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此时无声胜有声——高效课堂下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 投稿西伯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268次
  • 评分4
  • 89
  • 0

赵小娟

其实课堂的“静”也不可忽视,更不可缺少,殊不知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的“静”不仅指无声的环境,也指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写作、聆听、思考、体悟的静的氛围。课堂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很多时间需要倾听和思考,很多时候需要判断、推理、比较、分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只有静,学生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同时,静能养性,静能生智。鉴于此,我尝试了如下做法:

一、课前的静心阅读

静心阅读需要安静的环境,但是打破安静氛围的往往是我们教师的絮叨,强调这注意那等等。试想,如果没有静悄悄的“自主学习”,哪儿来的“讨论交流”,那他们的“合作探究”,他们的“交流材料”,可能就只是身边的教辅资料,也就少有深入、独到的思考了。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公开课上,很多老师怕课堂太安静,怕课堂冷清,如果出现五分钟以上的沉默,就觉得惶恐不安。渐渐的,“静悄悄的课堂”就成了语文课堂的大忌,“生动活跃的课堂”成了教师普遍的追求。诚然,语文课堂不应该死气沉沉,但也不能离开学生的静心阅读。

我们要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阅读课文,这样更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与作者“对话”,沉浸在文本中,用心灵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去感悟文本,揣摩文本,从而被文章所传达的情感所打动,被文章所表达的道理所折服,从而唤起他们独特的思考、联想、体会、感知。所以,学科自习(自主学习)时,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的读书,为提出自己的疑问做准备。

二、课中的静心思考与静心倾听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摒弃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问题的抛出和学生热烈的小组讨论。表面上看起来课堂热闹非凡,其实缺乏了思考的讨论,只能是人云亦云,是脱离文本的“架空分析”和“架空讨论”,有的时候甚至在讨论中出现消遣性倾向,随心所欲,逗趣搞笑,这样的课堂是外动内不动。

古人云“宁静致远”,任何问题的解决都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课堂上尤其要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空。而我们的课堂,问题一提出来,马上就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殊不知没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样的课堂何来“深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如何能得到发展呢?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当一个问题提出之后,我们要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试着让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这样静静思考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之间才会有思维的碰撞,课堂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讨论之后,我们还需要静下来,静下来倾听,生生间的倾听,师生间的倾听,这样更有利于和作者及文本对话。比如在我们的日常课堂上,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为了小组的“荣誉”就开始抢着说,他脑子里始终装着自己的见解,并没有用心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出现说过的再说、别的同学说的自己不能消化吸收等现象。这类学生缺乏聆听意识,这样的学习,就显的片面、不够主动。所以,在小组展示发言时,我们应强调其他小组静静地倾听别人的见解,对照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快速提升自我。

三、课后的静心体悟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的学科,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作文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们通过语文学习,陶冶情操,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怎样做人,怎样生活,从而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就要教会学生体悟。给他们创设一个安静的课堂氛围,体悟才能落到实处。所以每堂课结束之时应给学生几分钟时间静下心来,体悟一下文本的思想精髓、作者的价值取向以及整理本课的点滴收获。这样语文课堂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确实,“热闹”的语文课堂需要“静”下来了,教师也应该静下来思考我们的课堂,让课堂在理性的回归中前进。不要为了“流程”去设计那些毫无实用价值的装饰活动,应还原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学生也应该静下心来读书、思考、聆听,“会听”也是“会思考、会学习”的重要表现。该读书的时候则当“静”下来仔细读书,该思考的时候则当“静”下来仔细思考,该倾听的时候则当“静”下来仔细倾听。评价语文课堂有效甚至高效的标准,也不能只看课堂的“热闹”与否。我们不只是一味的“改革”,更要适当的“回归”,回归到真正地关注语文课的实质,体会课堂的“静”美。我们不必害怕“静悄悄”的课堂,因为那样的课堂也许更能给学生思考、发展的空间。

★作者单位:陕西靖边中学。