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回归语文是“双主”课堂必经之路——从教学《春酒》说起

  • 投稿城市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19次
  • 评分4
  • 64
  • 0

张梦琳

“双主共学”卓越课堂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权利,也要尊重教师作为教学主导(组织、引导、发展)的权利。“双主共学”卓越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文本为载体,以小组为平台,从而实现师生以及生生对话交流,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目的。这是语文教学回归文本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双主共学”强调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新课标要求:在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与学习权力。所以,我们倡导并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互动,实现教师、学生、教材的对话与交流。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善于设计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作者与作品中人物鲜活的心灵。如此,则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更尊重了学生主体的情感,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意志,彰显了学生主体的个性,激发了学生主体的求知欲。

下面以《春酒》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双主共学”课堂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回归。

一、学习主体的回归:回归学生主体,尊重个性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容纳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在《我国的教学危机》中,华南师范大学的张华教授指出了我国教学过程中现存的教学危机——把学生当作整齐划一的产品来加工;把学生当作以奖励做诱因、以惩罚做威胁来训练的对象;把学生当作存储知识、信息、技能、规范的容器来对待;把学生当作有原罪的人来提防、控制、管理。所以,语文课堂更需要学生主体性的回归,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把语文课堂搭建成一个学生展示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在教学《春酒》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来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阅读活动一:识春酒——知文意。从“内容”、“母亲”、“童年”、“风俗”、“人情”等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自选一个话题,在百字以内进行课文概说。

阅读活动二:品春酒——知情意。请每个同学当一回美酒鉴赏家!在课文中分别划出关于母亲、童年、风俗人情的一些细节,品一品,这些细节好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好旁注。然后小组交流,并有情有味地读一读。每个小组选出首席代表,再与全班同学交流品读感受,另组同学评价或补充,要求采取这样的形式来表达:我尝到了一杯_的春酒,你看_页的“_”,这体现了(评析)_ 。

上述两个板块的活动,学生只有在充分熟悉文章的基础上,才能够概括文章,品味文章。有了充分的预习,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质疑,所以课堂上有了朗朗的读书声、大声的质疑声、热烈的讨论声。讨论的过程中,对于“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指甲缝的八宝酒了”的品析,当学生认为“我看到了一个调皮、贪婪的小女孩”时,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与反驳,他们认为,不应该用“贪婪”这样的词语,因为文章是为了表现春酒的诱人和“我”童年生活的快乐。这样的一番争论,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体验的尊重,“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育氛围自然就营造出来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求我们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框,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师主导的回归:回归教师主导,引领正确方向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倡导多元化的解读更需要教师的介入与引导。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但是,没有教师的正确引领,课堂教学的深度、高度和方向性就有可能受到影响。

教师要做一名导演。课堂上教师是教的主导(导演),学生是学的主体(演员)。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对自己要进行的教学目标进行精心地思考和设置,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讲,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教学《春酒》之前,经过反复的品读和思考,笔者认为本文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文章的整体感受上,让学生认真品读全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学生在用心品读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感悟作者对母亲、家乡、风俗、人情的美好回忆,触发学生对母亲、家乡、本地风俗的感悟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对文本深入品味与解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琦君的其他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深入领会琦君作品的特色:母亲、佛心、乡愁。

教师还要做一名主持人。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创造性自学能力。课堂上,当学生品析句子“我端着,闻着”时,学生是这样来认识的:“我看到了一个爱酒的小女孩。”这是一位优秀的学生,然而,她的回答是“心灵式的”感悟,这样的分析不仅没有“语文味”,更没有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那么,怎样分析才有“语文味”呢?这时,语文老师就要担当起主持人的角色对他们进行这样的示范:“我端着,闻着”,两个“着”字连用,形象地描绘出“我”一边走路,一边闻酒的醇香,纯粹一副小馋猫的形象。再如,“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一个“捏”字,充分体现了“我”下意识中攥住杯子,担心酒被洒了。此细节可见春酒的醇香,而后面的一个“却”字,更充分地表现了“我”对酒杯里只剩一点点酒的惋惜之情。一个“捏”字,一个“却”字,充分体现了“我”童年时的活泼调皮。

三、师生合作的回归:回归师生合作,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教学沟通是通过师生合作实现的。在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师生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对话”活动,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因此,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教学活动更应注重师生互动下的动态生成,让和谐氛围下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教学形态的均衡发展。而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在倡导“双主共学”模式下的师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背景下,我们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教学《春酒》设计三个阅读活动:识春酒,知文意;品春酒,知情意;醉春酒,懂琦君。教学活动由前后连贯、循序递进的三个部分组成。

上述三个阅读活动,一方面强调了师生间动态信息的互动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教学互动、沟通、影响和补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系”。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互动,也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范围内,它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与学生平等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促使师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应,在互动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思想的火花。另一方面,也建立了学生间的互动式阅读交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划分学习小组,使学生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提出不同看法来刺激学生的反省思考。在互动质疑辨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澄清疑虑,逐渐完成阅读的生成性建构。当然,前提是我们要合理分组、合作学习,才能培养学生集体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还可以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

总之,构建“双主共学”而又有语文味的课堂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如果我们的课堂真正回归了教师教的主导、学生学的主体,回归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课堂实践,我们的课堂就是具有语文味的“双主”课堂。

(张梦琳 重庆市北碚田家炳中学 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