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变色龙》主人公的人物特点

  • 投稿马遥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067次
  • 评分4
  • 70
  • 0

◎孔祥社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个性丰满: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是典型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走狗;小市民赫留金粗鄙庸俗、软弱愚昧、曲意奉承,是社会底层人物奴性十足的代表;看热闹的观众迎合强者、缺乏正义、随风而倒,是当时社会人们普遍心态的折射。

这篇初中阶段的传统篇目,大家都很熟悉,在教学这篇文章时,笔者觉得引导学生把握主人公的人物特点尤为关键。

一、图片展示,激发兴趣,揭示新课

首先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蜥蜴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动物的名称,并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图片展示的是蜥蜴,也能从不同角度给出判定的理由,说出蜥蜴的特点是善于变色。这样安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揭示课题做好了准备。

接着,笔者对学生说,俄国作家契诃夫也写了一条“变色龙”,他的名字很有趣,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学生上黑板写出“奥楚蔑洛夫”,笔者告诉全班同学“奥楚蔑洛夫”在俄文里是“疯癫”的意思,这个人也会“变色”,像图片上的“变色龙”一样。于是,图片与课文联系起来,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引出新课,加上主人公有趣的名字,再次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表情朗读,把握情节,熟悉人物

表情朗读也叫做“美读”、“朗诵”或者“吟读”。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教育论集》)。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一般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关注这一点是学好小说的关键。因此,指导学生正确地表情朗读时,笔者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具体的表现手法,尤其关注警官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的六次反复,而且这六次态度反复主要是通过对话来体现的。大家在朗读时要维妙维肖地表现出警官说话的语气,从他反复无常的话语中体会他善于不断“变色”的特点。

朗读环节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把握关键信息,熟悉人物、熟悉情节,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人物特点。

比如,奥楚蔑洛夫对狗的第一次态度,关键的一句是:“把它弄死好了。”这句话一下子将他要显示自己威风的心态暴露无遗。紧接着他继续表态:“不错”、“绝不轻易放过”、“好好地教训他一顿”、“马上去办,别拖”等一系列“官腔”话语,更是将他不可一世的丑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语速、情感,才能读出人物的嚣张跋扈。

再比如,第十自然段开头一句话:“席加洛夫将军?”这不是一句普通的问句,而是他听说可能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内心产生恐惧不安所发出的声音。因此,在读的时候,要读出他的恐慌、狼狈、不知所措的窘态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下面一系列的话语、动作所表达出他的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特点。

三、分析情节,抓住细节,体会变色

小说中关于狗咬人的情节,本是街头巷尾平常的小事,但奥楚蔑洛夫却把它看作一件大事。在分析情节时,要学生注意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过程,要注意他定案的关键依据是什么,并将六次“变色”进行对比归纳,这样就能够清晰地体会到主人公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细节描写可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这篇小说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对于人物特点的揭示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比如,笔者在教学时告诉学生,蜥蜴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其表皮下多种色素块会随时变色,那么,奥楚蔑洛夫又借助什么道具来完成他的变色呢?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军大衣。笔者让学生从文章画出有关“军大衣”的描写语句,并仔细读一读,体会一下“军大衣”这一细节对表现人物特点起到什么作用。经过集体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出:“军大衣”既是奥楚蔑洛夫沙皇警官身份的标志,是其掩饰窘态和内心恐慌的工具,也是其开始变色的预兆。学生在欣赏人物“一脱一穿一裹”的“精彩”表演时,加深了对这件“军大衣”所代表的特殊身份的思考,上升到对这件道具所承载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四、变与不变,原因探究,联系社会

特定的社会环境是主人公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他的思想、情感、行为和作风。要想弄明白小说主人公的变与不变,探究这种变与不变的原因,就必须引导学生紧紧联系沙皇统治时期的社会实际来分析。

比如,笔者问学生:这篇小说中的奥楚蔑洛夫确实善变,他为什么这么善变呢?学生的回答多数停留在人物本身,想到社会原因的比较少。这时,笔者要学生再次将思维转到小说的作者和主人公所处的时代来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想到社会环境是决定他善变本质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找到了他身上有一样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多变的态度,不变的性格。

可见,作者用“变”中“不变”的方法来写人,用一个“变”字作为明线来贯穿全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情节发展的六个环节上配上主人公六次态度变化,隐含他不变的本质作为暗线,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特点,让读者在回味时,感悟到沙皇时代的黑暗、无聊、腐败,体会到沙皇需要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一群忠实走狗来维护他的统治的现实。奥楚蔑洛夫“变”中“不变”这一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引领下,也就表现得相当到位了。

总之,《变色龙》这篇小说通过一个滑稽可笑的街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变色龙”的典型形象,对沙皇统治的大小官僚们的专横跋扈、欺压百姓、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丑恶行径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披露,同时也对普通百姓的愚昧软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可悲生活态度进行了批判。要学生把握这一核心思想,很有必要从不同层面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握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人物特点。

(孔祥社 江苏省泰州市苏陈中学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