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补习语法知识,扫清高中语文学习的障碍

  • 投稿戒了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90次
  • 评分4
  • 95
  • 0

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感到语文学习越来越吃力,语文成绩比初中下滑了;语文老师感慨学生的语文素养比较差,现在的高中学生有的连动词、名词、形容词都弄不清楚,可见他们的语文素养达不到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这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带来了困难。大家都知道高中的语文教学比初中的难度更高,内容更丰富,要求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比如语法知识方面,高中的语文教学是比较重视的,在分析文段的层次、辨析病句、学习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方面往往用到语法知识。由于近年来中考不涉及语法知识,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淡化甚至不教语法知识。因而初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够顺畅地衔接,从而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高中语文教师有义务和有责任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语文的衔接,帮助学生扫除语法知识残缺的障碍。在高一初期给学生系统地补习一些语法知识,并且联系高中语文学习的现状,讲练结合,总结规律,在以后的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巩固,逐步达到高考的目标要求。

一、复习语文基础语法知识

(一)复习现代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基本知识,知道它们的语法性质作用。难点是区分名词和动词,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和形容词。这些知识在辨析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要用到。

(二)复习现代汉语短语的基本知识、结构特点,学会辨别各类短语。如调查研究(并列短语)、突然听到(偏正短语)、蓝色天空(偏正短语)、人声鼎沸(主谓短语)、相信自己(动宾短语)、富得冒油(动补短语),这些知识在辨析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要用到。

(三)复习现代汉语单句成分的划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的构成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定+主+状+谓+补+定+宾+补

例如:(寂寞的)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状+动+补)

主语 谓语 宾语

二、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与以及现代汉语中词的用法的联系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词的用法相比较明显不同,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一)文言文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明确概念:

“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的。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直接作状语,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能作状语,在句子中起修饰作用。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这里的“日”,作每天讲,是表示时间频率的,做句子的状语。

2.名词用作动词

告诉学生两个概念。①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如打、哭、走、灭亡、建造等。要区分动词与名词的不同。②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作动词。

如:“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这里的“蹄”本来是名词,动物的蹄子,这里是驴子“用蹄子踢”,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是名词直接作动词“游泳”。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样”。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本是王侯的意思,这里是“让……称王”,很明显有“使宾语怎样”的意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把宾语怎么样、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本是名词“客人”,这里是“把……当作宾客”,即认为“其父”是宾客。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有时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入”本是动词“出去,进来”,这里是“产出、收入的物产”,作名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是动词作使动用法,“活之”译为“救活他”。

(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的词语。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锐”本是形容词,即坚硬的,锐利的,这里活用为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利的兵器”,“披坚”是“披着坚硬的铠甲”;“执锐”“是拿着锐利的兵器”。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本是形容词“尽”,还有“山穷水尽”;这里是动词“走尽”。

3.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绿”本是形容词词“绿色”,这里译为“使……变绿”。

4.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小”是作动词,带了宾语,“小天下”是“认为天下小”,又是意动用法。

三、利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分析病句病因

高中阶段的病句与语法有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掌握好句子的语法结构规律,对辨析和修改病句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弄清它的结构,理解它的主要意思,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成分搭配有没有毛病。

例如:

1.“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压缩句子主干是“母牛被流传”,显然主语跟谓语不搭配,流传的是母牛的故事。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这句话的主干是“他参与责任”显然缺少宾语,所以要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这句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后半句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四、利用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结构知识,分析文言倒装句式,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字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补〉+定+宾+补

但在文言文里,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前后颠倒),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余欺”就是“欺骗我”。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带什么)”。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何陋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项羽本纪》)“一以当十”就是“以一当十”。

(二)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于虎(比虎)”是置于动词(猛)之后作补语的介词结构。

(四)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定语用于修饰名词或代词,一般是放在名词或代词前面,而古典文学定语后置的现象很普遍。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上句话用“之”来使定语后置,即“高高的庙堂”,“遥远的江湖”。

总之,初高中的语文教学衔接是一个庞杂、系统的教学工程,它包括教材体例、知识层次、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心理适应等方面。笔者仅仅从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语法知识能力的渗透贯通这一块来说说自己的粗浅看法,算是抛砖引玉吧。

(吴培金 宿迁市马陵中学 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