只需稍作点拨——“艺”是什么?梅兰芳怎样学艺的?结果如何?课文的思路和主要内容就呼之欲出了。

二、找准文眼设问题

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我们称之为“文眼”。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抓住它切入课文教学,就能有效地牵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它为切入口,就能窥见全文的主旨,带动学生对全文进行理解。“文眼”在课文中出现的位置不唯一,有时在课题,有时在篇首,有时在篇中,有时也在篇尾。二年级教材中写人记事的几篇课文的“文眼”皆很明显,《梅兰芳学艺》在篇尾——“勤学苦练”;《大禹治水》在课题——“治水”;《孔繁森》在篇首——“优秀”;《木兰从军》亦在篇首——“女英雄”。抓住“文眼”进行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文眼”、找到“文眼”。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对课文的重点、难点也能准确把握。

我校一直提倡课文教学要有“大问题”意识,这“大问题”即为提纲挈领的核心问题。在二年级的写人记事类课文教学单元中,我们就可以在找准“文眼”的基础上,创设“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如《梅兰芳学艺》——梅兰芳的怎样勤学苦练的?《大禹治水》——大禹怎样治水?《孔繁森》——课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木兰从军》——为什么称花木兰为女英雄?

三、充分阅读品词句

低年级是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教师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要更多地通过听读来让学生理解内容,而不是主要靠讲解来理解内容。对于课文中关键词句的品析、理解,我们的主要途径是出声的朗读,在读中品词析句。当然,在读中还要善于选择训练的切入点。

其一,表达准确的词句。如《大禹治水》第二段:“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决心”换成“打算”如何?通过对比阅读,联系前文老百姓无家可归以及后文禹吃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学生就能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

其二,表意关键的词句。《孔繁森》一课中:“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请求”“恳求”两个词语在这段话中一前一后出现,再现了孔繁森坚决要求献血的过程,那份坚决隐含在这两个词语中。学生的心思虽然稚嫩,但也细腻,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就能感受到词语运用的细微差别,从而切实感悟人物形象。

《沉香救母》中:“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你的印象中,“寒冬腊月”“盛夏酷暑”分别是什么时候,你是如何度过的?沉香呢?

其三,在读中积累运用。如《梅兰芳学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句中“紧盯、注视”两词本身没有难度,但是放到这一语境中就不一样了。鸽子、鱼儿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两者位置均在不断变换,加上“常常”是指非一次而为,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一句中还有并列关联词的运用“或者”,课文中还有“经过……终于……”的条件关联词,这些都可以指导学生积累。

四、整合板书再提升

课文有“文眼”,而板书则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眼”。它或概括课文内容,体现教学目标,或归纳文章中心,强化思想教育,或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等。在我校语文教学研究课上,除上述功能外,板书还有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呈现功能。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每一篇课文我都精心设计了板书,从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课堂最后,通过对板书内容的整合,还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