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多媒体技术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 投稿老鱼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22次
  • 评分4
  • 84
  • 0

朱淀

(宜宾市六中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初中语文;具体运用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he current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Zhu Dian

【Abstract】"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clearly pointed out: Chinese course should cultivate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the students love the motherland language, guiding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use the motherland language, enrich language accumulation, cultivate language sense, development thinking, make them have to adapt to the actual need to read and write ability, reading ability, writing ability,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Chinese course also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moral accomplishment and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so that they gradually form good personality and sound personality,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beauty.

【Key words】Multimedia technology;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he specific use

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总会带动各方面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亦是如此,教育方式的改变使得我国的教育质量不断上升,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就以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多媒体技术渐渐被许多的初中语文教师接受,因其具有许多优势而受到老师以及学生们的喜爱。不可否认,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是一个智慧的选择,它不仅能够使得课堂形式相对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帮助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利用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以帮助教师解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1. 多媒体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平时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既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富有文采,语言要经过千锤百炼,又要求在思想内容上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这就要求学生除去要掌握好课堂所学知识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课外知识的积累。但学生走出课堂,接近社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毕竟是较少的,这已经成为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如何解决呢?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失为一条较为可行的途径。

1.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本学期的一次作文课上,笔者为学生出示一个较为严肃的作文话题:为人处世的方式。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这个话题可能显得有些大而空,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不感到这个话题难写,觉得有话可说,是一个问题。笔者在引导学生开启思路的时候,精心设计一个多媒体课件,课件由6组画面组成。

【第一组】在马路的边上有一棵生长茂盛的大树,但这棵树是有毒的,人畜触及即会中毒。

【第二组】第一种人从马路上经过,唯恐自己中毒,小心翼翼地从树边绕过。

【第三组】第二种人从路上经过,看到有毒的树木,唯恐它会伤害到他人,写一纸条:“此树有毒,行人小心。”

【第四组】第三种人路过,看到有毒的树,唯恐别人不识此树而中毒,回家取来斧子,把树砍掉并埋入土里。

【第五组】第四种人经过,看到树后,伤感地说:“树虽然有毒,但它也是一个生命,我把它移走吧。”他便把树移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第六组】第五种人发现有毒的树,停了下来,仔细对这种树进行研究,提炼它的毒素,配以其他中药材,制成一种良药,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学生对这几幅画面看得津津有味,画面播放完了,学生的思路也被打开了,纷纷思索自己是上面5种人中的哪一种。第一种人可能封闭性较强;第二种人比较安于现状;第三种人在生活中敢做敢为;第四种人则心地善良,多愁善感;第五种人则善于在逆境中看到希望,他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最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顺利完成此次作文。

1.2巧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完成构思

作文的构思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中心的确定、结构的布局、详略的安排,在写作前应有个构思。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如教学作文《秋天的田野》时,笔者根据农村的特点制作4张图片:图一是玉米地里一片丰收景象;图二是山坡上柿子树上如灯笼般的累累硕果;图三是一片火红的山楂;图四是一位满面含笑的老农在凝望田野。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学生很快就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描绘出秋天田野丰收的景象,并紧扣住人们喜悦的心情。总之,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进行作文教学,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激发情趣,寓教于乐,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通过多媒体促进学生对于名著的学习

课外读物尤其是整部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有较丰富的生活场景、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在阅读时要调动各种思维活动,尤其是想象和联系。因此,文学作品的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为了加强对于名著的学习,利用阅读课课堂让学生阅读名著。如《童年》是一部外国小说,而且涉及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久远,再加上人物众多,外国人名又比较复杂,因此有些学生对人物始终把握不好。后来发展到一到看《童年》的阅读课,少数学生就打瞌睡。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师从网上下载《童年》的电影,在阅读课上播放,因为是看电影,人物是鲜活的,场面是逼真的,学生的兴趣也就提高了。两堂课下来,他们把握了《童年》中的人物,这时再让他们回头去看小说,就不会感到无趣而打瞌睡了。

3. 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

生创造能力

创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呆板、单调的学习途径,会大大束缚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所以应努力改善学生的学知途径。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这样能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路径,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能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样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更牢固,又可以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自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 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

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积累和运用信息,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可以有选择地搜集阅读大量信息,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协作学习。这样学生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够增加思维的广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能力。

5. 几点反思

5.1多媒体语文教学是否实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不断变化的流程。即使再仔细周到的备课,也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教学是艺术,是体现教学机智的艺术。课堂上每位语文教师都不可能把事先准备好的教案“照本宣科”式地“报告”给学生。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而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也只能是一种“预案”,不可能在每堂课都一成不变。况且正处在课改大背景下,提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质疑问难,教师不可能完全预测每个学生的思维走向。现实的教学情形往往使人陷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课件上准备的东西有时却派不上用场,课件上没有的东西需要教师凭教学积累的经验对学生循循善诱。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是否可以远离这种尴尬呢?

5.2多媒体语文教学能否替代学生的语言训练

真正的语文课一定要把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运用放在首位,因为文章中所有的信息内涵、情感思想都是以语言为依托传递出来的,所以教学实践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偏废这一本体。为什么在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但过后却犹如过眼烟云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忽略了语言训练这一本体。课件中展示的画面无论如何优美,最后还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影视语言到任何时候都无法替代文字语言。笔者认为,借助影视画面展现给学生的只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而对于“怎么写”则很难触及。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就需回归文本,研究语言,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来表情达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