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生命留下痕迹——《贝壳》说课稿

  • 投稿织锦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748次
  • 评分4
  • 23
  • 0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中学 陈慧琴

【摘要】文章是席慕蓉散文《贝壳》的说课稿,重点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解说本文的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策略设计,以期有效指导文章的实际教学,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贝壳;文本解读;说课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106-02

《贝壳》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短文两篇》中的一篇,这一单元以抒发人生感悟为主题,其学习要求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贝壳》是一篇托物抒怀的散文,作者席慕蓉作为女性作家,写了一系列极为精致、极蕴内涵的小品,《贝壳》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海边的贝壳是文人墨客们经常涉笔的爱物,他们多赞其经风着浪、百磨不衰的阳刚之气。席慕蓉却用她女性的敏感与纤细,借助一枚小小的贝壳,演绎出了她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本文前半部分写贝壳的特性:一枚小小的贝壳,却“非常坚硬和精致”,这样精致的居所竟是海贝那脆弱而短暂的生命所留下的“生命的痕迹”。文章后半部分在此基础上托物抒怀,作者由自然界的贝壳联想到人类:人在世上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比海贝更长、更多,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尽力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从而也能给世间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全文表明了一种执著、认真、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根据以上对文本的解读,笔者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解说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笔者从以下三个维度拟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重点词句。

2.通过朗读,领悟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感悟“生命的意义”。学习作者从生活细微的事情中做到“以小见大”,去感受、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细微处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难点是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由一个具体细小的事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法。

二、说教法学法

1.朗读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大胆发言。

3.比较法:通过比较分析,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语文学习的思路。

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

三、说教学过程

1.欣赏美图,初识贝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借助多媒体,出示几张不同形态、颜色的贝壳照片,吸引学生的眼球。接着让学生自由地谈谈自己欣赏贝壳图片后有什么感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

2.品读词句,体会情感。这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既是指导学生朗诵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的经典之作。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朗读的训练。但是,有感情地朗读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以达到。因此,需要教师示范朗读,或借助相关音频资源指导学生诵读。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结合下列问题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文章第二段抓住贝壳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描写中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自主阅读,划记关键语句,然后在全班交流,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引导学生抓住贝壳“坚硬和精致”的特点,把握作者“欣赏和赞叹”的感情,并了解本段的写作意图:为下文托物寓意、揭示哲理作铺垫。

(2)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让学生自由朗读第3至6自然段,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集中展示时,引导学生抓住“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精致”、“仔细”等重点语句来理解作者所想到的关于贝壳生命意义的思考。作者由生活中的一件细小的事物,以小见大,从而更进一步想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想到自己的生命意义的时候,运用了两个反问句。从两个反问句中作者的情感逐层递进,决心要实现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在感受作者情感之时,也能明白其“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合作交流,深入探究。本文由“一枚小小的贝壳”展开联想,和《蝉》一文一样,也是托物寓意,表达作者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思考。要求学生再次品读第3至6自然段,找出文中揭示“生命意义”的语句,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师生之间共同探讨。探讨的结果如下:“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人的生命与贝壳相比可谓占了太多的优势,怎样对待生命,引发作者的思考。在她看来,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努力彰显生命的价值,让后人为自己的执着、努力而感动。

4.拓展延伸,能力提升。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教师链接几幅图片,让学生结合人物图片体会“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一句中重点词语“固执”、“简单”的含义,说说一个人怎样才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一句的含义:“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再引导学生结合下列链接的图片合作探索:

图片一:榜样的引路人——雷锋

“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图片二:“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威胁,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毅然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只身回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图片三:“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为了治理沙丘,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年轻的焦裕禄身患绝症也不吭一声,时刻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同群众一道日夜奋战在治理沙丘的堤坝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正是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这是人们对他的赞誉,人民永远怀念他。

图片四:优秀潜水员——官东

在“东方之星”翻沉之后的救援战斗中,官东不顾个人安危,连续水下作战好几个小时,奇迹般地救出了65岁的老人杜红美和21岁的船员陈书涵。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一壮举充分诠释了大灾面前有大爱的内涵。

学生通过合作研讨,明白:一个人要“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要有“一颗固执又简单的心”,即执着而单纯,珍爱生命,努力创造,最大限度地发掘生命的价值。

5.课堂练笔,个性感悟。根据学生展示的内容,结合《蝉》一文的学习,进行课堂练笔。从蝉短暂的鸣叫中,从贝壳美丽的花纹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力量。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度过宝贵的生命,如何让生命绽放璀璨的光彩是值得每一个成长中的人思考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蝉》和《贝壳》两篇短文写下自己的人生感悟。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的设计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让学生一目了然。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