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给古文“添盐加醋”

  • 投稿heal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84次
  • 评分4
  • 26
  • 0

余杜宏

高中古文,广义上讲,是指古诗词和文言文,而这些都是学生和老师最感头痛的地方。一方面是因为古文难懂,文言词语多,不好理解,学生们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学习古文没有多大用处。但在当前考试制度下,不学习古文,就难以逾越古文阅读这道鸿沟,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笔者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古文素养培养方面略谈几点陋见,以求共勉。

一、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摆正古文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让古文逐渐“正”起来

学生普遍认为现在已经是畅用白话文的时代,古文已远离了现代社会,“歪歪斜斜”地横亘在自己面前,俨然成了拦路虎、绊脚石,学习古文毫无用处。这显然是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没有意识到古文素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新课程标准提出,“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着重理解其思想内涵,领略其艺术特色”。这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对高中古文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当今古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作为教育者,应着眼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长远发展,让学生明白古文并不是时代的赘物,而恰恰是这个时代所必需的“甘霖”。实用、功利有时遮蔽了现代人的视野,荒芜了精神家园,而古文恰似历史长河中的涓涓细流,从古至今,不曾干涸,滋养着师生的精神家园。

二、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培养策略,让古文逐渐“美”起来

古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工程,想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无异于痴人说梦。有的教师出于教学成绩的考虑,只临场教会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并不断地强化。在短期内,或许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只会慢慢消磨学生对古文的那一点点热情和信心,只会让古文离学生和实际越来越远,让“美在其中”的古文成了鸡肋。殊不知,中国古代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它在不断地浸淫着每一个人的骨髓。如果古文教学越来越功利化,就会造成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断层。古文是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不仅仅停留在书页的表面,更应该让师生“想说爱她亲近她。”急功近利导致“毁人不倦”,循序渐进才是王道。古文的“美”,美在语言、美在思想内容、美在形式、美在节奏,从教者只有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不断地挖掘出古文之美,悦学生之身心,动学生之性情,调学生之情绪,让学生能够对古文持续保持热情。

三、立足课本,拓展课外,加强资料助推,让古文逐渐“亮”起来

课本是古文素养培养的基本阵地,对于入选课本中的那些经典文章,从教育要让学生做到精读赏析,在字词句式、艺术手法、思想内容方面,练好基本功,巩固学生学习古文的基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让整个课堂“沸腾”起来,要搅动古文教学之下沉闷的空气,要带动学生手、耳、脑的活动,把古文教活,把古文与现实的距离拉近。然而,仅靠课本阵地打仗显然是不能胜利的,还要把触角伸到课外,加强资料助推,经典古文浩如烟海,教师要精心选择,以资料卡片的形式、以导学案的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组织教学语言的时候,切忌生硬,切忌“掉书袋”,要将当前汉语的热度融入到枯燥的古文之中,要让古文有“现代味”,力求文体、内容、语言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古文并不意味着穷酸迂腐,也并不代表着它是一朵“奇葩”,只有揭开它厚重的外衣,才能让它逐渐“亮”起来。

四、采取多种方式反馈检测,让古文逐渐“动”起来

古文素养培养既然是一项长期工程,教师就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有效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古文学习不能停留在一节课、一个学期,它可以迁移、可以动起来,通过设问、出专题、演讲、朗诵、背诵、搜集资料、讨论、组合试卷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和了解。

学习古文,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古文素养,重塑人文精神,教师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坚信,有付出,努力了,坚持了,就一定会迎来“山花绽放”的那一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师者要甘为水源,为学生源源不断地提供甘洌清泉,这样古文才会“正”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动”起来。

(余杜宏 重庆市奉节县永安中学 4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